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網絡文學生態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
作者: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鹽城網絡文學研究院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讀書報特稿
    “抗戰采風慷慨行,一路似聞大刀聲。山河淪陷血與淚,將士御寇死猶生。赤幟凝聚民眾氣,國殤重鑄中華魂。網軍承繼先烈志,鍵筆凌云泣鬼神。”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崎嶸的詩歌既是中國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活動的總結,更寄托了對網絡文學的期望。

    7月2日,中國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活動在終點站懷化劃上句號。陳崎嶸說,活動真正的意義不在于網絡作家們寫出幾部作品,而是希望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實事求是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這將會對他們的創作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平時多數“宅”在家里寫作的網絡作家而言,這樣的活動無疑是莊重而新鮮的。

    “這次活動創造了我國網絡文學的多個第一:第一次組織這樣政治色彩鮮明、紀念意義獨特的網絡文學活動,第一次組織大規模的知名網絡作家采訪采風活動,第一次實現了網絡作家與文學網站的深度融合,第一次采取點線結合、有分有合的活動方式,第一次把采訪采風與專業研討結合起來。我相信,這次活動必將載入中國網絡文學的歷史。”陳崎嶸如是說。

    帶著問題和思考出發

    在盧溝橋舉行的出發儀式上,陳崎嶸提出中國網絡作家的時代使命和社會責任是什么、有抱負有作為的網絡作家應當創作什么樣的作品等十個問題,希望引起網絡作家的思考。

    他認為,網絡作家們承擔的責任有三方面:

    一是時代責任,作為民族的一分子,作為社會的一員,都負有一種責任。如果說在抗戰時期中國青年的責任是救亡圖存、殺敵報國的話,那么,今天中國的主題就是強國富民、和平崛起,而當代青年和網絡作家的歷史責任就是促進強國富民、和平崛起;

    二是社會責任。就是要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升中國社會的文明程度,增進整個社會的公正與和諧。我們的網絡文學就是要擔當起這樣的功能,發揮文學作品潤物無聲無形,但有長效、有價值的獨特作用;

    三是文學責任。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更是一個民族情感世界豐富性和精神境界高度的形象圖譜。有沒有扛鼎之作、巔峰之作,是檢驗一個大國文化是否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網絡文學應當出大作,網絡作家中應當有“大神”,更應當有大師、巨匠。網絡作家有責任與傳統作家一起,自覺承擔起這樣的文學責任,共同構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高原和高峰。對于從事抗戰題材創作的作家而言,則有責任創作出全面深刻宏闊地反映中國抗戰全貌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的鴻篇巨制,推出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推出當代版的《苦菜花》《鐵道游擊隊》。

    參與組織活動的中國作家網副主編馬季認為,網絡作家的成長路徑獨特,他們更多地在商業環境中成長、鍛煉編故事的能力,但是作家的成長需要具體生活。傳統作家會經常參加作協或期刊組織的各種文學活動,這些活動于傳統作家而言也許并不覺得特別,但是對于網絡作家來說則非常重要。

    “我們不斷強調寫作初心的問題。寫作為什么?不論傳統作家還是網絡作家,他們初始并沒有太多的目的性,與商業無關,都是面對寫作者。但是走上網絡寫作這條路后,逐漸地把初心淡忘了。”馬季說,這次活動重新喚醒了網絡作家內心模糊的信念,他們也充分意識到,這次活動對網絡作家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熱誠和關愛。

    “商業資本的介入,對網絡作家有催化作用,有些作家恨不能一天寫五萬字。但是無論傳統文學還是網絡文學,要遵循創作規律,要時刻警惕是否有泡沫化現象。”馬季說,在這一背景下,采訪采風活動中安排的兩次對話,使交流更加深入。一是在鹽城亭湖中學網絡作家與中學生進行對話,二是在南京三江學院舉行的關于網絡文學的寫作及市場走向研討會,對現今一些浮躁的不良習氣進行反思和批評,同時倡導網絡作家在文學寫作中要體現人文情懷,提升正能量。

    “即便他們有寫作才華,成長過程也需要精神層面的養分。這個臺階是不能缺少的,希望我們提供的養份對網絡作家成長有所幫助。”馬季說。

    網絡文學要承擔歷史責任

    在參加活動之前,網絡作家李小靜(仙人掌的花)坦言自己曾有著許多的疑難和困惑,也有一些牢騷和埋怨。“有抱負有作為的網絡作家應當創作什么樣的作品?比如寫什么樣的作品才能保證高銷售?去哪家網站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等等。總覺得自己付出和得到不平衡。經過參加這次活動,祖國的苦難史竟然讓我靜靜地沉淀下來。忽然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我寫作的初衷是什么?”她說,因為在意不該在意的東西,就有可能導致在寫作中價值觀迷亂。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就無法擔當起時代的責任與使命。

    網絡作家夏玲(紫伊281)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在寫文不為收益,只是單純地為了心中的文學夢想的時期,自己的創作反而是快樂的?一條引發讀者共鳴的留言,都能讓我感到滿足與幸福,而今,擁有了更多的讀者,也得到了勞動應有的回報后,反而不滿足了呢?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中波瀾壯闊的篇章,神州處處烽火,中華英雄輩出,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這些英雄事跡有效地激發了網絡作家的創作熱情,使他們創作了《亮劍》《無家》《戰長沙》《烽煙盡處》《國破山河在》等非常多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創造了李云龍等經典的藝術形象,為國人了解抗戰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激發了讀者閱讀熱情。

    資深網絡文學編輯劉英(血酬)注意到,目前網絡文學主流是類型小說,除了歷史傳奇故事之外,網絡作家在抗戰題材上更多會選擇穿越、架空類手法進行創作,類似于《異時空抗日》等。雖然其間也誕生了很多精彩作品,但有些作家甚至會忽視史實進行“全空想”創作,失去了作家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那些缺乏歷史厚重感的作品,雖然也比較有效地催生了讀者的閱讀快感,但始終是屬于“戲說”,不能遺之子孫,不登大雅之堂,這必須成為網絡文學經典化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在我看來,抗戰這段歷史,一定會在網絡文學里誕生為數不少的經典名篇,可以著之青史,可以流芳百世,所以對作家來說,在實力和熱情都具備的情況下,應該主動嘗試這一題材。”劉英說,作為網站編輯,我們不能把責任全推給作家,甚至應該說我們肩負的責任更重。在網絡文學主流化、經典化的過程中,不但要勵作家們勇于創作取材于真實歷史事件的作品,而且要主動發掘、推薦、營銷這些優秀的抗戰題材作品,積極地把這些作品變成IP,輸送到影視等行業,擴大影響力。這是網絡作家的歷史責任,也是網站編輯的歷史責任,最終會是網絡文學的歷史責任。

    從閉門造車到實地采訪

    “面對巨大的利益,在迎合讀者還是堅持自我,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中,我們有過茫然,有過掙扎。但這場走進抗戰之旅,讓我原本有些浮躁的心漸漸沉靜下來,”紫伊281說,作為一名網絡寫手,從事文字創作工作,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創作更多積極向上、有民族情懷的作品,因為文化是一個民族延綿不息的血脈和靈魂,你的作品哪怕只有一個人在看,傳遞一份正能量,就是一份收獲,你能在一個人的思想里播種下正義的光明的種子,就是你真正的成功。

    網絡作家程志勇(夜十三),之前曾經在網絡上看到,劉胡蘭、董存瑞、趙一曼、雷鋒等等一些中華民族的英雄被網友惡搞,坦言當時自己沒什么感覺。“通過這次活動,我才知道這樣的惡搞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他們的生命和鮮血奠定了新中國的基石,可以說沒有他們無私的奉獻,就沒有我們的現在。可有些人卻肆無忌憚地對他們進行侮辱取樂,肆意踐踏我們中華民族那種不屈不撓,舍生取義的精神信仰,這不是無知而是犯罪。”夜十三說,作為網絡寫手,我們沒有能力去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我們可以把這段歷史用指尖敲出來,把那些英雄故事用心地講給我們的后代聽。讓他們懂得去感恩,懂得去珍惜。

    “抗戰電視劇用手撕鬼子來娛人娛己,仿佛只要最終勝利的結果在,之前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場可以隨意編織的夢。可這個過程,是能被隨意編織的嗎?又有多少抗戰劇敢問心無愧地在片頭加一句:本劇取材于真實故事?”網絡作家祝敏綺(瘋丟子)說,在此之前,自己從未參加過任何網文界的任何社會活動,一直在“閉門造車,坐井觀天”。有一段時期,她曾笨拙地摸索著抗戰史寫作,卻因為年齡、閱歷和視野的約束,對著鍵盤和屏幕苦不堪言,“翻遍了資料和地圖也無法想象那發生了一件件推動歷史的大事件的地方究竟什么樣,到底發生了什么,是怎么發生的。在以前學習高中歷史的時候,其實我一度是分不清平型關和臺兒莊的,它們都是慘烈的血戰,而且都是一次著名的勝利,甚至連地方都相去不遠”。祝敏綺說,后來查閱資料才明白,平型關是八路軍一次經典的埋伏戰,而臺兒莊卻是一次肉對肉、臉對臉的強強對抗。它們一個是戰術上的勝利,還有一個則是戰斗上的勝利。“當真正站在那個T字形的山頭時,只消一眼,所有的疑惑都迎刃而解。”

    “‘走進抗戰’采訪采風活動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祝敏綺興奮地說,通過這次活動,她將把那些感動自己的人和事努力表達出來,揭開抗戰史塵封的面紗,將里面的血淚和歡笑告訴別人,讓其他人不再將這段歷史當做一塊血淋淋的傷疤,而是一段從痛哭到歡笑的奮斗史。

    靈魂震撼與心靈洗禮

    網絡作家天蠶土豆、夢入神機、骷髏精靈、月關、跳舞、烽火戲諸侯、七十二編、張小花、菜刀姓李等四十三人,十六家文學網站的二十名編輯分段先后參與。小分隊穿越六個省市,歷時十天,行程五千三百公里。采訪活動從抗戰起點始,至抗戰終點止,選擇了抗戰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七個地點,讓網絡作家們了解抗戰的全過程和全貌,了解抗戰的挫折與勝利的成因。一路的參觀、討論、思考,讓網絡作家們經歷了一次靈魂的震撼和心靈的洗禮。

    中國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采訪采風小分隊活動提供了許多重要啟示。參與活動的網絡作家和文學網站的主管們多次談到,大家以前讀過一些關于抗戰的教科書,看過不少抗戰影視劇,對于抗戰歷史多少有些了解。但這次走實地,到現場,聽到的,看到的,無論是就豐富性、生動性,還是真實性、共鳴感,與那些書面的、網絡的資料不可同日而語。網絡作家雖然是在網上創作,創造的大多是虛擬世界,但同樣需要真實世界作支撐,需要現實領悟啟發靈感;同樣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接上地氣、沾上人間煙火味。與現實現場保持密切接觸,感知生活、獲得靈感,既是網絡文學創作的實際需要,也是網絡作家走向成功、成為大師的必由之路。

    陳崎嶸介紹說,采訪采風活動受到沿途各地黨政領導、作協(文聯)的高度重視和熱烈歡迎,參與活動的網絡作家更表現出極高的自覺性和極強的組織觀念,沒有中途因故請假掉鏈子。這說明大家對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活動很重視,對網絡作家、網絡文學很重視,也啟示我們,選擇和設計網絡作家的社會活動或公益活動,必須從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出發,要抓住時代的焦點和社會的熱點,這樣才能獲得廣泛支持,收到良好效果。同時,要正確認識評價網絡作家。不僅對網絡文學作品應當歷史地公正地認識,而且對于網絡作家的政治意識、集體意識和紀律觀念,也應當深入了解、給予客觀評價,從而更加熱心地做好團結聯絡服務網絡作家、積極正確地引導網絡文學的工作。

    (本報記者舒晉瑜,《中華讀書報》2015年7月29日,第17版)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采訪采風小分隊活動紀實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經過14年悲壯慘烈、艱苦卓絕的斗爭,無數軍民浴血奮戰、英勇犧牲,中國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為引導網絡作家正確認識抗戰歷史、緬懷抗戰先烈,開闊文學視野、強化使命意識,由全國網絡文學重點園地工作聯席會議組織,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崎嶸領隊的中國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采訪采風小分隊于6月23日啟程,尋訪有代表性的抗戰遺址、抗戰幸存者和紀念場館。通過實地考察、采訪采風、座談討論等形式,去觸摸和感知那段英勇悲壯、可歌可泣的歷史。

    網絡作家天蠶土豆、夢入神機、骷髏精靈、月關、跳舞、烽火戲諸侯、七十二編、張小花、菜刀姓李等43人,16家文學網站的20名編輯分段先后參與。小分隊穿越6個省市,歷時10天,行程5300余公里。采訪活動從抗戰起點始,至抗戰終點止,選擇了抗戰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7個地點,讓網絡作家們了解抗戰的全過程和全貌,了解抗戰的挫折與勝利的成因。一路的參觀、討論、思考,讓網絡作家們經歷了一次靈魂的震撼和心靈的洗禮。

    78年前,日本侵略者在盧溝橋挑起“七七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6月23日,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中國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活動在北京盧溝橋畔啟動。在出發儀式上,陳崎嶸作了動員,強調了此次活動的目的要求,并向隊員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為什么一個蕞爾小國敢于侵犯我泱泱中華?為什么抗日持久戰會延續14年、死傷幾千萬?誰是抵抗侵略的中流砥柱?決定抗戰勝利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如何確保殘酷的戰爭和歷史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當代青年應當怎樣熱愛祖國、感恩人民、回報社會?中國網絡作家的時代使命和社會責任是什么?他希望隊員們帶著這些問題,帶著思考走進歷史,尋找答案。

    6月24日,小分隊抵達沈陽,參觀“九·一八”事變紀念館。紀念館通過大量文物、歷史照片及多種現代化展示手段,真實反映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策劃、發動 “九·一八”事變及對中國東北進行殘酷殖民統治的屈辱歷史;生動再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人民不屈不撓、浴血奮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畫卷。參觀結束后,張氏帥府博物館副館長曲香昆與小分隊一行進行了交流座談,為大家講述了張氏父子主政東北的歷程、重大事件和心理變遷,解讀了張氏父子對中國東北乃至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影響,并就小分隊網絡作家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通過座談,大家加深了對于“九·一八”事變的歷史認識,激發了愛國熱情,強化了國家安危至上、民族大義高于一切的理念。

    隨后,小分隊向西來到山西靈丘,尋訪平型關大捷的遺跡。大家先參觀了平型關大捷紀念館,聽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平型關大捷的背景、戰爭過程、戰略戰術、深遠影響等情況,然后又來到平型關戰場遺址喬溝、老爺廟,置身于當年戰爭現場,感受當年硝煙彌漫的情景。

    站在山頭遠眺,如今的喬溝風景秀美,郁郁蔥蔥,小路旁邊只有幾頭牛在悠閑地吃草,一幅寧靜怡然的田園風光。然而在78年前,這里是舉世聞名的平型關大捷主戰場。戰斗當日,日軍一支輜重部隊從此路過,被早已埋伏在山溝一側的八路軍迎頭痛擊,制高點老爺廟周邊發生了慘烈的爭奪戰。最終,設伏的八路軍贏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震動全國,影響深遠。激烈的戰斗場面如在眼前,沖天的吶喊聲猶在耳畔。網絡作家七十二編、瘋丟子激動地說,來到戰場遺址,對當年那場戰斗有了真切的感受,真實情況遠比教材上說得還要復雜和慘烈,我們仿佛親眼看見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的八路軍將士。表示在今后創作中,一定要把這些感動的人和事寫下來,將抗戰史中的血淚和歡笑告訴讀者。

    6月26日,小分隊到達山東臺兒莊,這里是著名的臺兒莊戰役發生地。77年前,中國軍隊在臺兒莊及周邊地區血戰一個月,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取得了正面戰場的重大勝利。此次大捷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進一步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也改變了國際視聽。網絡作家走進臺兒莊紀念館,參觀臺兒莊大戰遺址。當年激戰中被槍彈打得千瘡百孔的墻壁還立在那里,大家撫 摸著密密麻麻的彈孔,感慨當年戰斗的慘烈。每一個彈孔似乎都在講述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曲蕩氣回腸的愛國之歌。

    6月28日,小分隊南下江蘇鹽城,追溯新四軍軍部重建的艱難歲月。在新四軍軍部重建紀念館,隊員們詳細地了解那段艱難而光輝的歷史。1941年1月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遭受重創,中共中央決定在江蘇鹽城重建以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委的新的軍部。從重建軍部至抗戰勝利,新軍部領導著華中廣大軍民,與敵、偽、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小分隊網絡作家們認識到,新四軍抗戰是中國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為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具有重大意義。

    6月30日清晨,南京鉛云低垂,梅雨霏霏。以黑白灰為主色調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氣勢恢弘,莊嚴肅穆。悼念廣場內,外形如十字架的巨大石碑上標示著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時間,黑色石壁上赫然刻著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人數:300000。

    小分隊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一側,舉行祭奠儀式。儀式由中國作協辦公廳主任胡殷紅主持,陳崎嶸代表小分隊敬獻花圈。花圈的挽聯上寫著:“彼時浩劫,腐尸橫陳,史記屠城欠血債;今日憑吊,悲淚紛飛,唯求圓夢慰冤魂”。全體隊員在紛飛的細雨中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默哀。之后,朗誦了反映南京大屠殺事件的詩歌《活埋》和馬凱同志詞作《滿江紅·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祭奠儀式氣氛肅穆,很多隊員眼里都含著淚水。隨后,大家懷著沉重的心情參觀了紀念館。大量照片、影像、日記、文物,再現了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日軍占領南京后,進行了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喪心病狂,滅絕人性。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下,南京這座和平繁華、聞名遐邇的大都市,變成了慘不忍睹、陰森可怖的人間地獄。網絡作家阿彩、西子情、烏蘭其木格等表示,那段慘痛屈辱的歷史早已定格成為紀念館中一張張黑白照片和一個個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殤的切膚之痛逐漸淡漠。如何用手中的筆,用文學作品,重新喚起那段記憶,讓人們牢記歷史教訓,正是每一個網絡作家的責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4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小分隊來到活動的最后一站:芷江縣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這里是中國人民接受侵華日軍投降舊址,長達14年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歷史終于在這里畫上句號。在血字型紀念坊前,抗日戰爭和受降慶祝活動親歷者、90歲高齡的劉道民老人為大家講述他經歷的抗戰故事。他曾親眼目睹無辜的中國人慘死在日軍轟炸機下,他也曾親自抬著軍隊的收音機上街,向慶祝勝利的民眾播放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聲明。他控訴戰爭罪行,并感嘆和平來之不易。

    采訪采風活動結束后,小分隊進行了座談討論、交流總結。隊員們暢談感受,總結收獲,氣氛認真而熱烈。10天中,參與活動的網絡作家們表現出極高的自覺性和極強的組織觀念,思想端正、思考深刻,態度認真、精神飽滿,聽從指揮、服從安排,遵守紀律、嚴格自律,相互尊重、互幫互助。10天中,大家被高昂的情緒和濃烈的情感所包圍、所裹挾、所感染、所融化,通過這次活動,網絡作家們經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強化了責任意識。紫伊281、仙人掌的花、夢入洪荒、梁不凡等網絡作家表示,身為網絡作家中的一員,身上肩負著沉重的歷史責任,應該通過我們的作品,真實反映那段沉重的抗戰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同時要全身心投入到社會生活中,以關切的態度,冷靜地觀察社會人情,洞察其中的光亮和弊端,積極地用作品表現這些內容,自覺地用我們的作品,承擔起宣揚正氣、傳遞正能量、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責任。

    走進抗戰歷史,激發了作家們的創作熱情。網絡作家三盅說,抗戰歷史不僅震撼他的心靈,而且激起他創作的熱情。抗日題材不能無病呻吟,必須肩負歷史使命,扎根生活,潛心調研,才能寫出無愧于飽受戰爭苦難的人民以及無數革命先烈的好作品。

    總結會上,陳崎嶸總結了此次活動的收獲,同大家分享對于抗日戰爭的思考和認識,并對網絡作家未來的文學創作提出了要求。他希望網絡作家能自覺肩負起自己所應承擔的時代責任、社會責任和文學責任。與傳統作家一起共同構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高原和高峰。對于從事抗戰題材創作的網絡作家而言,則有責任創作出全面深刻宏闊地反映中國抗戰全貌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的鴻篇巨制。

    陳崎嶸強調指出,網絡作家雖然是在網上創作,創造的大多是虛擬世界,但同樣需要真實世界作支撐,需要現實領悟啟發靈感;同樣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接上地氣、沾上人間煙火味。與現實現場保持密切接觸,感知生活、獲得靈感,既是網絡文學創作的實際需要,也是網絡作家走向成功、成為大師的必由之路。他希望參與活動的網絡作家和文學網站的朋友們以這次活動為起點,繼承先烈遺志,弘揚抗戰精神。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時,從抗戰歷史中“走出來”,站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視角,俯瞰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認清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主流,從而自覺認同和接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清文學發展的規律和網絡作家的歷史使命,從而努力創造中國網絡文學新的輝煌。

    深沉的思考在繼續。分手時刻,網絡作家們依依惜別,有的眼里噙滿了淚水。大家互道珍重,互表期待,期待著網絡文學界更多“大神”作家、更多精品力作的涌現。

    (來源:中國作家網,李墨波,2015年07月06日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7-06/247297.html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中國作協網絡作家來鹽城采訪采風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6月27日至28日,由全國網絡文學重點園地聯席會議組織,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陳崎嶸領隊的中國作家協會網絡作家“走進抗戰歷史”采訪采風小分隊,來到鹽城,通過實地采訪采風、座談討論等形式,緬懷革命先烈,親身感受鹽阜大地昔日如火如荼的抗戰生活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新四軍紀念館和中共華中工委紀念館,大量的圖片、文物、史料等真實再現了新四軍堅持鎮守華中敵后、浴血奮戰的艱苦斗爭歷程,震撼著每位作家的心靈。來到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作家們重溫了新四軍領導機關從文廟和熊家祠堂遷到泰山廟時的情景,仔細了解到新四軍重建軍部中在政治、文化、經濟建設等方面的歷史情況。陳崎嶸說,抗戰遺址作為文化遺物,是一筆寶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鹽城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利用、抗戰史料搜集整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鹽期間,作家們還實地了解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對我市探索出新常態下增長與轉型互動并進、發展與環境相得益彰、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有效路徑深表贊嘆。在亭湖高級中學,作家們還與學生就文學創作進行了座談。

    (來源:江蘇文明網 http://wm.jschina.com.cn/9661/201506/t2241389.shtml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省網絡作協組織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紅色之旅采風活動
    江蘇作家網訊:8月15日至18日,省網絡作家協會組織我省部分網絡作家赴省內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網絡作家紅色之旅采風活動。

    此次采風是省網絡作家協會自6月底成立以來組織開展的首次重要活動,也是省作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系列采風活動之一。來自起點中文、晉江文學城、騰訊、新浪讀書、天涯文學等著名文學網站的14名簽約網絡作家先后深入到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如皋紅十四軍紀念館、淮安周恩來紀念館等地走訪參觀,接受精神上的洗禮,并與當地文學工作者進行座談,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相互交流碰撞,氣氛熱烈融洽。

    通過幾天的采風活動,網絡作家們都頗有感觸。賴爾在談及此次采風活動時說,自己以網絡言情小說寫作起步,后來隨著閱歷和思想不斷豐富,寫作思路日漸寬泛,2011年還創作出版了抗戰題材兒童文學作品《我和爺爺是戰友》。這次采風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中無意間見到了少將爺爺李元的照片及介紹后激動不已,作品《我和爺爺是戰友》正是以爺爺李元的真實經歷創作而成。她說,網絡作家也有責任,有擔當,需要傳播網絡正能量,這次紅色之旅讓我感受很深,以后將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回饋讀者。網絡作家入水無痕說,自己從小生活環境優越,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難,作品創作中的很多素材是間接獲得,此次采風活動正是自己深入生活,直接獲得創作素材的大好機會。

    通過這次“紅色之旅”,網絡作家們表示,采風活動對于激發創作靈感、積累文學素材大有裨益,回去后一定牢記使命擔當進行文學創作,在關注市場、關注點擊量、瀏覽量的同時,思考如何留下讓歷史銘記的作品,發出富于影響力和感染力的時代強音。

    參加此次紅色之旅采風的網絡作家有:王勇(西方蜘蛛)、葉健民(一夜七次狼)、呂楠(秦十二)、朱友瑞(汐木寶)、朱倩云(蕓生)、劉進(華弟)、湯從燕(易人北)、孫友成(夜魚)、張鎧(雨魔)、周麗(賴爾)、鄭蘇湘(瀟湘逸)、徐煒(真邪)、薛必海(龍展俠)、濮穎(入水無痕)。

    (文/網絡作協,圖/友瑞)

    (來源:江蘇作家網,https://www.jszjw.com/online/20160819/1498626336920.shtml)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鹽城市網絡作家講好鹽城故事 一年發表作品超千萬字
    5月28日,市網絡作家協會召開一屆二次理事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該協會成立一年以來,在網絡、報紙等平臺上累計發表作品超千萬字。

    一年來,全市的網絡文學作家和網絡文學工作者,用自己獨特的視角敘寫鹽城,描畫鹽城,服務鹽城,以充滿文學色彩的語言解讀這座充滿魅力的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創新創業之城,創作和發表的網絡文學作品貼近性強、層次高、涉及面廣,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學價值,為全市各項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以文學的方式記錄當下、留存歷史,同時也為更深入、廣泛地宣傳鹽城、推介鹽城發揮了文學的獨特作用。“全年會員出版和在紙媒、網絡平臺發表文學作品超千萬字,作品體量大、層次高、影響力廣泛持久,線上交流活動蓬勃開展。”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管國頌介紹。

    本屆理事會增補理事六人,宣偉、曹艷春當選副主席,陳敬標任名譽秘書長,陸曉峰、朱雷成任副秘書長;宣布成立網絡文學研究院,徐向林兼首任院長,吳長青為執行院長;成立影視委員會,沈文任委員會主任,于從文、繆健任副主任。會上表彰了一批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并宣布啟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文學大賽。此外,會議還特邀喜馬拉雅商務負責人汪鑫泉先生做了移動聲頻與網絡文學的專題演講,并舉辦了《從海平面到地平線》的新書首發式。(鹽城晚報 記者張勇峰)

    (來源:江蘇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830005982474510)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文學作品頻出線上線下融合 鹽城網絡文學呈現新態勢
    網絡文學作品頻出,線上線下融合,平臺凝聚力增強。4月17日,鹽城市網絡作家協會召開一屆三次理事會,協會管國頌主席在會上作工作報告,回顧總結過去一年全市網絡文學取得的成績,部署新的一年網絡文學工作。鹽城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家協會主席張曙光到會指導。

    2019年,鹽城市網絡作家文學創作取得豐碩的成果。協會副主席徐向林長年筆耕不綴,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濕地奇觀大洋灣》《本色/陸子華傳》、長篇小說《蝮蛇行動》、大型音樂劇《揮向天空的翅膀》,在業內產生良好反響。協會副主席張大勇多首詩歌在“中國詩歌網”“中國詩人”等網絡平臺發表,部分作品被《2019江蘇新詩年選》收錄。網絡作家朱曉翔完成《大清賭王》《步步驚心》等多部大型網絡文學作品的創作。青年網絡作家顧壽文2019年初在起點中文網創作連載玄幻新作《我這不想逆天啊》,總字數210萬字,廣受網友歡迎。阜寧青年網絡作家蘇迅創作了42萬字的長篇小說《逆襲成龍》。青年網絡作家祖翔創作的《神丹大醫》總字數172.4萬,《超級快遞員》總字數193.3萬,兩部作品在咪咕中文網推送后,點擊量均超億,影響巨大。吳萬群、秋千架、趙峰旻、林黛、碧云天下、城北老伯等一批網絡骨干作家,也創作發表了大量網絡文學作品,在網媒和紙媒發表后均獲得了讀者好評。

    一年來,以“醉里挑燈”文學網站、“鶴鳴亭”、“曉風文化會客廳”、“人民作家”公眾號、鹽城123網、數字鹽城等為代表的網絡平臺,積極探索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延伸網絡文學的觸角,拓寬網絡文學發展空間,擴大了網絡文學工作的輻射面和影響力。網絡作協成立網絡文學研究院和影視委員會,服務網絡文學工作,為網絡文學創作研究和網絡作家的成果優質轉化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實際支持。年底,策劃舉辦首屆湖海文學論壇,邀請省內著名作家趙翼如、《江蘇作家》副主編胡競舟、著名作家葛安榮等名家,為鹽城作家進行專業文學理論和創作指導,并就當前文學尤其是網絡文學熱點和難點進行了充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鹽城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家協會主席張曙光在會上充分肯定一年來網絡文學取得的成績,同時,他希望作家們深入思考寫什么、怎么寫、誰在寫的問題,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會議增補陸德宇、邵建華、張素芹、王勇為協會理事,選舉陸德宇為協會名譽主席。(于從文)

    (來源:江蘇作家網2020年04月20日 https://www.jszjw.com/online/20200420/1587368278561.shtml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長篇網絡歷史小說《范公堤》在鹽城首發
    長堤捍海,披瀝千年風雨;百河串場,滋養閃亮鹽晶。5月18日,以描寫千年捍海堰范公堤為主題的長篇網絡歷史小說《范公堤》在鹽城首發。鹽城市人民政府市 長曹路寶、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社長張在建為該書發布揭幕。

    997年前(公元1023年)的春天,在中國東部鹽城沿海,一條縱貫南北的海堰工程全面鋪開。這就是著名的范公堤。負責開挖這道捍海堰的,正是后來成了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的范仲淹。

    2023年將迎來范公堤開挖1000周年,策應鹽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新鹽城”戰略,今年初,鹽城市宣傳文化部門充分挖掘地方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創新旅游宣傳形態,拓寬文旅融合渠道,聯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傾力打造長篇網絡歷史小說《范公堤》,邀請曾獲得2019中國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獎、第九屆全球華文文學星云獎、揚子江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大賽特別獎的中國網絡作家姞文精心創作。

    小說《范公堤》以宏闊的結構、生動的故事、精彩的文字,多角度再現范公堤開挖的歷程,尤其是范仲淹任西溪鹽倉監期間心懷社稷,造福百姓,倡議并主導修建捍海堰的歷史故事。小說涵括了唐宋時期鹽業生產倉儲流通的各個環節,充分展現了歷史名人范仲淹的博大胸懷和剛方正氣,濃墨重彩地再現鹽城沿海鹽業的繁榮興盛、塑造了個性鮮明的鹽民形象,將精彩的“鹽城故事”和范仲淹的“憂樂思想”,以網絡文學的形式分享給海內外讀者。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為《范公堤》的出版專門發來祝賀視頻。他指出,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講好當下人民群眾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生動實踐,同時也要講好中國的傳統文化故事和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說,姞文努力把中國故事、中國文化傳播向海外,對推動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去、促進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小說《范公堤》從進入創作以來即受到大量讀者的關注。隨著實體書的出版和紅薯網的網絡發行,鹽城市還將整合優質文化資源對小說進行再創作,通過淮劇、動漫、實景演出、詩歌劇等多種形式,將《范公堤》搬上海內外各種舞臺,借助旅游載體,讓歷史文化融入現代生活,讓鹽城形象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中新網江蘇,谷華,2020年5月20日)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市網絡作協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1月31日上午,市網絡作家協會組織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共20多人走進射陽,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

    活動中,大家先后走進中共華中工委紀念館和射陽縣特庸鎮,回顧革命先輩的革命歷程,感受革命先輩的偉大品格。大家紛紛表示,要傳承好、發揚好革命先輩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和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努力創作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用心用情講好發生在鹽阜大地的中國故事,弘揚主旋律、營造好氛圍,為“競逐新賽道 勇當排頭兵”凝聚強大正能量。

    活動當天還舉行了“學習宣傳二十大  奮力啟航新征程”有獎征文啟動儀式。

    (來源:鹽城市文學藝術網 2023-02-02  http://www.ycwxysw.com/html/1395/2023—02—02/content—4071.html)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聚力文化賦能 協同創新提升
    鹽城廣播電視臺消息:4月18日,鹽城網絡文學研究院研討會在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召開。本次活動聚焦“網絡文學+”的新產品、新經濟、新模式發展,聚力推動影視、動漫、游戲、有聲讀物、音樂等內容形態的聯動發展,推動網絡文學加快主流化、精品化、經典化進程,為我市網絡文學繁榮和研究評論發展、為文化強市建設多作貢獻。

    (來源:智慧鹽城2023.04.19  http://www.0515yc.cn/wifiyc/news/folder919/2023-04-19/660607.html)

     
第五章 新聞資訊 第一節 新聞報道 鹽城網絡文學研究院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4月18日,鹽城網絡文學研究院研討會在我校海洋路校區召開。鹽城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管國頌、網絡作家代表,我校副校長戴永湖、黨委宣傳部、科研處及學院相關人員參會。會議由人文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彬主持。

    戴永湖表示,近年來我校在鹽城區域文化研究、鹽城文化產業發展研究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今后也將聚力文化賦能,協同創新提升,以文化涵養精神、熔鑄活力、塑造靈魂。希望網絡文學研究院守好建強網絡文學意識形態陣地,做鹽城網絡文化的宣傳者、建設者、研究者、引介者,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實踐作出積極貢獻。

    管國頌表示,鹽城網絡文學研究院是全國第一個市級網絡文學研究院。在鹽城,有很多網絡文學作家,他們粉絲眾多,影響力大,在文化傳播上大有可為,要不斷提升思想站位、政治站位、藝術站位,加強合作,增強內容精品化生產,打造文學抖音基地。

    本次活動聚焦“網絡文學+”的新產品、新經濟、新模式發展,聚力推動影視、動漫、游戲、有聲讀物、音樂等內容形態的聯動發展,推動網絡文學加快主流化、精品化、經典化進程,將為鹽城的網絡文學繁榮和研究評論發展開辟新天地,為校企合作開啟新篇章,為鹽城文化強市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附參會的網絡作家名單

    1. 郭大偉,筆名:散心靚意,亭湖人,全職, 2017年江蘇省網協會員,掌閱系大神作家,累計創作超2000萬字。其中:

    逐浪網:《抗戰之血色殘陽》  290萬字  榮獲逐浪軍事征文一等獎

    逐浪網:《巔峰權貴》        480萬字  榮獲逐浪官場分類小說暢銷榜第三名

    逐浪網:《武道封神》        250萬字

    逐浪網:《都市之全能至尊》  180萬字

    掌  閱:《最強高手在都市》  890萬字  榮獲暢銷榜第一、最佳作品獎

    閱  文:《都市絕品棄少》    540萬字

    番  茄:《重生之鵬程萬里》  100萬字(連載中)

    2. 王萬如,筆名:會狼叫的豬,現住亭湖,全職,2022年江蘇省網協會員,起點Lv5作家,《垂釣之神》1000萬字、《怪物食堂》46萬字連載中

    3. 軒杰,筆名:流浪的小青蟲,亭湖人,全職,累計創作超1000萬字,青果文學:《都市神級護花保鏢》650萬字,《茅山鬼門》170萬字,《國醫無雙》300萬字

    4. 徐曉文,筆名:易文三不知,鹽都人,全職,2018年江蘇省網協會員、2022年江蘇省作協會員,起點Lv4作家,《超級角色球員》171萬字、《我打的真是籃球》132萬字、《我真不是角色球員》143萬字 ,《籃壇少帥》741章節。

    5. 徐一鑫,筆名:風不現,鹽都人,全職,起點Lv2作家,新人作家一年多時間創作近三百萬字。其中《諸天戰場:幸運女神在微笑》102萬字,《你的故事不值錢》23萬字,《廢土之上:守望文明》75萬字,《我將奴役魔神》67萬字。

    6. 祖翔,筆名:破廟書生、醉酒的探戈,阜寧人,全職,2019年江蘇省網協會員,全渠道點擊過億,《神丹大醫》187萬字、《超級快遞員》193.3萬字。醉酒的探戈,咪咕:《贅婿戰神》《至尊神戰將》《娛樂初唐》《隨身帶個玉帝》《末日前夜》等作品字數未統計。

    7. 陳明山,筆名瓢城皇裔,大豐人,兼職,2017年江蘇省網協會員,2020年鹽城市作協會員,江蘇省網絡作家首屆高研班學員,全國青年網絡作家井岡山高研班學員,魯迅文學院學員,文學創作專業三級職稱,現供職于鹽城市公安局。曾擔任17k青訓營教官、網絡文學大學輔導員、湯圓創作編輯,培訓新人作者2000人次,累計創作十部作品近1000萬字。

    8. 沐辰如許,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2級學生。連載有《龍與貓之國—如夢令》《龍與貓之國—魘》《龍與貓之國—龍小邪日記》等。

    9. 是檸檬君吖,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2級學生。連載有《重生之傲嬌竹馬戀愛錄》。

    (張愛萱、王子鈺)

    (來源: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官微2023-04-19 https://mp.weixin.qq.com/s/yBwT0ED8S4RkBGOoIsv7yQ)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遮挡又黄又爽又色的动态图1000 | 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黄瓜视频芭乐视频app下载| 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欧洲肉欲K8播放毛片|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4408私人影院|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4480新热播影院| 欧美丰满白嫩bbw激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 国产女人的高潮国语对白| 久久午夜国产片| 能播放18xxx18女同| 少妇真实被内射视频三四区| 免费看一级特黄a大片| a级国产乱理伦片| 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 香蕉免费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撞击着云韵的肉臀|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激情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