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六)
亦增算是開蒙比較晚的孩子,雖然家庭條件也不算太差,但比同齡的小孩見識與適應力都弱一些。當然屬于基本老實本分的亦增,在學習上還可以,也比較得到老師重視,當過班長,還曾經幫老師去醫院掛號看病,結果激動之下,也沒問清楚掛哪個科就跑去前門醫院了,被掛號的阿姨一頓訓斥:這里這么多科,你到底掛哪一科?弄得亦增好不尷尬。
當時社會風氣比較混亂,剛改革開放初期,人們一門心思掙錢,半大的孩子也陷入誘惑,由于不懂利害,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青少年誘導,差點犯了“嚴重錯誤”。亦增和同學廣達曾經到南蘆草園胡同的社區圖書館幫忙,當然是學校指派的,算是“社會活動”,可以在圖書館借書看。那圖書館不大,但還是有不少好書。一次廣達借出的書被五條口居住的一個姓包的不良小子看上,以煙盒洋畫等小孩流行的玩意兒為誘惑,唆使廣達從圖書館把幾本比較貴重的書偷拿出來交給他去轉賣,廣達沒忍住誘惑,借機從圖書館偷拿了一本書出來,后來得到“甜頭”后,又去“行動”,結果被發現,給予了批評教育,這算是我們這些小孩踏入社會后摔的第一個跟頭,也是人生的一課。
亦增也犯過類似“錯誤”,不過是貪玩和無知。學校后面就是同仁堂的制藥廠,他們燒煤,要篩煤成細粉,亦增班上幾個孩子玩投石游戲,看上了這細粉煤堆,因為每扔一塊石頭進去,都炸起一團黑煙,很像電影里的炮彈爆炸的效果。亦增也和他們一起玩的不亦樂乎,卻沒想到這是人家的辛苦勞動成果,結果被篩煤的工人師傅發現,追出來,那些機靈的孩子見勢不妙,一哄而散,亦增的反應就慢一些,雖然也想跑掉,但動作遲緩了一些,被工人追上抓住,給了一個“大腦勺”,還揪到學校告狀,讓老師十分生氣,痛批了一頓。以后這類“活動”,亦增就不敢再參與了。
學習生活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小學畢業季。當時在崇文區,小學生的志愿自然是最有名的二十六中——匯文中學,這是入里唯一的市重點中學,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與名氣,自然為以后初中高中,乃至上大學打下堅實基礎。那時候雖然學生數量還沒有后來那么多,但一個區內只有這一所市重點中學,沒有其他選擇,小學階段還不能跨區考別的區的市重點,所以也擠破了頭,競爭十分激烈,“水漲船高”,那一年,小學畢業考試只有語文數學兩科,若沒有考到198分以上,二十六中的大門是不會向你打開的,所以盡管都報名這所學校,但錄取名額也十分有限。偏偏這一年的考試,亦增發揮得有些失常,也不知是心理壓力大,還是應變能力弱,總之語文雖然得了滿分,但數學只得了92分,“大失水準”,以這樣的成績,不但市重點二十六中遙不可及,連區里那幾所重點學校——五十中,一零九中和十一中,也都還不夠人家的錄取線,最后只能被第三志愿的一七八中學錄取。這學校在天壇北門的金魚池附近,離家倒是不遠,走路也就十五分鐘,據說有一部分老師以前是從十一中分出來的。但在亦增和很多學生與家長看來,這個學校與市重點二十六中,和區重點五十中、一零九中與十一中比起來,顯然是沒什么名氣與“前途”的,不免有些失望。不過好在小升初不過是學業生涯的第一次,以后發展的機會還未可知。亦增也沒想到,這所看起來并不怎么樣的初中學校,對于亦增卻是個“福地”,三年以后,在亦增自己的努力,和學校那些極負責任的老師的辛勤引導與教育下,亦增考出了全校第一名的“輝煌”成績,并且分數可以報考北京市任何一個市級的重點中學!在這里,亦增還獲得了北京市“三好學生”的榮譽證書,可謂大獲成功。
亦增的同學廣達,也考入了一七八中學,繼續和亦增做校友同學,他中考的成績也不錯,是全校第四名,第二名也是我們班的。而當時的全校第三名,那個女孩子,后來上了宣武區的師大附中,再后來成為了北京電視臺的一位主持人,她的名字叫胡紫薇,是我們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