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之一
作者:
張謖 更新:2023-12-27 17:35 字數:1510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完整提出了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的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我國應“提高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些構成了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的基本內容。其中提高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是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基本手段和具體路徑,而保護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目標。這是從歷史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兩個維度并立足中國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提出來的。既有歷史的總結也有對未來的展望。也可以說是一種歷史的遠見和對現實的把握。
基于此,學者金永明在《新時代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研究》一書中指出:“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完整提出以來,至黨的十九大報告出臺,已經在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基本內容、具體要求、基本原則、實施路徑、保障措施、價值取向等方面得到了深化和發展,并運用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暨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指導海洋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業績,構成中國海洋強國戰略完整的治理體系,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海洋強國戰略思想!保1)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處涉及到“海洋”。其中“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格外引人注目。其中的邏輯不言而喻,力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在建設生態文明范疇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
眾所周知,美國在英國洛克經驗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了“超驗主義”,大大解放了思想。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馬漢在1890至1905年的《海權三部曲》超出了英國的島國思維,更不用說歐洲大陸的陸權思維。美國人的海洋認知是美國真正告別歐洲“舊世界”和母國英國,謀求獨立發展并走向世界強國的最關鍵的認知跳躍和最勇敢的一步。沒有美國走向海洋的第一步,就沒有1969年7月21日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第一步。馬漢的《海權三部曲》可以看作是美國國家發展戰略的獨立宣言,與愛默生的被稱作文化獨立宣言的《American Scholar》(譯:美國學者)對美國的成長與發展有同等重要的影響……。
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海洋強國戰略思想的精髓,還需要在更高的層面上去理解和把握。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和升華。習近平指出:“當前,以海洋為載體和紐帶的市場、技術、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緊密,中國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就是希望促進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藍色經濟發展,推動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進海洋福祉!保2)這也意味著,海洋強國建設的核心是中國通過倡導“海上絲路”,一如既往地走和平發展之路,最終實現人類海洋命運共同體。誠然,由于地緣政治帶來的多國之間的博弈,中國周邊海洋環境尤其是南海和臺海地區,事關國家的戰略安全,既有出海通道人員安全,也關涉重要能源與戰略資源的安全。因此,海洋安全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也會不斷呈現出來,從理論上看不僅需要從全局出發,著眼于區域安全以及確保該地區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還要立足于保障海洋安全的前提還會有深海的海洋技術和高空技術的綜合海洋技術的博弈。
也就是說深海深地海洋技術的博弈的結果以及海洋戰略將是決定南海地區能否和平穩定的重要元素,也是維護中國在南海地區合法權益的保證,同時這也是促進臺海穩定的有力保障。反過來說,如果這一區域生事,不僅不利于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發展,也會成為影響祖國統一這個最關鍵的因素。不能正確處理好這個問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也就不可能真正完成。
(作者系廣州大學“海上絲路”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
參考文獻:
(1)金永明:《新時代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研究》,海洋出版社,2018年。
(2)習近平:《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63-4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