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脈(一)
亦增的祖輩,在久遠的歲月中,是否曾經經歷過遷徙,就像那山西洪洞大槐樹,開枝散葉,分布四方,已經無從查勘。北方普通人家,也沒有修家譜、建宗族祠堂的習慣。與家族有關的津津樂道的歷史,多半還是因為亦增的母親一系,以前老家世居河北滿城,與那西漢時期的中山靖王劉勝,有著無法言說的傳承關系。燕趙大地,畫角聲中,牧馬農耕頻來去,歷史變遷,誰又能說得清呢?
從祖上而論,亦增父親一脈,屬于冀東南。后來曾經有過一個著名的飲料品牌“旭日升”。而在解放前,都是務農人家。只不過在亦增祖父,甚至更上一輩的親眷當中,也有并不務農,而外出幫工,給人做學徒伙計的,雖然未能大富,倒比純粹耕田,似乎收入多些,但也將就。后來,亦增祖父兄弟三人,輾轉到了外地,有的定居天津衛,有的在北京過活,而亦增祖父,則去了上海。因為祖父過世的早,亦增對祖父的印象,還停留在祖父帶他逛的上海外灘、武勝路,很好吃的小餛飩,西郊動物園,與在亦增幼小時,北京還是木頭方塊上畫的,而上海已經將那小孩玩具,做成了惟妙惟肖的金屬飛機模樣的飛行棋。
亦增的祖母過世更早,對于她,亦增毫無印象。后來祖父到了上海,續娶了后妻,就是亦增的后奶奶,亦增對后奶奶有比較深的印象,她是個精明和藹的上海老太太,里弄,閣樓,在亦增幼小的心靈中,與煌煌大上海的恢宏一起,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雖然很短暫,有些模糊。
土改以后,對于祖父家庭的成分認定,則有些復雜,雖然不可能是“剝削階級”,但也并沒有完全面朝黃土背朝天,也不能算赤貧,故而認定時還費了些躊躇。不過后來亦增父親被祖父帶到上海去上高中,后來從上海參軍入伍,是否因此而在政審時有所影響,亦增也不得而知。想來是沒有什么影響的吧,畢竟都是從農村出來的老百姓家庭。
而說到亦增的母親家族,則是真真切切的革命家庭。亦增的外祖父,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為黨工作,勤懇任勞,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出過生入過死的優秀的革命干部之一,也算是共和國的開創者中的一份子。
2003年,亦增外祖父去世,在追悼會上,亦增見到了一份比較詳細的外祖父的生平簡歷,這是亦增以前并不知道的,也未曾聽外祖父本人,或是家族親屬們談到過的。當然,以前亦增還小,也沒有人會對亦增談這個。
這是一段雖然普通,卻并不平凡的革命者的人生經歷——
——1952年,被定為國家行政干部17級,1954年定為16級,1956年定為15級,1984年按老干部14級辦理離休手續。
——1917年6月28日,出生于河北滿城;
——1924-1929年,在家鄉上小學(高小);
——1929-1934年,在老家種地;
——1934年9月-1935年7月,在天津修鐵道;
——1935年8月-1940年10月,在老家種地,當校長、會計員,同時從事地下黨活動(這是外祖父革命生涯的開始!)
——1940年-1943年12月,當村干部、會計,搞藥品“盤尼西林”等;
——1944年8月,正式入黨(無候補期),之后離村到區、縣正式參加革命工作,本村證明人:XXX;
——1944年9月-1946年5月,在滿城縣二區合作辦事處任會計主任,在區小隊工作(自帶手槍活動);
——1946年6月-1947年8月,在察哈爾省振興實業公司任會計、業務員,從事地下黨活動,證明人:XXX;
——1947年9月-1948年3月,任聚興隆公司大王店分店會計;
——1948年4月-1949年1月,任北岳區瑞華公司會計,證明人:XXX;
——1949年1月-1951年1月,任北京百貨公司經理,證明人:XXX;
——1951年1月-1952年1月,任北京市工商局人事室主任,證明人:XXX;
——1952年2月-1953年1月,任北京市工業器材公司三區主任、財務科長;
——1953年2月-1955年9月,任中國五金器材公司經理、財務科長;
——1955年10月-1956年5,月任中國五金交電器材公司書記兼副經理;
——1956年6月-1958年6月,任北京市信托總公司書記、經理;
——1958年7月-1959年5月,任中國北京科研服務處書記、經理;
——1959年6月-1960年5月,在北京二里溝中央財貿干校進修學習;
——1960年6月-1961年5月,又任北京市信托總公司書記、經理;
——1961年6月-1966年8月,任中國醫藥總公司北京化學試劑采購供應站書記、經理,證明人:XXX;
——1966年8月-1969年7月,文革期間靠邊站,被錯誤地打成走資派(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1969年7月,平反、解放,恢復工作;
——1969年7月-1971年5月,任北京化學試劑采購供應站顧問小組組長、成員、委員,證明人:XXX;
——1971年5月-1984年6月,在北京市文化用品公司任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后任代理黨委書記、黨委書記,主持全面工作。證明人:XXX;
——1980年5月,因病在家休養,1984年6月正式離休,享受14級待遇;
——2003年9月13日去世,享年86歲。
附錄:
家鄉1948年土改,革命后有41畝地,房5間,人12口;1954年辦初級社,16戶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