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憶秦皇唐宗功績,明天地興衰氣運
作者:
云水謠少女 更新:2023-03-27 16:49 字數:1392
時間飛逝,日子如水。
搬出來的生活倒也簡單充實,每天自己上課,看書,復習,上網查閱資料,生活簡單得仿佛一眼可以看穿,飲食上就自己買菜,在樓道里做做飯,勉強維持。但是即便只是這些簡單的事情,我的時間也排得非常滿,學習強度之大常常讓我覺得疲累不已。
但越是這個時候,我越提醒自己,寧靜身心。統籌協調好一切,要有得心應手的狀態,這樣才能在從容中規劃好一切。
那個時候,我也看了很多人物傳記和神仙典籍,也算給自己枯燥的復習里一點樂趣。還記得看到秦始皇的一生,當讀到他對華夏的誓言時,內心升起的強烈共鳴。
后人都說,沒有大秦的長城就沒有大漢的強盛。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履至尊而制六合,守土開疆,掃平四夷。而他的一生,無論是智謀膽識魄力見識都超越了一個時代。他廢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興修水利造福萬民。
這一系列政策,不僅是國土的統一,更是文化的統一、思想的統一和經濟生活的統一,無不開創了萬世不朽的功績。
看了他的一生,我不覺想到了,天地造化之初,有人是應運而生,有人是應劫而生。應運而生的人帶著天地的大氣運而來,所做之事要么開天辟地成就一代偉業,要么是輔佐明主造福萬民。而應劫而生的人往往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者,或者像安祿山史思明這種盛世之中的悖逆之人。
像秦始皇這樣的人,他就是典型的應運而生,對于歷史的意義或許不是秦朝能否千秋萬代,而是開天辟地,形成影響華夏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的格局。想來后世能與他并肩的帝王屈指可數。
若說另一位應運而生名垂青史的帝王或許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同樣是雷厲風行,扭轉乾坤。登基之后勵精圖治舉賢任能,當時甘隴集團勢力縱橫,但太宗對內破除世家大族的弊端,對外打敗突厥鐵騎的侵襲。窮盡一生的時間,開啟了大唐盛世的根基,創下了千古的繁盛之象。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使命,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氣數。
合上書,自己心緒久久的不能平靜,隨著那些興衰成敗起伏波動。很多時候自己靜靜地讀著這些傳記,通過這些文字仿佛穿越了無數的時光,去與他們傾心交談,在這其中,也領悟了更多關于治亂,關于謀略,關于時勢,關于氣運的玄機。
當然始終沒有忘記的事情就是堅持悟道。此時,師父給我的那些書基本已經被我翻的爛熟于心,修德以養心,心得中和,以合于道。盛神以養志,養志則心通思達。日漸修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安定內心,調和五臟,最終使得念慮空明無礙。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是一個春日的午后,我往租的房子方向走,走到一棵大榕樹下面時,看著榕樹垂下來的萬條碧綠絲絳,突然有一種赤裸裸非常神奇的感受。
感覺當下的自己與天地合一,與萬物一體。眼前的事物漸漸變得深遠而又無處不在,在光明處與光相融,陰影處與陰影同一。繼而天地萬物仿佛化為虛無,空空如也,我的心也瞬間澄凈空明。與天地一體。
可能時間就一分鐘左右,我便從這種感覺中脫離了出來。眼前的藍天白云,花草樹木,仿佛沒有變,又好像煥然一新。一切都是那樣清新盎然。
我也有一瞬的恍惚,不敢置信般啞然一笑。這一切難道是我身體的疲累而產生的幻覺嗎?還是之前所患精神衰弱的后遺癥?隨后也就沒有在意。慢慢走回房間。
生活仍在繼續。但是從此以后,我對萬事萬物的理解與通達能力,得到火箭般快速的提升,很多事情,隨便一眼就能知道關鍵節點在哪。對于人心、人性的洞悉也得到了加強。至于勾攝等多種道術的運用,更加熟練于心,手到擒來。
誠如道經所言:心與天地合,是為道真。大道洞虛,萬物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