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建國十歲生日慶(一)
作者:
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2-21 20:46 字數:2041
十年一大慶,家庭如是,國家亦如是。但怎么慶,卻全憑家長的興趣。我十周歲慶生的時候,文家大院也像她的祖國,欣欣向榮。至于爺爺和外公給我過生日時的趣聞軼事,是母親后來講給我聽的,當然我進行了加工。 ——文建國寫作筆記摘錄
國慶十周年,江州市和中央和全國一樣,舉行了盛大的集會和游行慶祝活動,隆重、熱烈慶祝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勝利。全國人民正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指引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和現代化科學文化的強國而奮斗。
文家大院的三個中小學生經過各自學校的挑選都參加了全市性的大型慶祝活動,文巽善深感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學業,還是品行,在學校他們都是佼佼者,不需要父母有任何操心。雖然懷琴的事還讓他心中隱隱作痛,算來懷琴應該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卻至今泥牛入海,真的讓人難以釋懷。
文建國最小,當天又是他十周歲的生日,理所當然地被放上了文家大院最重要的議事日程。二姐懷華和大哥懷祺,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就是了,建國自然被全家人瞄上了。
提前一個星期,全家老的小的另外十個人就圍著文建國一人,口口聲聲一致表示,提供一切方便。服裝是統一的,上白下藍,但帶點什么飲用水,是淡淡的茶水,是白糖開水,是涼白開?大家發生了爭論,特別是四位老人,誰也不服誰,最后一致同意請做父親的作主,你說什么就是什么。文巽善也不著急,說是還有幾天呢,你們不要著急,反正我不會讓你們的孫子外孫子口渴了不是?四位老人相視而笑,覺得自己是有點自作多情了的意思了,然后又哈哈大笑。
國慶節前一天,建國排練回家,發布了一條重大消息,所有參加集會和游行的人,一律不得帶水和食物。你們想想,上萬人的會場,這要是有一個人要尿尿,個個想尿尿,那會場秩序可想而知了。整個活動前后控制在兩小時,請大家放心,請家長放心。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也好也好,我們也不要在帶什么水上做文章了。人家的孩子能做到的,我們家的建國肯定能做到。
當天晚上母親親自將建國的紅領巾洗了一遍,再用熨斗熨燙了一遍,就算準備就緒了。
那一天,市委市政府在市體育場舉行了一個有一萬余人參加的集會,這在江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慶祝大會以后,軍樂隊開路,少先隊員方陣緊隨其后,手持花束、高舉星星火炬的模型,充滿朝氣,行列齊整、英姿颯爽,建國就是其中的一員。理所當然,父母親率領全家人馬,包括張公張婆在內,全都站在四牌樓路口觀看,用父母的話說,是為了一睹建國的風采,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話說,就是想看看孫子(外孫子)的“尊容”,當然還有點不放心。至于兩個大的,是無需他們多操心的。
游行隊伍里還有秧歌隊、腰鼓隊、舞龍隊、舞獅隊、鮮花隊和彩旗隊,他們高舉標語,載歌載舞,充分展示了工農兵學商等社會各界,以及全市人民的喜悅心情和沖天干勁。由于各隊伍事先都進行了排練,游行隊伍和宣傳內容、游行口號等都經過統一安排,因此,整個游行秩序井然,氣氛熱烈,充分反映出全市人民為過去十年來的成就而歡欣鼓舞的激動心情和為完成此后任務而表現的昂揚斗志。
游行隊伍里還有以實物、模型、圖片、統計圖表等生動有力、豐富多彩的形式,與建國初期進行了鮮明的對比,準確、全面、生動而及時地將江州市各條戰線上十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美好的前景展現在全市人民面前。
國慶慶典游行當然是轟轟烈烈的,10歲的文建國其實也只是隨大流地走了一遭,父母親自然是看到了他,等到再指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的時候,他們人老眼花,只是看到清一色的白襯衫紅領巾和五彩繽紛,歡呼跳躍了。他們為了不讓建國的父母掃興,也都說,看到了看到,第幾排第幾個的?你問他,他問你,結果是誰也說不清的了。
那天晚飯后,整個文宅大院都安穩安靜了下來,文巽善很嚴肅地將建國叫到了自己的房間,一本正經地送給建國一本小冊子——父親的親筆手抄本——《少年中國說(梁啟超)》。建國印象深刻,整個過程,父親只說了一句話:“你用一周時間把它背下來,下周我檢查。”父親板著個臉,昏黃的電燈烘托著他高大的身影,越發顯示出這場送禮儀式的莊重和為父的權威。
后來這本小冊子不知道收到哪兒去了,但建國一直記得有一本父親的《少年中國說》手抄本,有好多年幾乎就是他的座右銘。說是手抄本,其裝幀卻如正式出版物,紙質已經泛黃,但沒有絲毫破損,蠅頭小楷,上好的棉料宣紙20頁。父親對建國充滿著希望,對國家也充滿著希望。少年的建國當時根本無法理解父親的伯派,但他無法撼動父親表現出的一言九鼎之權威。
他翻開小冊子,扉頁上寫著: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2月10日,梁啟超先生在《清議報》第35冊上發表《少年中國說》,呼喚著一個氣象一新的“少年中國”之誕生。 ——巽善抄錄于民國十八年
他被父親的身影籠罩著,充滿著敬畏。這是爸爸10歲時的作業,其勢、力、氣韻、神采、意趣和形質不啻趙孟頫《小楷道德經》,因為建國6歲時開始讀貼習字,臨摹的就是《小楷道德經》,對鐘繇和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等幾大名家也略知一二。他按照父親的訓示,老老實實用一周的時間背誦出了《少年中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