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部落
作者:
ran.t 更新:2018-06-14 12:16 字數:5123
幻谷人人自危,而小童并沒有立刻露面。監控系統也沒拍到他翻越大門,也就是說他仍潛伏在身邊某個角落里。這時候就顯出作家們性情上的差異來了。有的人好像在等一個長長的懸念落實,偏就等不到,那根弦越繃越緊,以至于草木皆兵,每天太陽還沒下山就回宿舍鎖門不出,比如許有清;有的人時間一長反倒沒那么提心吊膽,日子還是照過,仿佛一切都同從前一樣,比如莫淵。他對過謙說,生死有命,與其步步提防,不如順其自然。雖然出門的時候帶把小劍防身,但不論白天晚上,只要有必要,該出門他照出無誤。
他用類似的思想來開解過謙,盼他從滕燕的陰影中早日走出來。他甚至不避諱地說:“你后來和滕燕好了,我對她的關注、在乎也仍然在,只是變成了友誼。她出了事,給我的打擊和震動不比你弱。但該投入時投入,該抽離時要抽離。我做得到,你一樣行。”
過謙明知他的好心,一時卻不能撫平傷痛。他找了把剪子,把小辮子剪了,因為滕燕曾說過喜歡他清清爽爽的樣子。她被帶到谷外的精神病院去了,他用這個舉動來紀念他們的感情。
過謙在谷里是個惹眼的人物,一剪成寸頭,立刻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其中曾衍長曾在“射日軒”當面建議過過謙剪辮子,把換發型與換一種行事方式聯系起來,他聽說了這事,誤以為過謙是痛定思痛后,以實際行動向他表示善意和敬意,十分高興。他知道過謙和甘愿交情深厚,但這樣看來,過謙對他這位谷主也還是敬仰的,少了滕燕,仍有別的途徑把他招至麾下。他便指示歐陽早,“云彩鏡象”盡快結束對“老夫被殺案”的系列報導,又叫宇文茂盡早把過謙的三篇小說、一篇創作談發表出來,以示優隆。宇文茂本來就有這個打算,曾衍長發話,把自己要做的事變成了賣給谷主的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呢。《蓬勃》雜志新一期上過謙專輯就在頭條登了出來。
過謙收到樣刊,本想發個“語音鈴鐺”謝謝宇文茂,莫淵勸他說:“知道你心情不好,沒心思應酬虛禮,可宇文茂一向對你不錯,關鍵時刻也沒落井下石,你還是去雜志社向人家道個謝吧?”過謙想想也是,便與宇文茂約了時間。
這天他找到主編室,和宇文茂寒喧了一下,又真誠地感謝他。宇文茂笑道:“原定上個月出刊,這已經推了個把月了,你不怪我明哲保身已經很好了。”過謙笑了笑說:“至情至性是一種活法,明哲保身也是一種,只要不傷害別人,沒什么好責怪的。何況您的‘明哲保身’還不徹底,事前事后都朝我這傾斜。”宇文茂笑了。他為過謙做的事,雖然從不主動宣揚,但過謙自己悟到了,畢竟令他愉快。
過謙問同一期還有誰的小說。宇文茂說了兩個名字,皆是圈內響當當的人物。過謙頓了頓說:“好像《蓬勃》這種級別的大刊物,永遠是發名家的作品——我只是少數幸運的例外。”宇文茂點了點頭說:“一來名家對一般讀者有號召力,我們都是自負盈虧,銷量很重要;二來一期上滿眼生面孔,也顯得雜志檔次和分量不夠;三來名家作品的質量也確實比自然來稿普遍要高些。”
過謙問道:“有沒有草根作家勝于名家的情況?”宇文茂倒也坦然,一口直認:“當然有。成名成家后約稿的人多,一個人精力有限,難免分身不暇,稿子篇篇精粹是不可能的。再者說了,除了寫作,種種官方私人的聚會、開會、講學層出不窮,長此以往,總有影響。”過謙補了句:“而且草澤之間,高手如云。有些人差的只是機遇。”宇文茂這回先點頭后搖頭:“話也不能說得太絕對。百余年前,有人提出‘真正的高手在文壇外’,我就不贊同。先不說技巧的訓練、知識的系統整合有多重要,單是身處文壇中心,耳濡目染、觀察學習的機會就比普通作者多得多。有這些機會,和純粹自己摸索,到底不同。”過謙笑道:“站在您的立場,這么想不奇怪,我還是保留我的看法。”宇文茂也笑道:“君子和而不同。”
二人又聊了十幾分鐘,宇文茂接了三個電話,過謙便起身告辭。宇文茂打了個坐下的手勢說:“沒事。平時難得有人和我敞開來說這些痛快話。”過謙笑問電話是不是熟人托了走后門的。宇文茂笑道:“聽出來啦?誰沒有個三朋四友,有些人玩得好,他推薦了兒女親友,不好黃了他的面子;有些人身居要職,偶爾開口,為了雜志做大做強,不得不給他面子。所以哪,有些促狹鬼概括我們期刊是‘三名家加七人情,風生水起能登頂’。”
他說到這里,站起來把透氣的小窗戶關上,問道:“滕燕怎么樣?”他探問之前先關窗,一個小動作讓過謙充滿了好感。過謙擇要說了,末了才低沉著嗓子說:“我年底就要回老家,又沒法離開幻谷去看她,我們兩個大概是緣盡于此了。”宇文茂往椅背上一靠,捏了捏人中說:“現在作家也評職稱,三級二級一級都要提交論文。我看當代作家的心理健康就夠寫一疊論文。”過謙稱是:“文人原比旁人敏感,像我這樣神經大條的,抗擊打力還強;像滕燕那樣纖細脆弱,又長期關起門來寫作的,到外面又要保持形象無懈可擊,是很容易出狀況的。”
電話又響了,宇文茂接了半天才放下話筒說:“恭喜,曾谷主和甘老師圈定了三十名作家到兄弟部落訪問,你排在名單的頭一個。”過謙不解:“兄弟部落?”宇文茂笑道:“你當小說是文學的全部?幻谷分為六大部落,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為了保證一天來回,不給接待方添麻煩,后兩個這次不去了。下周一,你們統一乘飛船去散文等三大部落友好交流。聽說還要你發言,回去好好準備一下吧。”
出發的那一天,天氣被設定得風和日麗。龐大的音樂飛船上稀稀拉拉坐著三十名代表。前來送行的一百七十個落選者微笑的微笑,冷漠的冷漠,陰陽怪氣的陰陽怪氣,暗中罵娘的暗中罵娘。最讓他們憤憤的還不是“有他沒我”,而是明明空著那么多位子,偏不肯放寬名額。過謙猜測,即使把人數增多一倍,也能坐得綽綽有余,但不免讓“指標”顯得不夠金貴。
飛船前尖后圓,未來感十足。過謙淡淡地看著窗外,祁必明沒他過大哥那份涵養,直接激動得遍身發抖。莫淵沒吭聲,這是近幾個月來第一次他們集體出動而獨缺滕燕。他克制著傷感,怕影響了過謙剛有些平復的心情。許有清破天荒地申請放棄,留下來照顧積郁成疾的老妻。以前但凡有活動他必定申報,哪怕不想去也報,學習是假的,搭人脈、混臉熟、顯示存在感才是真意。只是這次老妻病勢沉重,托付給機器人許有清實在不能放心。
音樂飛船并不是只在艙內播放音樂,那就和公交車差不多了。它的飛行路線在天空中事先被設成了一條閃著橙光的五線譜。它一邊飛一邊在線路上劃出旋律,再通過機翼特殊材料的吸收反傳回船艙。逢到休止符,它會稍稍一頓;逢到變音記號,它會往上、往下調整高度;逢到連譜號,機身就劃出利落的垂直線和優雅的括弧。過謙不識五線譜,莫淵講給他聽。祁必明對簡譜、五線譜一視同仁,統統不識,因此臉頰緊攤在窗玻璃上,只顧數著無數橙色的小蝌蚪。
在持續音記號中,在美妙的樂聲里,飛船穩穩向前,乘風破云。迎著朝陽的萬道金光,過謙終于覺得壓在胸口的大石松動了一些。
隨著一個漂亮的向下滑奏,音樂飛船降落在——出人意料的——一片浩渺的大湖上。說湖都有點委屈,其實是介于湖和江之間。過謙等人魚貫走出船艙,水面波光粼粼,水色清澄剔透,放眼一望,不知多少艘形態各異的船兒四處停泊。船與船之間有透明的彎彎曲曲的小徑相連,等于是把船綁到了一塊兒。祁必明笑道:“再來一次火燒赤壁吧。”
對方迎接的是散文部落的首領和幾位最優秀的散文家。那首領是個高壯的中年男子,身形與曾衍長相仿;散文家中有一位三十來歲的女人,曾在去年除夕夜與另幾位女子一起出現在甘愿家二樓,此時與過謙打了個照面,彼此覺得眼熟又暫時想不起來,只好互相微笑,發出含混地“我還是認識你的”這類信號,正同我們在大街上遇見半熟不熟的甲乙丙丁一樣。
一個導游模樣的年輕女子笑顏如花,領著小說家們邊走邊看邊解說:“各位老師,那艘航空母艦般的大船里住著十位‘文化大散文’作家,筆風接近余秋雨,又各有各的不同。不過總的來說,氣象開闊,氣勢縱橫,當然了,篇幅也長。”莫淵笑了,想這個女孩兒還挺幽默。眾人上了大船,與十個散文家互道仰慕,見里面一格格幾十個房間,有臥室、書房、休閑娛樂室等,裝修風格也如同這一類的散文,濃釅飽滿,求大求全,有時便難逃大而無當之弊。天花板上雕滿了中外歷史,頗有視覺沖擊力,震撼之余,又覺著面積和情感上都有些嫌“滿”。
出了艙,導游在前引路,首領與此次小說部落的領隊伏虛交談,幾個代表部落最高水準的散文家則與過謙等走走聊聊。說到跨文體創作,個別人提到冷僻的廢名,多數人卻都推許汪曾祺是“小說散文化”的宗師。過謙趁機把莫淵向對方推出:“這位莫老師的作品就師法汪曾祺,只是士大夫的清逸淡些。”對方果然過來探問,莫淵也落落大方,雙方相談甚歡。祁必明心里酸溜溜的,直埋怨過謙偏心。
前面是一艘嬌小玲瓏的船,不用進去,從外面就一覽無余,閨閣氣息撲面而來。導游指著說:“這里住著‘小女人散文’的作家。她們只對身邊瑣事感興趣,在瑣事中又格外對愛情和親情感興趣,寫來寫去寫不夠。她們以小為美,以細致見長,相信以一斑可窺全豹,不過從沒想過去探求全豹。”小說家中一陣竊竊私語,有人批評格局狹窄,有人說這也是一種路子,未可輕忽。
又一艘像水鄉的烏蓬船。過謙說:“讓我猜一下,這是不是周作人那一系的散文家?”導演笑容明媚:“您真厲害,一語中的。這一派在我們這叫做苦雨派,也有人稱為沖淡派。大家請入內參觀。”祁必明第一個跳上去,探頭一看,雖在白天,雖有內部照明,采光仍然不大好,黑黝黝的。他感覺沒什么味道,又不好意思貿然就走,勉強等大家上來看了一輪才隨眾下船。過謙與莫淵議論:“最好在這上面連行帶住,喝喝黃酒,看看閑書,品品野菜,剝剝菱角。頂好再下點黃梅雨,遠岸一點燈光,映在水里晃啊晃的。”旁邊一位小說家接口笑道:“被你們形容得一絲縫兒也沒有了。”又一人笑道:“我從小愛讀周作人。孫犁晚年的耕堂系列也是從他那里得了益的。”又一個說:“小說家兼散文家的不少,純靠散文成大師的還真是鳳毛麟角。”眾人又用“文抄公”的典故互相打趣。導游笑吟吟地旁觀。
又走一程,望見一艘樣式奇異的中型游船,古典而又現代,中西結合,精致華麗。導游引大家過去參觀,說“這是以張愛玲和徐志摩為宗主的一派。百年前有人以為張愛玲的‘流言體’是‘小女人散文’‘小資情調’的祖師奶奶,如今已被證明謬誤。她和徐志摩倒是一個大類下的兩個分支。”過謙問何以見得。導游說:“他們全盛時期的散文都是濃得化不開,又都好用長句,不過張愛玲的句子兜得緊,收得住;徐志摩的長句就叮叮當當一路拖開去,沒那么干脆利落了。”過謙深然其說,上船一看,金玉滿室,唯見其貴,不見俗艷;七色仿真寶石光華流麗,目為之眩。過謙便同散文家代表聊天:“我們那的甘老師說過,張愛玲憂世傷生,徐志摩本質上卻是樂觀的,不知是不是?”那位曾見過過謙一次的女散文家說道:“徐志摩雖然寫過《自剖》,也抨擊過時政,他骨子里是個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的人,不像張愛玲,早早把世界看了個透,繽紛后面就是荒涼了。”她與過謙幾乎同時想起,他們曾在甘愿家有過一面之緣,親切之感油然而生。過謙舍了莫淵,同她一道走。莫淵找別人閑聊。祁必明心中暗喜。過謙和女人親近他沒意見,與莫淵或別的男性朋友太鐵他就渾身不自在。
前方一船形狀怪異。祁必明問:“你們確定那是船,不是一把錐子?”眾人都笑,那船真有幾分像個中間橢圓兩頭尖利的大錐子。導游賣關子先不說住著誰,邀眾人上船游覽。里頭空間小,氣氛壓抑,彌漫著似有如無的戾氣、驕氣、怨氣。駐扎在此的作家態度也不如前幾船和藹可親。大家不好說什么,直捱到下來,走出老遠,才請導游解謎。導游笑道:“那里邊住的是些偽雜文家,首領正準備把那船裁撤掉。”過謙問道:“那真的雜文家呢?”導游笑指道:“在南邊泊著,他們的船不像一把見人就扎的錐子,而像一把有的放矢的長劍。”過謙、莫淵等轟然叫好。
伏虛與此處首領談了半天,不知道哪里來的那么多話,這時才抽空轉身對大家說:“時間短,行程密,再看一處我們就走。”首領笑道:“在這里用個便飯吧?”伏虛笑道:“首領盛情,我們心領了。曾谷主規定一日來回,下面還有詩歌、戲劇兩個部落要去,下次再來叨擾您吧。”首領笑著隨意點點頭。過謙見伏虛對這位首領相當客氣,人家卻是有保留的客氣,不禁深為詫異。他身邊那位女散文家悄聲說:“覺得奇怪是吧?幻谷里的怪事太多了,我們七姐妹正分頭調查。”過謙欲待再問,后面的人跑上來了,只得打住。
最后一艘船竟是長方形的,又像回憶錄封面,又像一張獎狀。導游帶著禮節性的笑引大家上去象征性地走了走,全程不太說話,蜻蜓點水似的。船中散文家年紀很大,行動遲緩,有一位需要男機器人用力攙扶。
在把眾人送回飛船的途中,導游小聲說:“剛才那船上的老作家主要是回憶回憶當年的事跡,互相問候問候近況。有些輕嘴薄舌的人說,他們的散文就是借著刊物版面,哥哥妹妹相互問好。”別人還掌得住,獨有祁必明“噗嗤”一聲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