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上海倭患嚴重,湯克寬被免職
作者:
遠星星 更新:2019-12-10 10:38 字數:4343
上一章正說到,為了搶鹽,武田信玄派遣兒子武田義信率領六百人前往大明帝國參與搶劫活動,武田義信率領船隊徑直向著上海方向駛來。經過四五天的航行,武田義信感到有些疲勞,此時已經到了后半夜,武田義信已經朦朦朧朧睡著了。忽然在甲板上負責了望的兵士輕輕進入船艙,走近武田義信,輕聲說:“家主,對面海域發現異象,是不是到了上海?”
武田義信聽說到了上海,來了精神,挺地站起走出艙外,站立在甲板上向對面觀望,發現對面海域有火光升騰,在凌晨的海面看起來,那火光就像火山爆發那樣艷紅,穩定而持久地照躍著海面。武田義信自言自語說:“上海啊,這座古老而繁華的城市,我武田義信就要看到你了,但愿此行滿載而歸!庇谑俏涮锪x信把大家叫醒,命令引航者向著紅光方向前進。
在上一章里,老夫還對寶山有過介紹,寶山是屹立在上海吳淞口外的一座高高的土山,山頂立有高高的烽火臺,烽火臺上,白天燒煙霧,晚上燃起烽火,以給航海者以標識。此時住在寶山山頂觀音殿的吳淞江守御千戶所哨官發現對面的長沙島附近隱隱約約有船隊駛來,立即把情況報告給吳淞所百戶馮舉、宗元爵,馮舉、宗元爵二人得到報告,立即走上山頂觀望,果然發現對面的長沙島附近隱隱約約有船隊駛來。馮舉拿出千里鏡仔細觀望,發現這是一支擁有二十艘船的船隊,看樣子又是大股倭寇殺來了。馮舉、宗元爵二人吩咐哨官繼續察看,二位百戶立即進入營房,把四百名官兵緊急集合。二位百戶各自對所屬部隊做戰前動員,決心英勇殺賊,保家衛國。
卻說武田義信率領船隊徑直向有火光的海面駛來。武田義信在出發前曾經對大明沿海的地理和城鎮布局有過專門的研究,由于此番去上海的主要目的是搶鹽,所以特意對上海的產鹽業有過比較詳細的研究。武田義信了解到上海的鹽場很多,最有名的大鹽場有下沙鹽場、華亭鹽場、南蹌鹽場、江灣鹽場、浦東鹽場、袁部鹽場、青村鹽場等。鹽場設分場、團、灶體制,以下沙鹽場為例,就管轄著下砂南場、下砂北場、大門場、杜浦場四個鹽場。為了加強管理,這些鹽場還有更加具體的管理體制,如下沙鹽場各分場就合并為三場九個團。官府還將鹽民居住村落用圍墻和木柵圍繞起來,稱鹽團。以下砂鹽場為例,每二灶至三灶為一團,各團四面筑墻挖壕,并派兵把守,其亭場、灶屋、倉舍等皆在團內。隨著時間的推移,鹽團逐漸發展成為穩定的社會集體。每灶有若干鹽戶組成,一灶可以達到二十家。同一灶的灶戶共同使用官灶官盤,灶丁接盤煎鹽,輪當柈次,周而復始。鹽課司設新場鎮,新場鎮距下沙九里。
下沙鹽場以煮鹽技術先進而著稱,經長期積累創造出一整套獨特的方法。早在宋末元初,下沙鹽場就打破了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狀況,以團為單位,使用大型煎鐵盤生產。鐵盤廣袤數丈,要用一萬到兩萬斤的鐵制成,每盤一次可煎六百斤鹽,一晝夜煎六盤可得三千六百斤鹽,使產量大幅提高。還使用蓮管測試法,即以蓮管測試鹽鹵的濃度,使測定方法更加精細。
武田義信決定首先找到下沙鹽場。武田義信還了解到,要進入上海,有多處港口可進入。但是武田義信對地理不熟悉,只知道在吳淞口有一座山,山上設有明人說的烽火臺,憑著烽火臺的標識可以進入上海。于是武田義信就向著有火光的方向向前航行。
天已經大亮,武田義信與馬場信春、內藤昌豐、武田信方、甘利虎泰、山縣昌景、高坂昌信等頭領與六百多人全部都站在二十艘船的甲板上,觀察這古老大明帝國繁榮都市的景觀。一座高高的山峰聳立在滾滾波濤之中,山峰后面是一望無際的城市,不過他們此時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面前這聳立在波濤之中的孤立山峰。只見這高聳的山峰頂端有一尖塔模樣的建筑,最尖端有濃濃的煙霧升騰,倭寇們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古老大明帝國的軍事設施烽火臺?吹竭@景象,倭寇們有些緊張,也許有人說出了內心的擔心,但是武田義信告訴他們,現在還不必害怕,大明帝國的軍隊不可能在毫無交際的情況下就貿然對船隊發起攻擊。武田義信命令屬下停止航行,自己帶著副將馬場信春與幾位家臣乘坐小早船靠近山腳。值崗明軍喝問道:
“什么人?看你們喏大一個船隊,是商船還是戰船?”
一個會說中國話的人回答道:“我們是日本甲斐國的使者,甲斐國與大明天國一直是友好國家,你們一定知道,我們甲斐國國民一直吃你們上海的鹽,說來慚愧,我們甲斐國是內陸國家,不出產鹽,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靠進口你們大明帝國的鹽。你們上海不是有許多鹽場嗎?我們這一次來,就是要到你們上海來采購鹽,還請你們給予方便。”
值崗明軍聽了這一番話,不好做主,打發一位把百戶馮舉叫來。武田義信看到一位明軍官員來了,滿臉堆笑,唔里哇啦一陣。會說中國話的人翻譯說:“官爺,日本朋友是說,你好,我喜歡你。向你問好呢!
馮舉說:“向我問好?你們是日本人吧,向我問好,只怕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眼吧?告訴我吧,你們這么大一個船隊,到底是來干什么?”
翻譯把馮舉的話翻譯給武田義信,武田義信從口袋里摸出一張紙遞給馮舉,說:“這是我們甲斐國與大明簽署的貿易合同,請官爺過目。”
馮舉接過“合同”,上面有用日本文字和中國文字寫成的合同,但是沒有寫時間地點,只是在下部有一細長口子。馮舉有些半信半疑,問:“這合同是假造的吧?”
武田義信極力辯解:“你這官爺,怎么這樣說話?你們大明帝國乃古老大帝國,國家大大的,大大的,版圖大得無法形容,人口以萬萬記;而我們甲斐國什么國家?一個小小的國家,小小的,小小的,我們在你們大明帝國面前敢作假嗎?給我們十個膽子也不敢呀。這樣吧,把你們這里最高的地方官叫來,讓我們與他交涉,怎么樣?”
馮舉以為這日本人說的有些道理,于是說:“這樣吧,你們暫時在這里住下來,讓我向縣府報告了,取得知縣的同意,我們再派人引導你們去鹽場采購,怎么樣?”
武田義信聽說讓他們住下來,心下高興,心想,只要讓我們上山,我們就成功了。于是把馬場信春、內藤昌豐、武田信方、甘利虎泰、山縣昌景、高坂昌信等頭領召集起來輕聲吩咐一陣,然后將船停泊在明軍指定的地方,留下少部分人守船,大部分人跟著武田義信在明軍的引帶下上山。明軍將四百多名日本人安置在觀音殿和龍王廟里,安排飯食招待。馮舉派人去縣府向知縣范思謙報告情況,向知縣范思謙請示怎么辦。
明軍招待日本人吃了飯,等待去縣府的人回來傳達知縣的指示,但是日本人心中有鬼,武田義信此次來大明,并不是來和平采購食鹽,而是來搶劫食鹽,所以武田義信并沒有帶采購食鹽的錢。而且武田義信心中清楚,在目前大明與日本處于交戰的情況下,和平采購食鹽已經根本不可能。既然是來搶劫,就不能婆婆媽媽,有了機會就動手。于是武田義信抓住目前明軍沒有準備,給馬場信春、內藤昌豐、武田信方、甘利虎泰、山縣昌景、高坂昌信等頭領打了一個信號,率領四百多名倭寇一齊從觀音殿和龍王廟殺出。
這一下明軍大大出乎意料之外,被倭寇殺了個措手不及。千戶所百戶馮舉、隊長屈倫、巡江百戶宗元爵等率領部隊倉促應戰。但是到了這時候,哪里有明軍的回旋余地,孤懸在江海交匯處的寶山,周圍也就那么寬,而明軍官兵的整體戰斗力哪里抵敵久經內戰鍛煉的日本武士和兵士。在短短的時間里,馮舉、屈倫和宗元爵等明軍基層指揮員都先后戰死,三百多名明軍士兵全部被殺害。
倭寇占領寶山,派出一百多名倭寇守衛寶山,其余倭寇殺入下沙鹽場,雖然鹽場的保衛部隊和鹽民對倭寇進行了抵抗,但是那種對付地方邪惡勢力的保安部隊用來抵抗大股倭寇,其力量就顯得極為微弱。倭寇順利翻越鹽區的低矮圍墻和柵欄進入鹽場,將堆放在倉庫里的食鹽裝上馬車,運往寶山,裝到船上。
倭寇在下沙鹽場大肆搶鹽的消息很快傳遍了上海,各鹽場緊急組織民兵保衛鹽場。但是武田義信一伙的二十艘船已經裝滿,開出寶山回日本去了。
到了六月下旬,又有二百多名倭寇殺入上海,在新場、老鸛嘴等處燒殺搶掠,并且準備再次殺入南匯城。通判劉本元聯合鎮江總兵陳寶,將倭寇包圍在坦直附近的連筆華橋。在激戰中,陳寶不幸戰死。潘元孝奉命增援連筆華橋,與倭寇展開血戰,也不幸戰死。殘余倭寇乘著明軍指揮官戰死,一時間出現混亂的機會突圍逃竄。也就在這時候,倭寇又被一隊武裝截住廝殺。這支武裝是一支什么部隊的?從服裝上看,很明顯不是明軍正規部隊,因為這支武裝全部穿老百姓衣服。武器也非常雜亂,除了少數人帶著鳥銃,大部分人是帶著弓箭、桿子、殺豬刀、斧頭、鐵錘、大砍刀等原始武器。倭寇大概還不知道,這是一支鄉兵。
原來在上海新場有一個叫閔電的人,字起光,號方川,也是一位讀書人,目前身份還是一位生員。雖然還沒有在科場上取得功名,但是在地方上也很有一些名氣。一來是他在文學方面令一般的秀才和生員佩服,二來這閔電雖然是讀書人,但是頗有膽識,而且涉獵兵法,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所以深受督學曹邦輔的賞識。此時正值督學曹邦輔巡視江南抗倭情況,閔電前去拜見,請示御倭策略。曹邦輔對閔電說:“你向來有膽有識,此時正是在抗倭戰爭中展示才能的好機會,你為什么還不行動起來呢?雖然你手中沒有兵,但是目前朝廷允許組織鄉兵抗倭,這可是有志之人顯露才能的好機會!”
閔電從這一番話得到啟發,于是聯合太學生潘元孝,把新場的青壯年都組織起來,還從新場臨近的地方招募了一些人,居然組織起一支一千多人的鄉兵。平日參加生產之余進行軍事訓練,請來武術教徒指導武術,還從明軍中請來軍官教授軍事知識。
這一天,閔電得到報告,說坦直附近的連筆華橋有明軍與大股倭寇發生激戰。閔電立即率領鄉兵向連筆華橋趕來支援。剛剛趕到連筆華橋,就碰上倭寇迎面殺來了。閔電并不知道兩位明軍指揮官陳寶和潘元孝已經戰死,倭寇正在突圍逃跑,看到一大群倭寇迎面殺來,沒有說的,閔電大喝一聲就殺入倭寇陣中。此時倭寇剛剛與明軍進行了一場激戰,現在看到明軍又來了大部隊支援,早已沒有繼續進行戰斗的勇氣。在閔電一千多人的包圍著打的情況下,一百多名倭寇全部被打死。
連筆華橋一戰是倭寇在上海遭受的第一次慘敗。
上海發生的一連串倭寇侵擾事件驚動了朝廷,兵部尚書聶豹命令總督楊宜,巡撫曹邦輔,監察御史巡按蘇松周如斗三位官員親臨上海督促倭寇戰事。三位官員趕到上海,看到上海縣衙被倭寇燒毀,城內一片廢墟的慘景,無不傷感。知縣范思謙向三位官員匯報了前面一段時間與倭寇作戰的經過。特別說到南匯嘴中后千戶所的指揮武尚文、鎮撫吳賢和縣臣宋鰲三位官員在倭寇戰斗中以身殉國的情況,并且告訴三位官員,武尚文、吳賢和宋鰲的靈柩還存放在妙嚴寺,準備到時局安定后,擇良辰吉日公祭下葬?偠綏钜,巡撫曹邦輔,按院周如斗三位官員當即趕到妙嚴寺祭奠一番。
監察御史巡按蘇松周如斗把上海遭受倭寇洗劫的情況向兵部做了匯報,兵部尚書聶豹得到報告,心想,上海屬于金山衛管轄范圍,而新任金山衛指揮湯克寬負有直接責任,湯克寬是我調到金山衛的,現在金山衛出了大問題,如果不給湯克寬一些處罰,別人會說我老聶偏袒親近。于是兵部下文,給湯克寬免去金山衛指揮之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