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新立異
作者:
蔡白玉 更新:2016-02-18 12:02 字數:2426
蘇炯明在這一年的年底做了兩樁引人注目的事。第一是在原材料供應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為廠里搞來了二十個車皮的優質原煤,讓眼看著就要斷氣了的爐子又開始冒煙了。二是在年底的經營會議上發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言論,令與會者大跌眼鏡。
對江南水泥廠改為江南有限公司和新建四號爐的計劃,蔣伯仁和黨彪各持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兩人各有支持觀點的一幫人,勢均力敵。
黨彪認為目前的經營狀況處于一種畸形興旺的狀態,市場經濟沒有完全走向正軌,就如一個人爬山爬到了頂峰,接下來的只能是走下坡路,如果只看到眼前的輝煌,盲目地擴大生產規模,雖然增長了企業資產,同樣也會增加企業的負擔,公司目前沒有足夠的資金而要靠銀行貸款新建四號爐,不是上上之策。對于把廠改成公司的舉措他認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是換湯不換藥的形式主義,光是重新刻制公章和其它一些,日用資料方面的東西就是一項費時費力浪費資金的事情。
黨彪打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一只猴子不會因為他穿了人的衣服而改變它的本質,他永遠是只猴子。這個比喻在江南水泥廠傳誦了很長了一段時間。
蔣伯仁老羞成怒卻又不敢有所表露,他是以寬宏大量胸襟廣闊的形象樹立在江南水泥廠幾千職工的心目中的。
他不能自毀形象,但他也不容許任何人阻撓他的改革方案,他是江南水泥廠今天的決策人,他有權利決定它的未來。
蔣伯仁的觀點是上了規模才會產生更大更多的效益,企業要做就做大,要做就做全省乃至全國的龍頭企業,他的宏偉規劃是五年內要把業務做到中東國家,
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這套方案在蔣伯仁和肖杰華的心中早就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中間干部會議上各執一詞,黨彪的態度令蔣伯仁很頭痛。
蘇炯明整整半個小時的即席演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用淺顯而生動的語言表面了建四號爐和改名稱都是迫在眉睫的問題,他也打了個很生動的比喻,同樣一見衣服,擺在地上只值幾塊錢,擺在商店里值幾十塊錢,擺在精品店里就值幾百塊錢,這就是臉面的重要性。
蔣伯仁頻頻用關注的目光大量著這個儀表不俗的年輕人,肖杰華低頭看著手中的材料,他對自己的這個手下除了他出眾的外表沒有太多注意,他知道蘇炯明是吳振的女婿,今天他對這個年輕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肖杰華和吳振一起共事幾十年,除了吳敏芝讓他有點欣賞外,其它兩個都是糊不上墻的稀泥巴。特別是吳耀華,吊兒郎當到處拈花惹草,一點上進心也沒有。他自己的兒子肖衛是值得他驕傲的,名牌大學的學生,只差一年就要畢業了。他準備將兒子送到日本去留學,那需要很大一筆費用,但他覺得值,肖衛唯一的壞處就是花錢如水,他認為都是劉春麗把兒子寵壞的。這個女人,他在心里時而歡喜時而歡喜時而憂心忡忡地想著念叨著。他的目光向正抑揚頓挫地念著報告的蔣伯仁的臉上掃過來,臉上的表情很復雜,像在欣賞又像漫不經心······
黨彪講完剛才的報告后縮在角落里像尊彌陀佛一樣咧著嘴巴,一動不動地盯著蔣伯仁手中的稿子,好像聽得入了神。
“牛鬼蛇神的余孽。”肖杰華在心里這樣罵,他罵的是吳振。自從蔣伯仁當了廠長后,肖杰華倒戈旗幟緊跟在蔣伯仁身邊,吳振卻老是和他們唱反調,直到今年退了休他們的耳朵才清靜了一會,沒想到又來了黨彪這個眼中釘,他們是一丘之貉,好像非要顯現他們的高明和深謀遠慮,他懷疑這一切都是吳振在幕后搞的鬼。
蔣伯仁骨子里是最恨吳振的,這一點肖杰華橫清楚。
蘇炯明的講話內容空泛而沒有實際意義,但也稱得上精彩,這個年輕人很機靈,可惜是吳振的女婿,肖杰華的目光漫不經心地從會議室內掃過去,瞇上了眼睛。蘇炯明在結束了他的即興演說后,心里有種說不清楚的興奮和恐懼。他深知以自己的資歷和這一點點成績要想達到自己的某個目的現在還為時太早,他必須等待時機,他相信機會是留給每一個有準備的人的,有劉春麗做他的高級內參兼機要秘書,高層領導之間的一舉一動他都會第一個得到內幕消息,然后定出最快最好的應對措施。
正如蘇炯明所料想的,黨彪果然在吳振面前告了他的狀,吳振沒有對他的到來表現出往日的熱情,他覺得事情憋在心里還不如敞開來講清楚。
“爸,廠里要建四號爐,你有什么看法?”他小心翼翼地看著吳振的臉色。
“嗯,好啊,大勢所趨。”吳振冷哼一聲:“當年大躍進,砸了炒菜的鍋子去煉鐵,也就那么回事。”
蘇炯明尷尬地咧著嘴,“爸,這應該不是一回事吧,企業要發展,還是需要一定的規模和實力的。”
“要規模也不能拔苗助長,我們的實力是什么?是質量是價格是優質的服務,這才是實力。”吳振有點激動,然后又覺得自己過火了一點,嘆口氣說:“我說這些又有什么用?炯明啊,要求上進是好事,可是對企業經營管理的事你畢竟是初出茅廬。三多一少,多聽多看多想少說,明白我的意思嗎?”
蘇炯明點點頭,“爸,今天的事我絕對沒有針對黨書記的意思,可能是我看問題不全面,沒考慮周全。”
“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是正確的,說明你在思考。我不喜歡官場滑頭,你姐夫就是沒一點主見。唯唯諾諾,一輩子都沒出息。”這也是吳振在位時沒栽培游昌新的原因,蘇炯明深知這一點。
“炯明,你現在也算成家立業了。把精力多放到工作中來,年輕人要有理想有作為,孩子有敏芝和他媽操著心,你要多讀點書,去考個大學文憑,沒知識不行啊。”吳振說得言輕意重,“你入黨的事沒動靜嗎?”
蘇炯明早把這事拋到了爪哇國。
吳振嘆了口氣,“我也不是非要你入這個黨不可,你總該有自己的想法的。現在有些黨員,還沒一個普通老百姓有覺悟。我不勉強你。”
“爸,我是認為自己不是那塊料,不夠格。”蘇炯明訕笑。
“那就多搞業務吧,要不讓小廖把你調到銷售科干一干?多熟悉接觸一些新的工作,見多才會識廣,鍛煉鍛煉自己。”
“到時候再說吧,現在銷售那邊比較難進,如果讓他為難就不太好。”
吳振點了點頭。到晚間新聞了,這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節目,蘇炯明看著電視機前的吳振一頭花白的頭發,心里油然而生幾分敬意,一個慈祥而嚴格的父親,一個心胸寬廣的男人。
吳振回過頭來看他在盯著自己問,“你還有事?要不早點回去休息,我看完這幾分鐘新聞也就睡了。老習慣了,改不掉。”
蘇炯明這才告辭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