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匱乏
作者:
齊薇霖 更新:2018-05-16 23:37 字數:1622
我漸漸發現這個世界越來越缺乏同理心了。雖然美國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說過,“這世上,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離得再近也無法連成一片陸地,一座孤島與另一座孤島的遙遙相望,才是它們長久矗立于海面的秘密。”
但很明顯的是,島嶼和島嶼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了,遠到可能永遠無法抵達,更不要說“遙遙相望”。
我想這種“遙遙相望”的距離,需要同理心來維系。
同理心(Empathy)泛指心理上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對他人情緒的認知、把握和理解力。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與情商等方面。但你是不是經常遇見這樣一些人:
他們非常迅速地做出批評結論,而從不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他們對正在經歷痛苦的人表現非常冷漠。
他們100%相信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并認為不認同這種觀點的人都是錯或者傻。
他們無法為他人感到開心。
他們很難交到朋友,即使有也會很快失去。
他們在得到他人的幫助時,并不會感激,而是表現出理所應當的樣子。如果對方拒絕幫助,他們會感到被侵犯。
在團體活動中,他們必須成為話題的中心,否則便感到憤怒和不被尊重。
他們很喜歡做傷害他人的事情。而他們是真的相信,這之后一切的不愉快都是由對方的回應方式造成的,而自己并沒有錯。
如果以上情況具備三點以上,就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一個同理心缺失的人。
同理心缺失有多可怕?是與整個社會溝通的脫節。
前幾天我看到一則新聞,說某航空公司的一架飛往拉薩的航班,在9000米高空處,擋風玻璃突然爆碎,飛機失控。新聞中詳細描述了當時情況的慘烈和緊急,最終機長鎮定處理,使飛機安全降落。雖然,我們當中很少有人真正經歷過空難,但根據文章中的描述和圖片,不難想象當時驚心動魄的慘烈。因此,很多人都轉發了這條新聞,并感慨這位機長真是不容易。但是,我也看見有人說,哪有那么夸張,機長只要抓緊控制桿就行了。
這種言論多么突兀,而這正是缺乏同理心人的日常。
同理心的缺失會嚴重影響人的工作和社交。想象一個缺失同理心的人,無法在工作上理解客戶、上司或同事;在生活中理解家人、親戚或朋友。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打轉,最終形成自戀,甚至反社會人格。
同理心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后天發展出的技能。嬰兒并不具備體會他人情感的能力,而隨著逐漸長大,我們通過對環境的體驗和觀察,慢慢發展出這種聯系情感的能力。
缺乏同理心的人可能在早期的家庭生活中,一直被家長以一種特殊人格對待,只關注他們在物質上的需要,而缺乏情感上的平等溝通,漸漸使他們在情感上跟外界切斷了聯系。
當人在一座孤島上認為自己是國王的時候,便很難再走出來承認這個世界了。因為,這意味著承認自己并非具有至高的統治地位,不過是無數普通島嶼之一。他們會耗盡畢生的精力來逃避這種痛苦,在否認這種簡單的事實中,虛度一生。
與缺乏同理心的人在一起是痛苦的。因為,當你嘗試表達你的感受和立場時,換來的只會是對方的傷害和不理解。你的情感永遠得不到回應。你表達得越多,受到的傷害就越大。
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跟他們溝通不會有任何結果,只能讓你心力交瘁。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嘗試以下方式解決:
不要將他們的憤怒放在心上
缺乏同理心的人,經常會過度反應,將憤怒發泄在你的身上,但不要將這些放在心上。提醒自己,他們這種反應只是因為某種心理功能的缺失。不要過度分析或是責怪自己。
不要奢望他們的理解
想要通過溝通來獲得他們的理解,是一種浪費時間。只會帶來更多的偏見和憤怒。
用事實來溝通
不要談你的感受。如果你必須要和他們說話,就擺出一些數據、事實、法規、條例。總之,一切與你的情緒相關的內容就不要提及。
如果可以的話,嘗試保持距離
他們可能是你的家人或朋友。你不需要馬上與他們斷交,但嘗試保持一定的距離。切勿深交或期待有情感上的回報。
使人缺乏同理心的原因有很多,與他們相處可能會令人惱怒和失望。發現問題的所在,并施以行動,是自我保護的必經之路。與那些讓自己感到快樂和情感回饋的人交往,不要讓缺乏同理心的人占據和控制你的情緒。往往我們無法改變任何人,但可以改變自己對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