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遠洋》:海洋題材的鑿空之作
作者:
浙文君 更新:2024-05-08 19:27 字數:2445
“從予求予取,到倍加珍惜,人與魚的關系終于調整到了一個較好的狀態。要讓許多魚兒能從漁網籠罩下逃逸而去,要讓魚兒捕撈有更多‘熔斷機制’。只有年年有余,才能年年有魚!
這是《逐夢遠洋》結尾,作者以“金句”再次為這部24萬字長篇報告文學點題。
由浙江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協散文委員會副主任來其創作的《逐夢遠洋》,是一部“雙主題”作品。
圖片
一個主題是:通過描述浙江舟山漁民逐夢遠洋、走向深藍的壯闊歷程,展現中國現代遠洋漁業崛起之路,體現依海富省、以海強省的主題。
還有一個主題則是:通過描述近海漁業資源從衰退到保護、修復的過程,演繹從“人定勝天觀”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的思想變化軌跡,反映人海和諧的主題。
在“雙主題”構架下,《逐夢遠洋》呈現了一幅人與自然、歷史與未來、傳統與科技、生存與發展、小人物與大時代相激蕩的豐富社會景象。
01
人海和諧
人海和諧的主題,《逐夢遠洋》著力點在于用過去的教訓來反證。
“要是沒有近海資源在短短二三十年間的急劇衰退,就沒有逐夢遠洋浪潮的迅猛到來。”這是《逐夢遠洋》中的一句話,也是這本書中將兩個主題糅合成一體的歷史背景。
《逐夢遠洋》以相當多的篇幅記敘舟山漁場資源衰退。舟山漁場是中國最大的漁場。“如此浩大的舟山漁場,要說有一天會形不成魚汛,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钡@樣的情況卻在酷漁濫捕下發生過。
“大黃魚的悲歌”“承前啟后馬面鲀”“活蟹時代”“驚蝦儀傳奇”,在這四章中,作者全面描述了舟山漁場傳統水產品資源衰退的詳細過程,記錄了置身于其中的人們的悲歡與掙扎、無奈與痛悔、覺醒與補救。
書中有一段歸納性的敘述:“回望歷史,我們不得不反思:人類一直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從其他生物的角度去觀察世界,如同陷入一個小小窠臼。在浩瀚無垠的海洋世界,海洋生物有著自身繁衍和進化的規律,人類只有不違背這種規律才能與它們和諧共生。如果人類酷漁濫捕,它們在強大的人類面前或許只能悲愴退場,但人類漁業的繁華也會隨之落盡!
《逐夢遠洋》的這一主題,在結尾時再次有了呼應。近海休漁的經驗,在遠洋公海魷魚資源一出現衰退跡象時,就被舟山遠洋漁民“復制”到了公海捕撈中,最早提出并實施了“公海休漁”倡議,這是中國生態保護對世界的貢獻。
02
奮楫逐浪
《逐夢遠洋》以更加豐滿的筆墨記敘了舟山漁民開拓遠洋的豪情壯舉:
遠征西非,艱難起步;在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捕鱈魚;去公海捕魷魚,轉戰三大漁場;蕩氣回腸的金槍魚捕撈,從產業鏈最低端做到最高端的奮進足跡;遠洋漁業小鎮的崛起,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的形成……,在書中都有精彩的描述。
最早去日本漁船上實習金槍魚捕撈的舟山漁民,在書中留下了感人的一幕:
越過赤道時,按照慣例,輪船上要舉行一個儀式,類似過愚人節,那是大航海時代延續下來的傳統。日本船員畫上大花臉,邀請他去參加,可他對唱歌跳舞一點興趣也沒。因為他看見海面上有三十多艘漁輪在圍捕金槍魚,漁輪有掛美國星條旗的,有掛日本太陽旗的,有掛韓國太極旗的,就是沒有掛中國五星紅旗的。他對自己說:“總有一天,我的船隊也要到這里來圍捕,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太平洋上!
這夢想,在舟山漁民前赴后繼努力下終于實現了,而且一直做到了產業鏈的最高端。
在《逐夢遠洋》里,作者記錄了闖蕩遠洋的漁民群像,以極其簡潔的文字,勾勒了這些人物的閃光點,許多細節令人感動。 比如一位漁民在遠洋救人犧牲后,骨灰盒盛在一只只小小的箱子里送回家鄉。船上漁民因不忍心讓好兄弟一個人孤單回國,拿出各自相片放到箱子里。遇難者的妻子接到箱子后,以為這就是骨灰盒,就直接將它落土入墳了。當她得知,箱子里還有同船漁民相片時,決定開墳取箱。那可是要驚動丈夫亡靈的,可她覺得不能讓活人相片埋進墳里,特別是那些活人還在與海搏命。像這樣扣人心弦的細節在書里有許多。
03
潛心五年
作為國內首部以近海漁業和遠洋漁業興衰發展為題材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逐夢遠洋》這部作品凝聚著作者深入生活的長期積累。
來其是一位具有45年媒體從業經歷的作家,一直生活在舟山漁區。為創作《逐夢遠洋》,作者又花三年時間去漁區10多個小島體驗生活,采訪100多人,并查閱了近百萬字的漁業檔案等歷史資料。然后又花兩年時間潛心創作和修改。
在“兩大主題”宏大敘事框架中,作者串聯起一個個真實發生過的海上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有遠洋釣魷魚、釣金槍魚的如身臨其境般的生產場景勾勒,有漁民在海上遭遇暴風、大雪等極端天氣時的生活經歷記敘,也有對舟山各個歷史時期漁民不同作業方式、漁村生活習俗的細致、嚴謹、地道表述,還有古今魚類軼聞的介紹,這些都有機融洽在作品的肌理中,有些看似“閑筆”實則飽含深意。許多故事,是在書齋里無法想像出來的,來自于扎實的田野調查。
來其認為,報告文學的真實性,需要作者通過訪談、調研和實地考察等手段收集資料,還需要通過對大量歷史和現實素材的深入提煉、挖掘,揭示出事件發生的歷史必然性,“只有寫出必然性,才有合理性”。為此,他在《逐夢遠洋》中采取了一種特殊的創作視角:以魚族視角為敘事切入點,直接進入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其明顯標志是“一章”寫“一個魚族興衰”,抽絲剝繭般地道出原由,又頻繁出現宏觀和微觀的視角轉換,使作品敘述富有張力。
04
向海而行
今年3月15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開海洋強省建設推進會,提出向海而行、奮楫逐浪,堅定不移走依海富省、以海強省、人海和諧、開放共贏發展道路。
順應時代呼喚,文學創作向海而行,開創海洋文學新題材的路子十分廣闊。
作為一部史詩般反映浙江漁業走向深藍的壯闊歷程,歌頌浙江人民乘風破浪、開拓遠洋漁業的長篇報告文學《逐夢遠洋》,在此時此刻出版,具有特殊意義。
蔚藍色浪潮中,《逐夢遠洋》以厚實的“深藍故事”書寫了向海而行的新篇章。
作者簡介
來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資深媒體人。浙江省作協散文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散文學會副會長,舟山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在全國文學雜志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300多萬字,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一個人的島記》《舟山有意思》等10余部。
· END·
文字 | 浙文君
責編 | 王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