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我和別人一個樣(二)
作者:
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6-12 10:54 字?jǐn)?shù):2186
李老師給了同學(xué)們一個出其不意驚喜,調(diào)動了全班同學(xué)參與的積極性,她概括為“活寶效應(yīng)”。李斌是“活寶”,他自己也愿意做“活寶”,那就讓他在“活寶”的位置上慢慢有所進步吧。
李斌沒有料到李老師居然把自己的作文作為范文,還要叫自己朗讀,這多不好意思啊!李老師這個人真不錯!“這多不好意思啊!”李斌站起來說,撓撓頭,其實他開心得很呢。
嘿嘿,李老師要的就是這一效應(yīng),讓你自己不好意思,讓你感覺李老師是為你好。
上講臺講話,整個小學(xué)期間的機會不算少,平均每學(xué)期也有個四五次吧,可那都是做檢查。他不怕被老師批評——反正老油條習(xí)慣了——就怕老師不給他講話的機會。
他下位接過李老師遞過來的作文本,轉(zhuǎn)過身,居然規(guī)規(guī)矩矩地向全班同學(xué)鞠了一個躬,同學(xué)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我和別人一個樣嗎——問號。”李斌第一句就又把同學(xué)們逗樂了。他就是一個典型的大活寶,明明是讓他照著作文本子上讀的,但他一開口就有了喜劇的效果。教室里有了點不和諧的聲音。
看到李老師臉上嚴(yán)了肅,他又撓撓頭,真的不好意思了。
“我想和別人一個樣,我和我班上不少的同學(xué)一個樣,可是我和那些城里的孩子又有太多的不一樣。”
教室里很安靜,只聽到李斌已經(jīng)降低了聲調(diào)的聲音,有點幼稚,有點滑稽,有點謙卑,但也很真誠。
“我想有一,一輛自行車,我想繳校服費的時候,爸爸媽媽能夠爽快點,我想偶爾吃一次肯德基,我想有一張屬于自己的書桌,我想被老師少批評一點,我想……,我想……。”
李斌說的全是心里話,也說出了不少同學(xué)的心里話,教室里鴉雀無聲。他第一次在全班同學(xué)面前堂堂正正,規(guī)規(guī)矩矩地說了一些心里話,感覺還真的不錯。
“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前面想的,都能實現(xiàn),那樣的話,我就和別人一個樣了。”
李斌,小小年紀(jì),寫出的作文竟然有這么傷感,虧好最后還表達出一絲絲希望,讓人感到他最終是可能和別人一個樣的。
李老師想到魯迅筆下的《藥》,如果缺少“分明有一圈紅白的花,圍著那尖圓的墳頂”,那就先自遜色了三分。雖然李斌最后表達的希望太直白了些,沒有什么寓意,但那又有什么要緊呢?只要有真情實感就好,只要是像一個初一的孩子說的話就好。
李老師怎么點評是有充分準(zhǔn)備的。她想通過對李斌作文的點評,更多地給予褒揚和點燃孩子心中希望的火焰。自行車會有的,書桌會有的,肯德基也會有的——就像那句經(jīng)典的臺詞,“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至于被老師少批評一點,這個要求也不過分,成年人都希望得到表揚,當(dāng)官的都指望別人拍馬,只是他們從來不予明確表達,或者是用隱晦、迂曲的方式表達。而孩子想到什么就天真地說出來。多好!
于是她說:“同學(xué)們,李斌同學(xué)雖然有點小調(diào)皮,有時也會來點惡作劇,但通過今天的這篇作文,我看到了李斌同學(xué)措辭造句還是比較有天賦的。你們看噢,他那個排比句,一口氣用了七個,而且都是他的真實想法,是通過我們家長的辛勤勞動可以得到的,是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得到的。
今天,我看到了李斌同學(xué),也看到了全班同學(xu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我也希望李斌同學(xué)和全班同學(xué)一道努力學(xué)習(xí),健康成長。只要我們努力了,我想我們不會比別人差。
我充滿信心,充滿希望,在我們初三畢業(yè)的時候,大多數(shù)同學(xué)都能夠自豪地說,‘我和別人一個樣’‘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我也借這個機會表個態(tài),盡量少批評同學(xué),以表揚為主,以鼓勵為主。大家說,好不好?”
她看見陳來娣微微地點頭,潘蘭花眼睛里閃現(xiàn)了一絲火花,李軍若有所思,金芝萍好像無所謂,李斌則又呈蠢蠢欲動狀,因為李老師的話是對自己作文的點評,他很想立馬表現(xiàn)出什么。
可是李老師正站在他身旁,一只手還壓在他的肩膀上,好像已經(jīng)知道他可能又會放出什么幺蛾子了,所以她的手始終放在他的肩膀上,還向下用力壓了一壓。李斌不敢動了。
突然,李老師來了靈感,想把這句話作為班級的口號、座右銘,哪怕是旗子,如何?雖然不那么崇高偉大,但它真實,也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征,也具有可比性、可行性。她又和陳來娣對上了眼睛,說:“陳來娣同學(xué),你說說,我們可以把‘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這句話用來干什么?”
“作為警句。”陳來娣不假思索,站起來就說,“就張貼在黑板的右上方,國旗的右下角。讓它每天提醒我們,激勵我們。三年以后,‘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她坐下,又站起來補充,“一定要用感嘆號!”
李老師和同學(xué)們?nèi)紩牡匦α耍蠹覉笠詿崃业恼坡暋?br />
李老師的心情好極了,陳來娣在作文課上和老師的對話,絕對是配合默契,天衣無縫,可謂心有靈犀。如果這是一堂公開課的話,肯定得不到高分,似乎有弄虛作假的嫌疑——事先鎬好了把子。
李老師從此更看重陳來娣。
陳來娣的母親是李老師的第一個家訪對象。
李老師反對把家訪作為任務(wù)來完成,作為工作業(yè)績來炫耀,更討厭把家訪的形式放大,像有些領(lǐng)導(dǎo)干部下基層,要登記造冊,要拍照錄像,要一條龍服務(wù),弄得地球人都知道。那不是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那是去給群眾添堵加亂的,是給自己添光增彩的。
星期天上午,她按門牌號逛到陳來娣家。她內(nèi)心最喜歡的就是陳來娣。從陳來娣的身上,她看到了自己過去的影子——但她比自己更陽光,起碼她的物質(zhì)生活是富有的。她想讓陳來娣成為自己的復(fù)制品,不是簡單的粘貼,而是第二代或者是跨越式發(fā)展式的第三代的再創(chuàng)作。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當(dāng)然啦,如果多一個,多幾個,甚至全班都是我的“復(fù)制品”,此生足矣!
李老師一路上想著,興致勃勃,飄飄然。她不是去家訪,更像是去與男朋友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