第八節王位之爭 秦國危難
作者:
黃欣 更新:2017-02-12 20:22 字數:3002
贏稷在眾人的擁護下在咸陽宮登基,尊其母為宣太后,由于贏稷年紀尚輕,所以國家大事大都由宣太后決斷。
雖然樗里疾和甘茂等人擁護贏稷繼位,但是朝中也有許多大臣反對贏稷繼承王位,他們認為贏稷年紀太小,而且沒有任何的功績,他不能帶領大秦走向強大。許多大臣反而擁護惠文后的另外一個兒子左庶長贏壯。贏壯是惠文王的惠文后所生,與武王是一母同胞,但是兄弟二人正好性格相反,武王爽直乖張,而這贏壯則是膽小懦弱。
贏壯在身邊大臣的挑唆下,決定依仗自己是嫡子的身份,反對贏稷繼承王位,于是他聯合了蜀候贏輝一起起兵反對贏稷。由于贏稷剛剛即位,朝廷大局還不穩定,所以兩人的叛軍發展的特別迅速。
贏壯擔心自己不能打敗贏稷,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往趙國和燕國,同時請惠文后寫了一封信給楚國,希望這三國可以派遣大軍來幫助自己。
趙國的趙武靈王欣然同意幫助贏壯,燕國燕昭王見秦國發生內亂也十分高興,當即下令將軍樂毅帶領七萬燕軍開赴秦國邊境,趙國也陳兵十萬于秦國邊境。兩國在函谷關外隨時準備攻打秦國,也好分得一杯羹。
楚國是惠文后的母國,國君是惠文后的侄子熊橫。他見姑母來信,正好也想報父親被秦國欺騙客死他鄉的大仇,于是他毫不猶豫的下令大夫靳尚率十萬大軍從黔中郡出發,準備威脅秦國。
咸陽宮內,群臣在大殿上焦急的等待著,過了好一會兒,宣太后才與昭襄王出來。眾臣行禮后,樗里疾對宣太后說:“太后,贏壯的叛軍已經攻占了雍城,他們現在正在攻打櫟陽,櫟陽令白山發來急報,請求朝廷派兵增援。”
司馬錯也走出來奏報說:“太后、大王,函谷關守將來報,燕國和趙國共計屯兵十七萬于函谷關外,兩國虎視眈眈,函谷關將軍請求大軍支援。”
甘茂也說:“楚國大夫靳尚率軍十萬出黔中向我邊境開來,恐怕是來者不善啊,還望太后和大王早做決斷。”
朝堂上再無人敢說什么了,面對這些危難,他們都感到了束手無策,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現在的大秦面臨著內憂外患。
宣太后見沒有人說話,她緩緩的走到珠簾前面說:“哀家知道大家都在懷疑一個小孩子和女人能治理好偌大的秦國嗎?現在都在等著看笑話呢是吧,哀家不怕什么,哀家和大王都相信一定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聽完宣太后的話,眾臣沒有敢吭聲的,魏冉見沒人說話,他走出班列,對宣太后說:“太后和大王不必擔憂,那些叛軍雖然一時勢大,但大秦百姓會反對那些叛賊的,一定能夠打敗贏壯和贏輝的叛軍。”
宣太后說:“各位都是大秦的肱骨之臣,大家有什么好的計策不妨說來。”
司馬錯說:“太后,臣愿意領兵前往蜀地攻打贏輝,只要蜀地平定,那么楚國的人馬也就不用擔心了。”
宣太后見司馬錯愿意出征,她高興的說:“將軍真是大秦的良將,不知將軍攻打蜀地需要多少人馬?”
司馬錯說:“當年臣滅蜀國動用了十萬大軍,如今蜀地情況已經熟悉,而且那贏輝手下只有不足三萬人馬,臣有七萬大軍足矣。”
宣太后當即下令,司馬錯帶領七萬大軍入蜀地平叛,同時抵御楚國大軍。蒙驁率軍由藍田出發領兵三萬同函谷關的兵馬一同抵御趙軍和燕軍。
至于贏壯的叛軍,一時間宣太后并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如今咸陽可以調動的只有白起駐扎在城外的五萬大軍和兩萬王軍。
贏壯得到了雍城許多老貴族的支持,他以廢黜商君的法律為誘餌,集合了大批遭到打壓的老貴族,他們在財物和聲勢上對叛軍進行幫助。贏壯一時之間收攏了近十萬大軍,一時間咸陽危難。
白起命令大軍加緊訓練,加強咸陽的防守,昭襄王下令樗里疾前往白起軍中犒勞將士們。白起問樗里疾說:“丞相,不知大王何時會命令我們前去討伐叛軍?”
樗里疾說:“將軍不必著急,現在咸陽防守空虛,大王并沒有多于兵馬討伐贏壯,等到司馬錯將軍平定蜀地之后再說吧。”
白起見樗里疾這般說,他也知道昭襄王的難處,于是他也就不再提及這件事情了。
咸陽宮中,昭襄王召集了大臣商議如何抵御函谷關外的敵軍,昭襄王說:“如今韓國和魏國雖然沒有出兵,但是他們知道這里的情況后也一定會趁火打劫的,諸位愛卿有什么好辦法能夠阻擋他們嗎?”
甘茂說:“大王,如今趙國和燕國已經有十七萬大軍在函谷關外了,而我大秦加上蒙驁將軍的三萬兵馬總共才七萬人,藍田大營的兩萬大軍也被王龁帶去救援櫟陽了,如今已經無兵可調,臣建議大王不如將武遂城歸還給韓國,然后兩國簽訂盟約,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韓國了。”
由于甘茂與向壽和公孫奭向來不和,于是向壽大聲呵斥甘茂說:“左相,你這是在賣國,大秦的土地都是將士們拿生命換回來的,怎么可以隨隨便便的就拱手送給別人呢。”
公孫奭也趁機向昭襄王說:“大王,臣請求治甘茂的罪。”
甘茂急忙解釋說:“臣絕對沒有損害大秦的意思,如今我大秦正面臨危難,武遂城被我軍攻占以來,韓國一直耿耿于懷,如今歸還一座城池卻可以減少亡國的危險,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昭襄王雖然年紀尚小,但是他卻極具韜略,他知道甘茂的做法是有利于大秦的,于是昭襄王說:“左相的方法很好,本王同意左相的方法,將武遂歸還給韓國,派使者去韓國簽訂盟約。”
向壽與公孫奭二人抓住這件事情不斷地向昭襄王進讒言,誣陷甘茂。甘茂得知后十分擔心,他知道昭襄王還年輕,萬一哪天聽信了向壽和公孫奭的讒言,那么自己就會面臨危險了。于是甘茂前往宮中面見昭襄王。
甘茂對昭襄王說:“大王,雖然如今韓國已經與我們簽訂了盟約,但是魏國依舊虎視眈眈,萬一魏王與趙國燕國一起圍攻函谷關,那么我們就危險了。”
昭襄王問道:“那么左相又有什么好的辦法呢?”
甘茂說:“臣愿意作為使者到魏國去,向魏王說明情況約定為兄弟之國。”
昭襄王見甘茂說道很有道理,于是下令甘茂作為使者,帶著金銀珠寶到魏國去勸說魏王不要與秦國為敵。
甘茂帶著門客親隨收拾好行裝后,駕車離開咸陽朝著函谷關走去。
函谷關外趙軍與燕軍多次攻城,但是蒙驁一直堅守不出,函谷關地勢險要,城池都是用巨大的條石堆砌而成,十分堅固,所以兩國軍隊一直沒有得到什么便宜。甘茂的車隊來到函谷關城下,蒙驁見甘茂是出使魏國勸說魏王不要攻秦的,蒙驁倒是有些寬心,他這么多天一直擔心韓軍和魏軍的參合,如今韓國和魏國不來為敵,壓力自然會減輕很多了。
甘茂在函谷關內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就出關往魏國去了。進入魏國境內后,甘茂下令護送的秦軍返回函谷關,自己帶著親隨繼續前行。
甘茂并沒有前往魏國大梁,他擔心自己會被小人害死,所以他向秦王請求出使魏國,他早就準備好了,在到魏國之后,沿著邊境直接逃到齊國去。
甘茂的逃亡給了昭襄王很大的打擊,他不能理解為什么一個國家重臣會在國家面臨危難的時候出逃,他本來還想著甘茂可以說服魏王的,如今一切都成了空談了,昭襄王看著大秦遍地的戰亂和叛軍,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挽救危局。
宣太后見甘茂逃亡到了齊國,她也有些不痛快。如今一年過去了,贏壯已經占領了十余座城池,勢力大增,雖然司馬錯在蜀地進展順利,但是她不知道還能不能支撐到司馬錯率領大軍回來救援咸陽。
趙軍由于匈奴進攻邊境,所以趙武靈王下令大軍撤回保衛邊境,只留下了三萬人繼續駐守。燕國與趙國雖然短暫的和好了,但是如今趙國面對外患,燕國不免有些要蠢蠢欲動了,燕將樂毅向燕昭王進言,希望可以趁機撤回攻打趙國。
樂毅寫信給燕昭王說:“秦軍防守嚴密,一年多來并沒有取得什么戰國,時間一久秦軍一定能平定叛亂,那樣秦軍回過頭就會攻打燕軍,對大燕是十分不利的。”
燕昭王見樂毅說的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撤軍。趙軍見燕軍撤退了,他們只有三萬大軍也只好撤退。函谷關的危險已經解除了,蒙驁快馬向咸陽報告。
如今秦國的曙光出現了,一個輝煌的盛世也許不會太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