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兄弟再分離
作者:
遠星星 更新:2019-12-06 09:54 字數:2072
熱烈的一天過去了,大街上又安靜起來,人們都回到自己那個小天地——家。經過一天的熱鬧折騰,老人們都感到疲勞,一回到家里,都把身子躺倒在藤椅里或者坐在木板凳子上把身體斜靠在壁板上閉目養神。但是年輕人和小孩子不覺得疲勞,他們仍然在議論著廣場上發生的一切。
樂天一家有些特別,一旦安靜下來,一種希望立即在他們的內心里露出苗頭,而且這種希望的苗頭很快生長,變得非常茂盛,你想回避也回避不了。
“爹為什么就不給我們寫信呢?”樂天最先把問題提了出來,其他人立即應答:
“爹太忙,沒時間寫信呢。”小行簡以很懂事的口氣說。
“也不是那么回事,你們知道嗎?紹大人的信是朝廷重要公文,沿途是用快馬急奔傳遞的,從京都到我們越中,兩三天就到了。那信上不是說三月初五擒了李希烈,今天才初十,你們想想,這信的傳遞只用了幾天?據我估算,最多用了三天。兩三天時間,爹就是寫了信,我們也不可能就收到了信,因為普通郵差從淮北趕到越中,至少也得七八天。”
對于老大幼文的分析,大家覺得有道理,于是大家只能把希望咽在心底了。
樂天一家在企盼中度過了五六天,吃早餐的時候,紹大人又來到了樂天的家門口。只見紹大人滿臉微笑,大家一看那表情,就知道又有好消息。樂天幾步跑到紹大人面前:“我爹來信了?”
紹大人倒是不慌不忙:“今天倒真的被你小詩人猜著了。”說罷,把收在衣袋里的手伸出來;“有好消息要請我喝酒。”紹大人打趣道。
樂天急忙打開信看了起來,大家也一齊湊了過來,只見上面寫道:
“外姑及細君芳鑒:
自興元元年爾等攜幼子女避亂越中,倏忽兩載有余。爾今逆賊李希烈被誅,大唐復歸一統,萬民慶賀,歌舞升平,離散之家,復得團員,骨肉重得相聚也。
幼文已成人,男子應以功名為務,望外姑與細君接此信后,可速攜幼文、幼子金剛奴與小菲菲回苻離。樂天、行簡年紀方小,可在越中再行磨礪,待來年春暖,再言回淮北事宜。
柴叔、娟子暫留越中,以照顧樂天行簡生活。
書不盡意。不盡欲言。臨穎不盡。”
信看完了,可是樂天和行簡都不高興了。“為什么?為什么還不讓我們走?”
對于白大人的這一決定,不但樂天行簡想不通,就是陳太太也想不明白,既然戰亂平息了,一家人又可以在一起和和美美的生活了,為什么還要把兩個孩子留在這里呢?陳太太百思不得其解。
幼文畢竟考慮問題老成,心想爹這樣決定肯定有他的道理。至于是什么道理,他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既然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想不通,他們只好問問紹大人了。紹大人一時倒也說不出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但是他的一番分析倒是有幾分可信。他說:
“根據我的分析,眼下淮北一帶雖然戰亂已經平息,但是社會秩序一時怕也難以走上昔日的軌道。在戰亂中出現的散兵游勇或者從叛軍里面潛伏下來的兵痞,他們總要千方百計地搞些破壞,最常見的就是在陰暗處搞起了響馬的勾當。再說,你們家白大人是徐州的二把手,在平叛的戰事中屢建功勛,那些叛亂分子對他是恨之入骨。你們說,在這種情況之下,他能不考慮孩子們的安危嗎?要是我,眼下也不能讓樂天行簡輕易回到淮北。”
紹大人的這一番話說得入情入理,連陳太太也覺得茅塞頓開,不但贊賞白大人的深謀遠慮,還幫著紹大人勸樂天行簡安心留下來,但是樂天行簡還是想不通。不過既然爹這樣安排了,想不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該回淮北的今天就要回去了,陳太太母女、幼文和金剛奴、小陳菲等人上了馬車,樂天行簡柴叔和娟子四人送行。雙方都含著眼淚說著一些難舍難分的話。
馬車消失在城外的驛道上,樂天和行簡都大聲的哭起來,柴叔和娟子二人反復勸慰,催著樂天和行簡回到家中。
一連幾天,樂天行簡心里空落落的,既沒心情看書,也沒心情到外面去玩。為了讓兄弟二人的心情好一些,娟子多次邀請到外面去玩,但是都沒有達到目的。
這天吃過晚飯,娟子又說到外面去玩,娟子說,晚上到那望江樓上看江水很好看。這一次樂天倒是答應了,樂天喜歡看夜晚的江面景色。于是三姐弟向望江樓走來。
從州府路旁邊的一個小巷道抄近路,很快就到了投醪河邊。在投醪河畔有一座有名的望江樓,三姐弟走上那座望江樓,只見江面上漁火點點,河兩岸的建筑物在河面投下倒影,給這投醪河增添了一派神秘的色彩。此情此景,使樂天一時又詩興大發起來:
“滿眼云水色,月明樓上人。旅愁春入越,鄉夢夜歸秦。道路通荒服,田園隔虜塵。悠悠滄海畔,十載避黃巾。”
行簡說道:“好詩,只是還得有一個題目。”
“有了,這題目就用《江樓望歸》。”
娟子和行簡都鼓起掌來。
正像小說家們常常寫的那樣,“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樂天兄弟在急切的等待中又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這年的二月,樂天又快要過十五歲生日了。這天,紹大人告訴樂天,說紹大人的一個親戚要到淮北符離去,問樂天是不是有信帶過去。
樂天想,何不借此機會,跟哥說說心里話?于是展開信棧,正要像平常那樣寫一封信,可是樂天忽然想起跟哥分離近一年,在這近一年的時間里,兄弟遠隔,骨肉分離,樂天曾經流過多少眼淚。想到這里,樂天的鼻子里酸酸的,眼淚又出來了。正所謂“情之所動,表之以文。”樂天的靈感一下來了,一首《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便一氣呵成:
“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余。今日因君訪兄弟,數行鄉淚一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