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望孫成龍
作者:
遠星星 更新:2019-12-11 15:56 字數:2205
卻說幼小的小樂天果然顯示出他不平凡的天賦,就在小樂天剛剛滿半歲這一天,爺爺白煌想考驗一下小孫子的智力,在一塊木板上寫上一個“之”字,要小孫子認讀,小樂天居然念了出來。一家人都高興得大笑起來,爺爺還帶頭鼓掌表示鼓勵。接著爺爺又寫出“乎”、“者”、“也”等字要小孫子認讀,小樂天居然都認得。于是全家人都相信小樂天一定有大出息。
卻說白居易兩歲這一年,爺爺一病不起,竟然離世而去,一家人悲哀不已。尤其是長房媳婦陳太太,由于老爹從河南鞏縣縣令任上退休以來一直在一起生活,對三個孫子極為喜歡,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方面時常有關心照顧,因此對老人離去極為悲痛,直哭得死去活來,還是眾人反復解勸,方得稍微松懈一些。
根據祖上規矩和老人遺愿,全家人護送靈柩回到白家老家下珪縣下邑里,在那里辦理了喪事,葬入祖宗墳地,這也許叫著“葉落歸根”吧。從此,白居易一家人陪著父親白季庚在下珪老家為老父親守孝。
按照規矩,凡遇上老人過世,不管你官有多大,都得守孝三年,古時候叫著“丁憂”。“丁憂”期間,有許許多多的規定,一般平民百姓丁憂期間,不能辦喜事,比如結婚娶媳婦嫁女兒,豎新房子,做大壽等等。過年貼對聯也有規定,第一年貼白紙對聯,第二年貼綠紙對聯,第三年才能貼紅紙對聯。
對于做官的人規定就更多。丁憂期間,不能去任上辦事,給你三年的長假,一定要在家守孝;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不能升官。對于正在求取功名的人來說,他們就是想不通,為什么要守孝三年呢?太久了吧?這三年實在難捱。其實在許多人看來,這些規矩太死板,死了老人算什么?人總是要死的么,人家升官求功名是大事,怎么能因為死了老人就影響別人升官求功名呢?況且時間也規定得太久,搞過一年半載也差不多了吧,怎么就要等三年呢?三年,時間就是太長!但是沒辦法,這是朝廷的規矩,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實在沒辦法。
但是女人們就說這規矩興得好,因為丁憂期間,做官的男人可以不上班在家休息,還照常拿工資。最重要的是,由于男人在家丁憂,夫妻倆可以天天在一起,還可以教育孩子們,教孩子們讀書寫字,好處實在很多。只可惜時間太短,三年時間眨眼就到,為什么這丁憂的時間不長一些呢?比如興過五年?十年八年?總之是越久越好!
白居易的老爹白季庚大人現在就在下珪老家丁憂。需要交代的是,白大人的太太是挺著大肚子來到老家下珪縣的,兩個月后又生下一個兒子,白大人是喜歡琢磨文辭的人,為了給老三起一個跟哥哥相關聯的名字,白大人給兒子起名行簡。白大人起名的理由是,老二的名字是居易,老三行簡,正好跟居易構成對偶,而且意思相關聯。
眨眼間兩年過去了,這一天,三個兒子都圍著爹媽學習古詩: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媽媽念完,啟發三個孩子道:
“能說出它的意思嗎?”
“日頭照在香爐峰的山頂……”老大幼文剛說出半句,老二樂天搶過了話頭:
“只看見那山頂升起騰騰煙霧……”樂天說出了下半句,老大幼文又搶過話頭:
“遠遠地看見瀑布……”
“三千尺——落九天——”沒等老大說出一句話,老三行簡由不住大聲嚷嚷起來。
白大人跟陳太太都被老三逗笑了,陳太太伸過嘴巴在老三臉上打了兩個響吻,然后看著老公笑起來。這陳太太雖然身邊已經有三個兒子,但是年紀并不大,她十六歲到白家做媳婦,現在還只二十三四歲,正當青春旺盛得要溢出來的火紅年華,她這一笑,就把她那美麗女人的風采完完全全地呈現在白大人的眼前,平日里很少注意女人的白大人此時也心旌蕩漾起來
“今天的課,首先要復習昨天學習過的《聲律啟蒙》,下面我說一個詞語,你們說出一個詞語跟它對上對子,好了,現在開始。”白大人對三個小學生說。
“云對——”幼文:“雨。”老爹:“雪對——”樂天:“風。”老爹:“晚照對——”幼文:“晴空。”老爹:“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好了,休息一會,再對句子。”
“兩岸曉煙楊柳綠,”
幼文:“一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
樂天:“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半溪流水綠,”
“千樹落花紅。”
“野渡燕穿楊柳雨,”
“芳池魚戲芰荷風。”
“春日園中鶯恰恰,”
“秋天寒外雁雍雍。”
……
今天我們學習《三字經》。白老太爺拿出一本小書給三個孫子看,然后說:“三字經是你們小孩子必須學習的啟蒙書,這本書里,講了許許多多的做人的道理,還講了許多歷史知識,學習了這本書,你們的學前啟蒙階段就算畢業了。好,我們先來看開頭幾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
“這幾句的意思是,人開始生下來的時候,他們的本性都是善良正派的。但是由于后來在生活中的環境不同,有的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有的沒有得到好的教育,甚至跟著一些壞人學壞,這樣一來,人們的性情就變得大不一樣了。”
“怎樣才能使人的性情不變壞呢?”老大幼文提出了問題。
“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如果不經過教育,人是很容易變壞的,所以對你們小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好,既要學習文化知識,又要學習做人的道理。”
“下面把這幾句讀熟,再背下來。”
……
丁憂三年時間很快就到了,朝廷來了調令,白季庚調任宋州司戶參軍。白大人帶著家人又來到他們的第二家鄉——河南新鄭縣東郭村。不久白季庚又被調到彭城縣當縣令。由于爹長期在外做官,教育幾個小孩的責任就落到了媽媽和外婆身上。還好,白居易的媽媽和外婆都有很好的文化修養,幾個小孩在她們的調教下,學習日進,個個成才有望,陳太太心下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