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間已訣別,正褪色的長夜(一)
(秋晴母女的身世——來自萬里之遙的琥珀色寫到86節了,我自己有點疲倦和審美疲勞,所以決定暫時把這個章節放一放,開始正面描寫大界之戰的章節:總題目是血色大界,希望大家繼續給予批評指正,謝謝!——筆者)
恍然間已訣別,正褪色的長夜
大界城內,皇后衛營之所
漫漫的長夜,在凄厲的戰馬嘶鳴、隆隆的鐵蹄踐踏聲、兵戈箭矢的交錯敲擊聲和破空聲,刺入人體的噗噗聲,聲嘶力竭的呼喊聲,重傷垂死的慘叫聲,咬牙切齒的痛罵聲,得意忘形的狂笑聲,和四處火把燈籠的火焰吡剝聲中,漸漸地褪去了它的如墨的帷幕,在天際,一絲魚肚白悄然浮現,給烈火硝煙血腥狼藉的大界城,罩上了一層慘淡的凄愴色彩!
衛營之前的空地上,尸橫遍地,血流成河,一面殘破染血的綴明黃色穗子的飛鸞大旗,此刻正被一個跨在戰馬上,渾身鐵盔重甲的后秦將領拿在手中,把玩著,抖動著,從那旗幟的旗面和旗桿上,還在不斷地往下滴落著殷紅的鮮血!
他的馬前地上,一名前秦軍皇后衛營的掌旗手,身上遍體鱗傷,創口道道,渾身是血,手足俱斷,大睜著一雙死不瞑目的眼睛,直直地瞪視天空,目眥欲裂,仿佛死后仍然沉浸在無盡的殊死廝殺氛圍和不甘痛苦的遺恨當中!他被砍斷的一只手臂,還緊緊地握著血漬斑斑的鋒利環刀,他的身周,橫七豎八地倒著七八具后秦軍兵的尸體!
這位掌旗手,負責皇后娘娘唯一的軍中儀仗,還有號令全軍的標志——明黃色絨面綴穗,五彩飛鸞的大旗的掌控,隨皇后娘娘的吩咐,大旗以各種晃動和指向作為信號,向全軍發出號令,進攻前進,退卻集結,左右平移,分散合攏等等,不一而足,人旗合一,必須緊隨皇后娘娘身邊,人在旗在,人亡,旗亡……
這面飛鸞大旗,自從皇后娘娘秋晴設立皇后衛營,挑選軍中和民間精銳壯士,經過嚴格訓練與血火磨練,形成一支勇往直前、不屈不撓、視死如歸、披堅執銳的驍勇隊伍以來,一直是由秋晴的遠親表弟、忠心耿耿的隨從、以前大帥毛興的親信家人小毛英所掌管和執旗的。今夜,后秦大軍三萬鐵騎突然出人意料地突襲大界,大界主帥、皇后娘娘秋晴帶領自己的六百衛營將士和堪堪在猝不及防的混亂與黑夜當中緊急召集起來的千余戍守士兵,一面要應付后秦軍派遣潛伏在城中多時,趁后秦軍猛攻城池之際,在城中大肆防火破壞、制造恐慌,甚至還弄傷了皇后秋晴那匹追風逐電的寶馬玉兔的后腿,一面拼盡全力,殊死地抵抗后秦大軍山呼海嘯般的圍城狂攻!
由于敵我力量對此過于懸殊,而且敵軍是蓄謀已久,刻意為之,雖然皇后秋晴每天以八路哨騎遠探五十余里,以防敵軍來襲,但狡猾的后秦皇帝姚萇早已通過潛伏間諜和偵察,獲悉并掌握了大界前秦軍的一舉一動,他把部隊于夜半時分之前,就停留在大界西北五十余里的山道邊,子夜一過,號令全軍,務必在三更守軍熟睡之際,趕到大界城下,在城內潛伏人等的配合下,舉火為號,合力攻城,一定要生擒他日思夜想、垂涎已久的勇武美艷的前秦皇后秋晴!
對于志在必得的后秦軍來說,大界突襲戰,完全是一場不對等且眾寡極其懸殊的壓倒優勢的攻擊戰,他們在皇帝姚萇的嚴厲命令和令人心癢難耐的重賞刺激之下,一面分兵剿除散布于大界城外附近的依附民眾,一面在大界南北二門的城壕之外,遍掘陷坑,備足了撓勾和絆馬索,一定要防止對方的皇后破城而出,以神駒寶馬逃脫,務必把她生擒!同時,他們的沖車撞木,在萬余精銳騎兵步卒的驅動下,猛烈地沖擊大界并不十分牢固的南北二門和有些脆弱、僅僅是用夯土蘆葦胡楊樹枝活泥草筑并填以石頭加固的并非永久性的城墻——這正是皇后秋晴十分擔心,并曾經向皇帝夫君苻登提出過需要強力加固的——,很快,這種四面開花的攻擊,令城內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在突然襲擊下又沒能有效集結起來,不少兵丁惶然大亂,四散奔逃,已經失去了斗志和戰力,再加之城內潛伏間諜反叛的煽動裹亂與偷襲配合,大界城,在短短一個時辰的勉為其難、英勇無助的拼命抵抗后,轟然陷落!城破,后秦軍如狼似虎的士兵或縱馬,或奔竄,口中狂呼著“活捉偽秦皇后”,吶喊,咆哮,殺得無比瘋狂肆虐,血火全城,很快就踏平了各處,包圍了位于城中心的大本營——皇后衛營,這是大界城的唯一還沒有陷落的所在!
大界主帥皇后秋晴,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已經把自己衛營的大部分有生力量都派出去填補百出的各處漏洞,她自己也奔走于最危險的幾處搖搖欲墜的地點,親自上陣,鸞旗到處,彎弓搭箭,連連射擊,射殺敵兵無數!然而,她痛苦地發現,當前的局勢,已經回天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