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境地
作者:
蘇慕 更新:2019-08-28 16:52 字數:1417
只有在秋天剛到的時候北京才會在傍晚獻出橙黃色的落日,湖邊的柳樹也不擺動,大片的橙黃色就灑下來,墻上陰陽相間,抬頭看去像是曝光過度的膠卷照片。住在北京的人到了這個季節并不顯出任何悲傷的情緒,這是一年里最宜人的季節,明月雖然最喜歡四月,那個季節木樨地的花開了一路,水波招搖。九月有人人都愛的好處,首先是氣溫變得舒適,風在一夜間變得可愛,早起穿著單薄的裙子感到干燥但又涼爽,傍晚的云更是吸引路上走著的人都要抬頭多看兩眼,人人都知道這是僅存的秋天,是轉瞬即逝的秋天,這份珍視硬生生讓季節變化徒生嚴肅的心情,在室內的日子都變得浪費。所以屋頂的聚會或者湖邊的聚會都成為這個季節最好的選擇。
明月把夏天的衣服一件一件收到柜子里去,這個整理的動作時不時就會貫徹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美國回來后明月比之前早起很多,慢慢喜歡上清晨才會有的清爽和安靜,作息一旦規律很多煩惱就消失了。明月把頭埋進生活的水面下方,盡管也參與周圍緊張的空氣,但盡量只在睡覺之前讓焦慮找到她。她在胡同里待了半個月,擠地鐵變成一件很減壓的事,繼而是五道營每天六點的落日安慰了明月。明月覺得咖啡店里的貓不喜歡她,在她身邊睡了一整個下午依舊抓她的手,她才想起原本她也不是喜歡貓的人。等著紅燈從胡同回來,明月站在朋友身邊甚至連想說的話也沒有,就這樣過了一個月,不見生人,T加牛仔褲的搭配穿了一周。明月不得不說,很多預先的擔憂是多余的,其實人永遠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就自然過渡到下個階段了。
明月慢慢地有這種感覺,城市像不同的書。有些書易懂而美麗,它的好讓人很快就能心領神會。有些書深奧但是也美,一次兩次甚至一年兩年也未必讀到精髓。還有一些書不過是人人傳頌說要此生必讀,而實際上于明月卻類似蛀紙。至于北京呢,明年九月她應該就會離開這里。說起來,相比去年急切地想出去感到的巨大恐懼,過了一年對內對外明月都感到自在很多,一座一座山翻越下來也多多少少累積了一些經驗和勇氣,而明月許愿能夠越走越寬闊。
喬麗月底從南方來北京觀看榮寶齋一個書畫展,于是明月午睡夢到還在小學時,冬天的早晨明月一邊吃碗里的粥,喬麗坐在一邊給她翻《芥子園》。明月來北京讀書后,喬麗說她才開始重新拿起了筆,她難以想象喬麗拿筆和紙的樣子,這幾年的寒暑假,明月好像都是慌里慌張地過去了,即使回家,好像和喬麗的交接也不多。喬麗和她進步很快,夏天在家的時候,這個暑假她沒有安排自己實習,去華盛頓的前十幾天,她一直呆在家里,很多時候,兩人心平氣和地坐在一起。當明月完成最后一項考試,看著所謂夢想離自己越來越近,也會想到未來將要異國的家人。她們這代人在20歲離開家鄉讀書的時候就注定會在將來某一個瞬間感知到故鄉虛無主義。對于喬麗來說,來北京看畫展與其說是完成了年輕時的夢想,還不如說是來北京和明月過一個中秋重要。
年輕的時候受到感動于是動身前往神秘境地,這是恒定不變的規律,繼而在路上遇到過去的自己,遇到遺忘的朋友和親人,再重新打量自己,這也是恒定不變的悲劇。像往常一樣,永遠有新的人踏上這條路,依據的不過是那些受到感動的瞬間,似乎再往前進一些神秘境地就會有自己想要的。實際個體的渺小比任何事情都公平。
即便如此,明月依舊記得凌晨4點在北四環路上唱過的歌,記得黃昏里的布魯克林大橋,記得凌晨3點逐漸消失在視線外的曼哈頓,記得42街地鐵站里的鼓聲,記得太平洋的浪濤,記得新聞博物館里的雕塑,記得所有甘苦與共的朋友,記得自己的花樣年華,就算時間會讓它們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