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打榆林調動胡宗南主力北上 側水側敵彭德懷沙家店殲敵
作者:
曹迪生 更新:2017-08-02 22:44 字數:3187
沙家店戰役(1947年8月6日至20日)
沙家店戰役是西北我軍在不利地形和敵情條件下發起的伏擊戰。它殲滅了胡宗南集團三大主力中的整編第36師,粉碎了敵軍對陜北的重點進攻。
1947年7月,中央軍委決定西北野戰兵團改稱西北野戰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宗遜任副司令員,習仲勛任副政治委員。中央軍委根據彭德懷的建議,成立中共西北野戰軍前委。前委由彭德懷、習仲勛、張宗遜、王震、劉景范組成。為加強陜北我軍作戰力量,軍委決定晉綏軍區第3縱隊編入西北野戰軍序列。
當時西北野戰軍還處在戰略防御內線作戰時期,前委經過對全國形勢和西北敵我雙方情況的分析,確定西北野戰軍的戰略方針是:繼續牽制胡宗南集團于西北戰場,使其不能抽兵增援中原、華北戰場,并逐步殲滅其有生力量,改變西北戰場局勢。
1947年7月中央軍委決定,原準備調陜北作戰的晉冀魯豫太岳兵團,改為南渡黃河,出擊豫西,以策應劉鄧大軍南進,并配合西北野戰軍作戰。為保障太岳兵團順利南渡必須將胡宗南集團牽制在陜北。中央軍委決定西北野戰軍攻打榆林,調動胡宗南集團主力北上。
榆林為晉綏邊境和陜北敵軍重要據點,西與寧夏敵馬鴻逵集團、南與延安胡宗南集團形成犄角之勢;北與綏遠傅作義集團相依,又為綏陜之重要門戶。榆林城處長城線上,西隔榆溪河為廣闊沙漠,北、南、東三面環山,為沙漠與高原的連接點。古為邊陲要塞,城高墻厚,周邊構筑有堅固據點。守軍為抗日戰爭時期即在此長期駐扎的鄧寶珊部第22軍和胡宗南的主力整編第36師第28旅及地方團隊1萬5千人。
我軍參戰的部隊有第1、第2、第3縱隊、新4旅、教導旅共8個旅,加上綏德軍分區兩個團共4萬5千人。戰前,前委召開旅長以上干部會議,明確了戰役目的,統一了作戰認識,部隊進行了攻堅戰術訓練。8月4日我軍向榆林攻擊前進,8月6日開始向外圍據點攻擊,至8月8日晨除凌霄塔外,外圍全部被我軍肅清。我軍殲滅了敵第22軍的兩個團,第28旅的一個營,打垮了第28旅另一個營。
榆林被圍,敵高層極為關注。蔣介石認為:榆林不保,則寧夏孤立,且胡宗南失去北面作戰配合。因而榆林之得失與陜北戰局關系重大。蔣介石又設想,若乘陜北我軍主力攻打榆林之時,鄧寶珊能守住榆林,調胡宗南集團主力北上則可將西北我軍主力殲滅于榆林地區,或將我軍趕過黃河以東。蔣介石主意已定,令鄧寶珊堅決固守待援,令胡宗南調兵火速北上增援榆林。其時,胡宗南集團主力正在安塞、保安地區進行“清剿”,接到命令后集結主力整編第1軍之第1師、第90師及第76師第144旅,整編第29軍之第36師、第17師第12旅、第38師第55旅共10個半旅6萬3千余人增援榆林。整編36師正在寧夏的正寧、華池一帶,接到命令立即輕裝取捷徑,日夜兼程向榆林開進。8月9日至龍州堡,8月10日向橫山進發。
我軍決定繼續攻擊榆林,爭取攻克榆林后再打援軍。8月10日,我軍對榆林城發起攻擊,強攻和爆破均未奏效。8月11日再次攻城又受挫。敵整編第1軍、第29軍向榆林疾進,而敵第36師沿長城外沙漠地帶馳援,避開了我阻援部隊出我意料地于11日抵橫山以北,正向榆林前進。情況變化,時間緊迫,我軍來不及調整部署,前方部隊糧食又供應不上。為爭取戰場主動,我軍撤圍榆林。城未攻克,但配合了陳謝兵團南渡黃河的行動。在榆林外圍我共殲敵5千1百余人,俘敵陜北警備副司令張子英以下官兵3千2百余人。
8月12日,中央軍委致電彭德懷,撤圍后“我軍即在榆林、米脂間休整待機,隔斷劉(戡)鐘(松)兩部,以利陳謝行動”。8月12日晚,我第1縱隊一部向北轉移,誘敵北上,主力向榆林東南地區集結,隱蔽待命。為造成敵人錯覺,我后方機關一部在佳縣北渡黃河東去。敵人果然上當,誤認為我軍已“彈盡糧絕”,“倉惶逃竄”,將渡河東去。胡宗南嚴令部隊“迅速追擊,勿失此千載良機”,“迫敵于兩河(黃河、無定河)之間決戰”。在榆林、米脂、佳縣三角地區殲滅西北我軍。
按敵人設想,榆林、米脂、佳縣之間三角地區東臨黃河,西瀕無定河,時值雨季,河水上漲,成為天然障礙。南有整編第1軍、第29軍主力正向北開進,北有從榆林南進的整編第36師的兩個旅,我軍進入這一地區是自投羅網。敵人根本不了解我軍大膽行動的戰略意圖。
敵整編第36師是胡宗南集團三大主力之一,師長鐘松自吹“共軍可以吃掉別人的部隊,就是吃不掉第36師”。自恃援榆有功,驕傲異常,現在又面臨“千載良機”,要“一戰解決陜北問題”,不顧部隊長途行軍,十分疲憊,嚴重減員,13日進入榆林城,14日即馬不停蹄地率兩個旅南下,16日到達鎮川堡。鐘松剛愎自用,利令智昏,遠離主力,孤軍冒進,為我軍殲敵提供了戰機。野戰軍首長決心在兩河之間,側翼有強敵情況下,徹底殲滅第36師,把打好這一仗看作扭轉西北戰局、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
8月17日,整編第36師第123旅和配屬的第165旅第493團由鎮川堡向烏龍鋪前進,野戰軍首長判斷這是敵第36師前梯隊,其師部和第165旅(欠第493團)可能是后梯隊,有可能經沙家店東進。決定集中主力在運動中殲滅敵第36師,粉碎敵人圍殲我軍的計劃。8月18日上午10時,敵前梯隊與我第3縱隊接觸,我軍且戰且退。黃昏時,敵被我引誘至烏龍鋪北山。當天午后,敵后梯隊在常家高山與我第1、2縱隊先頭部隊接觸。時值大雨,敵向西龜縮,我未組織追擊。8月19日,鐘松發現沙家店附近有我軍主力,急令第123旅星夜向沙家店靠攏,但123旅旅長劉子奇畏我伏擊,害怕夜戰,當夜只令配屬的第493團先行出發。這個團次日上午10時與師主力會合。
8月20日拂曉,我軍各部到達指定位置,向敵發起攻擊。敵第36師師部、第165旅和敵第123旅分別在兩地被我包圍。20日午后,我第1縱隊、第2縱隊密切配合,向敵第36師師部及第165旅猛烈攻擊,戰到下午5時,敵主陣地全部被我軍攻占,傷亡慘重,待援無望,企圖逃竄。第1縱隊各部向敵縱深猛插,斷敵退路,敵全線崩潰。我軍對潰逃敵軍迅速追擊,除敵師長鐘松、第165旅旅長李日基少數官兵逃脫,全部被殲。同日下午2時我教導旅、新4旅向敵第123旅發起總攻,敵數次向西企圖與師部及第165旅靠攏,均未得逞。旅長劉子奇見援兵不到,向西靠攏無望,部隊傷亡慘重,率殘部突圍。我軍乘敵脫離陣地,又一次猛烈攻擊,至黃昏敵被全殲。在殲敵第36師過程中,我軍第3縱隊和綏德軍分區第4團、第6團牽制阻擊敵援軍,保證了我主力的作戰行動。
此役我殲敵整編第36師師部及其兩個旅6千余人,俘第123旅旅長劉子奇。
沙家店戰役進行時,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主席到達附近梁家岔,并架設電話通到前線。毛主席直接同野戰軍首長通話,指導戰爭,給指戰員極大鼓舞,8月23日西北野戰軍召開旅長以上干部會議。毛主席和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親自到會向西北野戰軍全體指戰員表示慰問,祝賀沙家店戰役的勝利。毛主席在會上說:“沙家店這一仗確實打得很漂亮,對西北戰局的發展有著決定的意義。你們已經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毛主席對沙家店戰役的組織指揮極為贊賞,他說,“側水側敵本是兵家所忌,而我們彭老總指揮的西北野戰軍英勇奮戰,僅用了短短一天的時間,就取得空前的勝利”。
敵整編第36師主力被殲,粉碎了敵兩路夾擊我軍,將西北我軍殲滅于榆林、米脂、佳縣地區,或趕過黃河以東的設想和計劃。由于北路敵軍全軍覆沒,南路敵軍龜縮一團,陷于進退兩難境地,而西北我軍則由被動態勢轉入主動地位。
正當敵胡宗南集團主力陷入陜北之時,我晉冀魯豫太岳兵團乘敵豫西、陜南地區后方空虛,于8月22日在山西南部強渡黃河,出擊豫西,威脅西安。胡宗南面臨兩面作戰,而其主力遠在陜北,被迫急調在綏德以北的整編第1軍、第29軍南撤,以拱衛西安和關中地區。野戰軍首長決定對企圖南撤之敵采取追擊、截擊、伏擊等戰法,力求拖住敵軍,策應太岳兵團在豫西、陜南展開。8月27日敵軍開始沿咸榆公路南撤,沿途遭我軍追擊、伏擊,被殲4千余人,被迫將主力置于延安地區休整補充,將榆林的第28旅和延安的第167旅的一個團,空運西安防衛。
至此,西北野戰軍粉碎了敵人對陜甘寧地區的重點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