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三十)番外——歷史的回想(二十八)
舍生取義,還是茍且偷生?——五胡十六國時期大界之戰的若干“謎題”
謎題八、毛皇后被俘后,是否曾想過,效仿哀平帝楊皇后,假意投降,伺機行刺姚萇?
(續前文)
筆者認為,在大界蠡夜遭到敵人重兵突然襲擊,局面危若壘卵、難以挽回的時刻,從夢中(她不可能睡得很踏實,甚至可能夜不能寐,當然也沒有警惕到枕戈待旦的程度)驚醒,迅速判斷了一下形勢后的皇后,心中必然有幾個“知道”,激蕩著幾個“絕不”——
——她知道,敵人皇帝御駕親征,重兵來襲,己方寡不敵眾,沒有取勝的可能;
——她知道,皇帝陛下、夫君苻登的主力部隊,遠在安定,遠水解不了近火,指望不上;
——她知道,大界失守,后勤輜重基地被毀,對陛下的復興大業和兩秦對峙的軍事態勢,將產生顛覆性的意義和影響;
——她知道,后秦皇帝姚萇的為人和“品行”,以及之前征戰,他對待己方被俘將領徐嵩和其女性家眷的殘酷折磨與侮辱;
——她也知道,自己如果落入敵人手中,等待她的將是什么樣的不測與“厄運”(死亡,被梟首示眾,她應該想到了,當然,她雖然估計到了敵方皇帝姚萇的品行低劣,可能對自己有所圖謀,但不一定能夠預判到對方在被自己痛罵后的極端卑鄙無恥的報復);
——她還知道,先帝楊皇后的遭遇與假意投降、伺機行刺慕容永的悲壯殉難事跡。
但在這種極其險惡與危機的關頭,皇后仍然義無反顧地堅持了幾個“絕不”:
——她絕不突圍逃生,放棄責任;
——她絕不屈膝投降,背叛秦國、陛下夫君,喪失氣節信仰;
——她絕不屈服,即便是眾寡懸殊,難以有取勝的希望,也要誓死奮戰,力拼到底;
——她絕不自盡,要讓敵人也付出慘痛代價!
皇后本是抱著必死之心,以卵擊石,明知不可而為之,進行了決絕而悲壯的殊死搏殺,一直戰斗到最后一刻,也給敵人造成了相當的殺傷,令其大界蠡夜突襲,并沒有獲得十全十美的勝利。最終不出意外,皇后力竭被擒,五花大綁擁推至后秦皇帝姚萇大賬。這時候,也許上天也不愿看到這樣一位英武剛烈的美女就此香消玉殞,悄然給她降下了一個活命的機會,通過敵人的眼光與口吻,對她的氣質美貌和勇敢堅毅,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與欣賞,并令敵方皇帝也欲“納之”。這是生與死的唯一機會!當此刻,筆者揣測,皇后腦海里,可能能夠想到本朝先帝楊皇后的作為。估計她也在心底里有過對生的渴望,與對這種計策可行性與影響的緊張分析與判斷!而最終皇后并沒有效仿她的前朝姐妹,采取那種假意投降伺機行刺的方式,而是采取了激烈與不屑的正面藐視痛斥怒罵,以求“速死”的策略,應該是她在權衡利弊后,認為前一種舉措,是與自己的天性、價值觀、信仰和為人處世之道不符的,縱然以后僥幸可能有機會成功,不免也會給外人和后人留下“話柄”,造成已經“失節”的印象,給自己冰清玉潔、并無瑕疵的形象抹上污點,更何況以自己的性格脾氣,若讓自己假意去逢迎投合敵人皇帝,自己的表演能否做到“天衣無縫”,不露破綻,自己并無把握,且老奸巨猾的敵人皇帝姚萇,雖然色欲迷墻,對自己也不一定就沒有防備,行刺不成,反而會受辱更重,名節盡毀。考慮到這些,皇后最終還是舍棄了唯一的求生機會,一硬到底,無怨無悔,任你刀俎折磨,我只貞心不改!
歷史是充滿變數的,它有確定性,也有不確定性。即便是真如我們所設想的那樣,在一個平行世界里,發生了皇后假意投降、最終真的行刺后秦皇帝姚萇的事件,就像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著名的以“彗星襲月”、“長虹貫日”、“蒼鷹擊于殿上”為預兆之刺客專諸、聶政和要離的行刺壯舉,也很難說就一定會成功。因為,后秦皇帝姚萇雖然是個很好色的人,對毛皇后這位奇女子也可能產生了一定的感情與“想法”,但以他的性格、閱歷、處世經驗和心理狀態,不可能輕易相信一位敵國皇后,一位堅定地追隨她的夫君,誓言要為天王報仇雪恨,恢復大秦天下,具備騎射武功和矯健身手的強健女子,在夜襲大界之戰的極端不利被動的情況下,還拼死奮戰的一軍統帥,真的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改弦易轍,放棄自己的信仰與準則,委身于敵,屈辱求生,這很可能是計!后秦皇帝姚萇,自然對前秦先帝楊皇后假意投降伺機行刺慕容永的事情也有所耳聞和了解,不可能一點防范都不做。他很可能會先考驗一下皇后的“誠心”,自然就有各種防范和“警戒”措施與“手段”,所以毛皇后即便是這樣做了,也不一定能夠騙過姚萇,獲得很好的機會,還有可能會被先行玩弄與侮辱,弄巧成拙,重復楊皇后的悲劇。
因此,根據主客觀方面的分析,毛皇后假意投降伺機行刺后秦皇帝姚萇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