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四姐妹參加村部精準扶貧工作會議
作者:
遠星星 更新:2024-12-20 10:55 字數:3094
卻說四姐妹正在忙于指導跳舞者的動作,又來了幾個人加入觀看大熊貓跳廣場舞的行列,一陣熱烈的鼓掌之后,憐香哥走近憐香,對憐香說:“妹妹你這邊來一下,有人找你。”
憐香跟著哥哥走到一個地方,指著幾個人問憐香:“妹妹認得他們嗎?”
憐香看著一個中年男子說:“啊喲喲,祥子哥現在還好吧?還當著村主任嗎?”
“村主任這個官是慪氣的官,出力不討好的官。有本事找錢的都到外面去發財了,你祥子哥沒有能耐到外面去發財,也就只能在本地跟群眾慪氣,拿一點微薄的生活費。聽說你們四姐妹在外面干出大事了,居然發明了這種好玩的東西。奧,認得這位嗎?”陳申祥指著身旁的年輕人問。憐香看著年輕婦女發愣,搖搖頭說:“不認得,大姐是外地人吧?”
“她就是我們的村書記嬌云英同志,雖然比我年輕,又是女的,但是水平比我高許多,又是村里的黨支部書記,在工作上我祥子哥還得恭恭敬敬聽她的呢。”
嬌書記乘機說:“陳村主任不要取笑我了,我雖然是書記,但是村里的工作主要還得靠你陳村主任。好了,現在我們就談點正事,陳憐香、李佼娜、歐楓仙、聶小牽四位姑娘是不是都在這里?”
“都在。”
“那好,我們是不是去村里辦公室談談?”
憐香說:“可以的。我們四姐妹正好想會會村里領導。”
“看來你們四姐妹也有些想法了?家鄉還這么窮,你們四姐妹也應該幫助村里盡快脫貧啊。”
大家一邊說話一邊走到村辦公室。村辦公室還是設在一棟陳舊的木屋里,大家跟著陳村主任走進辦公室。
陳村主任首先介紹說:“陳憐香、李佼娜、歐楓仙、聶小牽四位姑娘,你們當然不知道這棟木屋的來歷。據老一輩的人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都是實行集體化,一個比較小的自然村就是一個生產隊,比較大的自然村也有兩個或者更多的生產隊。
那時候,每個生產隊都有辦公室,平常生產隊開會就在生產隊辦公室進行。令人不能忘懷的是,當年曾經每天早上和晚上全生產隊的社員都要到這個木屋里進行早請示晚匯報。那時候的林彪是中央第二把手,威信非常高啊,早請示晚匯報都要祝最最敬愛的林副統帥身體健康永遠健康。
誰知道到了一九七一年九月的一天,我們的林副統帥叛逃了,那時候全國人民是多么出乎意料啊!”
陳村主任停了停繼續說:“據老一輩人說,六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都過得苦,最苦的是從五九年到一九六二年這三年,全國人民都餓肚子啊!那時候人民的生活到底有多苦,沒有經歷過的人是難以想象啊!我看到的情況是我的老爹一說起食堂餓飯就要抽泣,由不住啊,太餓了,餓得太久了,都受不住啊。
以后的日子雖然糧食不足,但是每年要吃很長時間的雜糧,其中吃得最多的紅薯和蘿卜。每到秋天挖了紅薯,生產隊把紅薯作為口糧搭著分,從此開始把紅薯切碎拌飯吃,要連續吃幾個月的紅薯拌飯。
紅薯吃完了,就把蘿卜切碎拌飯吃,當時叫著‘蘿卜飯’。
蘿卜吃完了,已經到了初夏,早的麥子、豌豆、蠶豆等各種瓜菜可以拌飯吃。那時候人民就是這樣艱難地度日。到了一九八一年開始實行承包制,當年把青苗分到一家一戶。奇怪的是,就是從這一年人民開始吃飽飯了。”
“陳村主任,你們這里國家扶貧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陳村主任摸摸腦袋,若有所思,緩緩說道:“我們這里的扶貧工作到底是那一年開始的,我也不太清楚……”
“應該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那時候中央在全國范圍內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地開展扶貧開發工作。1986年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成立,安排專項扶貧資金,制定專門的優惠政策,并對傳統的救濟式扶貧進行徹底改革,確定了開發式扶貧的方針。
這一階段是以1994年3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公布實施為標志。”
精準扶貧住村工作隊隊長黃達五說。
陳村主任繼續說:“還是黃隊長記得清楚。上世紀九十年代我還小,對于扶貧情況并不清楚。等我當村主任的時候,老村主任三保叔給我說了一些情況,但是三保叔文化水平低,靠記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在我當村主任的時候,曾經計劃新修村辦公室,但是由于村里拿不出錢,修建新辦公室也就成為了空話。”
精準扶貧住村工作隊隊長黃達五說:“是這樣的啊,剛才陳村主任說了國家的扶貧工作的歷史,主要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扶貧工作已經有三十多年了,為什么許多地方仍然富裕不起來呢?說實話,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直到目前全國仍然還有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現在我們中國在世界上已經被公認為世界大國之一,但是我們中國到目前還有八百多個貧困縣,八百多個貧困縣包括多少人啊,大家可以粗略地算算。
有了這個現實,我們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在世界上說話還有底氣嗎?中國在世界上還能夠擔當發展的領頭羊嗎?所以,國家高層領導已經向全國發出號召,務必在三五年內要實現八百多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為了實現這一重大的戰略目標,所以上級領導決定派遣精準扶貧住村工作隊常住村里,我黃達五也就被派到龍棚村來了。”
憐香說:“非常高興能夠認識黃隊長。我陳憐香和李佼娜、歐楓仙、聶小牽四位姐妹雖然是打工妹,但是我們也關心著家鄉的建設。當我們四姐妹得知中央已經發出號召,在全國大搞精準扶貧,我們四姐妹高興啊。
我們知道,我們所在的魯溪縣也是一個貧困縣,而我們的家鄉龍棚村更是貧困村。我們在沿海看到那里的富庶繁華,我們想起家鄉的貧困心里就不好過。于是我們四姐妹都想為家鄉盡快脫貧而做點什么。經過多次商量,我們決定拿出一筆錢來支援家鄉的精準扶貧,讓我們的家鄉盡快脫貧,讓家鄉人民過上好日子。”
陳村主任聽了憐香一番話,非常高興,當即帶頭鼓掌。黃隊長也非常高興,說:“有四位姑娘的大力支援,我的精準扶貧工作一定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起來。我通過前面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發現錢的問題確實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許多事情就是因為拿不出錢而終止。
如果四位姑娘能夠拿出幾百萬用于村里的基本建設,也許能夠解決一部分緊迫的問題。”
四姐妹聽了黃隊長的話,都笑起來。幾個與會者不知道四姐妹笑什么,有點奇怪,莫非黃隊長說四位姑娘能夠拿出幾百萬用于村里的基本建設,數目太說多了?
于是村婦女主任吳賢妹試探著問:“四位姑娘不要說拿出幾百萬,能夠拿出幾十萬也很不錯了,幾十萬啊,我們一個村子里還湊不起幾十萬呢。”
四姐妹知道大家是誤會她們了,于是聶小牽說:“我們四姐妹那四輛小車的總價值就是上千萬,拿出幾十萬或者幾百萬,在我們四姐妹看來,也算一筆錢嗎?其實我們四姐妹商量的是,先拿出5個億,由村里支配這筆錢,作為精準扶貧的專用資金,各位看怎么樣?”
聶小牽說出“先拿出5個億……”這一番話,與會者無不張大了嘴巴,顯出古怪的表情。
五個億啊!貧困縣的標準是人均年收入少于2300元人民幣,我們魯溪縣全縣二十多萬人,全縣的年總收入也就三四個億,這四姐妹到底有多少錢啊!這話是不是有點瞎吹?
于是嬌書記試探著問:“你是聶姑娘吧,你們四位姑娘能夠拿出五個億人民幣?五個億可是一筆巨款啊,聶姑娘是不是說錯了?”
“聶小牽沒有說錯,我們四姐妹就是這樣商量的,先拿出五個億幫助家鄉搞好基本建設,就像這村辦公室就要急于修建。
全村三十多個自然村都必須通水泥公路,那些不利于機械化的零星農田也急需改造,好在現在的機械化條件比較好了,農田改造不需要農民用鋤頭挖土,用肩膀一擔一擔地挑土,用挖土機與推土機合作,工作效率就非常高。
但是要調挖土機和推土機改造農田,需要大量的資金,一臺挖土機和一臺推土機工作一天,抵得上數千人甚至上萬人的工作效率。
但是要錢開支啊,一臺挖土機或者推土機工作一天,都是要幾千元的工資啊,人家不可能白白給你干啊。
所以現在要盡快脫貧致富,必須首先大搞農田建設,這就需要大量的錢。所以我們四姐妹決定先拿出五個億以解決燃眉之急,然后我們將會根據需要隨時對村里的建設事業進行投資,請各位不要擔心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