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山村嚎啕
作者:
彊疆 更新:2015-12-12 16:33 字數(shù):2935
27、山村嚎啕
公元一九七三年秋季,弋河下游浩浩蕩蕩開來三條大帆船,船船裝的都是辦中學的器材設備:辦公桌、實驗櫥、化學藥品、物理器材、生物標本、圖書資料……除了這些,還有辦中學更貴重的一批財富:八名大學畢業(yè)個個都是具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中學老師!
邵樹人書記樂了!邵書記要全力以赴了!他手下別的不多,唯一多的就是人!他一高興,就下著鐵的命令,讓每個大隊出一百個男女勞力,組成浩大的隊伍,敲著鑼鼓,打著彩旗,去弋河渡口迎接下遷支持山區(qū)辦教育的江城老師!幾百人整整樂了一天,忙了一天,搬了一天,最終將從江城運來的教學器材完完全全搬到了孤峰街上。
一位偉人說過:“辦好一所學校,最重要的是選擇校長和教師……”如果不是怕別人指責同偉人唱對臺戲而要被戴高帽游街、挨批斗的話,這些下遷“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都市里的老師,就一定會面對這孤峰的現(xiàn)狀,長長哀嘆一聲:在大山里辦中學,最重要最最重要的不是缺校長,不是缺教師,而真正缺的恰恰是學生,是缺少學生來讀書!他們?yōu)樵谶@里招不到能上中學讀書的學生而焦急,焦急得寢食不安!
這八名從都市來的“臭老九”,或許是良知使之,或許是“接受再教育’的誠心一片,他們不顧情況不熟,山路艱難,到孤峰鋪住下來的第四天,就紛紛下到各大隊去招生。
那天,八位下遷教師的領頭人姓周,名嫻,女的,五十多歲,一副曲卷的齊耳短發(fā),見人總是那樣慈祥、沉穩(wěn)。這天一早,她就帶著介紹信到了峰亭大隊,劉書記立即熱情地把她引進大隊辦公室,叫來了幽蘭,對幽蘭說:“沈主任,這是周校長……”
不等介紹完,周校長就早已站起,用一口磁軟的普通話說:“劉書記,別客氣,我們是來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是來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
劉正農(nóng)見幽蘭已為周想長端凳、泡茶,就笑著說:“周校長,你不用謙虛,校長就是校長!接受再教育,那是上面的號召,我們還是要喊你校長!本陀謱τ奶m說:“周校長是來招生的。多辛苦啊,這一大早就趕來了,這些天你就陪周校長下去動員學生吧!”
沈幽蘭見周校長坐在凳上極其文靜地抿了看茶,更是敬佩,聽劉書記要她陪著,顯出幾分為難,說:“我、我、我怕不行!”
劉書記說:“怎么不行?是不是見了大城市的老師,膽子就變小了?”
沈幽蘭就低下頭,盤弄胸前的那根辮梢,不說話。
周校長早已看中沈幽蘭,覺得這姑娘年青、熱情、人更機靈,聽劉書記這樣安排,立即高興地走過去同沈幽蘭握手,見沈幽蘭沒有反映,就拉住她的手,又用另只手輕輕拍著她的手背,輕言細語、一口北京腔:“沈主任,您要是不嫌棄我這個舊知識分子的話,就辛苦您一下。好嗎?沈主任?”
沈幽蘭更是激動,就睜大那雙好看的杏仁眼看著周校長,連忙說:“周校長,我是擔心自己能力差,怕帶周校長下去招不到學生!
周校長微微一笑,又是滿口北京話:“沈主任,招不到學生,怎么會怪你呢?我是招生老師,責任當然在我呀!”
多通情達理呀!沈幽蘭更是感動,就抬頭看對方,說:“周校長,前天接到公社通知,知道你們要來,我們事先也查了一下,全大隊十六歲以下讀過高小能上中學的,只有三個人,還分散在三個片!
劉書記也站起身,雙手抱著開始發(fā)福的大肚說:“周校長,我們的沈主任腿腳勤快,人緣又好,孩子們都喜歡她,只要有她帶路,保險這些孩子都能報名上學的!
這天,沈幽蘭很高興地陪周校長下村招生去了。
這并非是劉書記幾句奉承話起了作用,而是沈幽蘭自有她一番想法。自從江城下遷來老師,沈幽蘭就想:“這是老師都是大城市人,而且都是中學老師,水平一定是很高很高,說話一定是一套一套的,話里的意思一定很深奧很深奧,難懂極了!要是能同這些老師親口說上幾句話,哪怕是一句兩句也行,那一定會聽到大山窩子里從來就沒聽說過的稀奇東西!”現(xiàn)在劉書記讓她去陪同周校長下鄉(xiāng),這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哩!開始說自己不行,那只是她的謙虛,是客套話!
但真要同周校長一道下鄉(xiāng),沈幽蘭又矛盾起來,心想:自己是一個大山窩子里的人,雖說念了幾年書,可在周校長面前,那還不是個文盲呀!她擔心同周校長一道,自己會說些不成文的話,讓周校長聽了笑話!
一路上,沈幽蘭極力克制自己少說話,能不說的就盡量不說!
山里路窄,沈幽蘭總是走在周校長的后面。
“沈主任,您是領路的,應該走在前面呀!”周校長一次次回頭招呼著。
沈幽蘭甜甜地說:“周校長,這樣好!您在前面走,我會給您指路的。”她不敢在這位城市來的校長面前說“格個”“昧個”,也勉強自己用“您”說話。每逢跨田缺,或是走到路口分岔處,她就從后面伸出細長的右手,像大城市里那些禮儀小姐樣為周校長指路,—會兒叮囑“走好”,一會兒提醒“走這邊”,除此,她就很少說話,就專門跟在后面欣賞周校長那走路的姿式。
周校長沒走過鄉(xiāng)下坎坷不平的坭土路,穿的又是一雙皮鞋,每走一步,都得低沁著頭,睜大著近視眼,盡量找那些平坦的地方去下腳;稍不留意,踩上了土疙瘩,腳頸一崴,嚇得倆人一身冷汗。沈幽蘭急忙上去攙扶,問:“崴著了?”
周校長就踮起一只腳,用手摸了摸腳踝骨,說:“還好,沒有傷著!本突仡^看看剛才踢過的那個土疙瘩。說完,又是低頭看著路面,一步一步地走動。速度極慢。
“瞧,大城市里的人走路就是文雅!哪像山里人,走路不看路,仰著鼻子臉朝天,叭噠叭噠地亂踩!”沈幽蘭在后面—邊欣賞,一邊想著。
“沈主任,您真年輕,今年多大啦?”快到村口了,路變得稍稍寬敞起來,周校長才敢直起身體,夸獎著幽蘭。
“十八了。周校長!鄙蛴奶m跟在后面應著。
“念過幾年書?”
“嗯——沒念書,不,念過,不多……”她想說那些年都是“停課鬧革命”,沒有學到文化知識;但她沒有說,怕說多了,周校長會笑話她啰嗦。
周校長聽后輕輕嘆了口氣,也不敢再說什么。過—會,又換了個話題,說:“沈主任,我有個女兒也和你一樣大,十八歲,活潑、漂亮……”周校長想到遠方的女兒,心里的感情復雜起來,就哽哽地不再說下去。
沈幽蘭沒有注意到周校長感情的細微變化,就羨慕地問:“周校長,您女兒一定念了很多書吧?”
“是的,比你念得多,讀到中學……”
“噢!讀到中學啊!”沈幽蘭羨慕極了。
“可是,中學沒有讀完,她就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下放到很遠很遠的農(nóng)村去了……”
沈幽蘭從那微微發(fā)顫的話音里,已感覺到周校長是在懷念遠方的親人了,心里也涌起一絲同情,說:“周校長,您女兒是在城里長大的,下放到那么遠的農(nóng)村能受得了嗎?”
“餓其肌膚,勞其筋骨!青年人吃點苦也是好事呀。沈主任,瞧您,多能干呀!毛主席安排‘知青’下放是對的,青年人是需要鍛煉的,只是……”說著,周校長眼圈里濕潤了,就不再往下說。
沈幽蘭知道周校長心里不好受,也把話題引開,說:“周校長,您不要叫我主任,就叫我小沈,或是叫我蘭子也行。”
周校長愛憐地看了沈幽蘭一眼,說:“好、好、好,沈主任,哦,哦,小沈,說真的,要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這次要我們下來辦學,我們還真不知道建國二十多年了,大山里的教育還這么落后,念書的人這么少!”
沈幽蘭見這位大城市來的校長竟是這樣慈祥,很是感動,就說:“周校長,您現(xiàn)在才知道我們山里人的苦處呀?其實,我們的苦處還多著呢!”
“還有比這些更苦的?”周校長似乎不敢相信。
說著,她倆已到了陶坑,正要進村去動員一個叫陶寶成的孩子上學,就聽村中突然傳來一陣撕肝裂肺的嚎啕聲,滿村的人都在朝著那個嚎啕的方向跑去。
(下一章:芙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