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桐
一處地方的榮衰,倘若不明白諸多方面的情形,看看這個地方的路況,便可得其眉目。“要得富,先修路”,如果這地方處處斷橋廢、荒草敗屋,道路又年久失修,霹說什麼小康社會,是很難想象的。
揚州歷來以路自豪。“清淮北去,千里揚州路”,又譬如,“春風十里揚州路”,城外的路,城里的路,都十分風光。只是,歷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揚州因路風光,仔N計算,也就只是那些短暫的年頭。
最風光的是唐代,說具體些,也就是盛唐與中唐。“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路很長,也繁華;“八方稱輻湊,五達如砥平”,城市道路聯網,四通八達,路況也好。有了路,霹需要美化、綠化、香化,“滿L是春光,街衢土亦香”,土霹會香嗎?無非是花甚多;至于“街垂千步柳”,則證明行道樹甚密,管理也很到位。
但是,在更長的時期內,揚州的路況甚差,路況A志著城市的衰慏。鮑照說,南鞍時這里“崩榛塞路”,以至“井徑滅兮丘隴殘”,荒草把路遮沒了;宋元間的人往往描寫揚州路上泥水很多,一到雨雪天,令人舉步艱難。有位張以寧先生去道觀,說是“揚州冬雨泥一尺,老子宮前紅葉積”,道路上盡是泥塘。
道路泥濘,緣于土路。今日柏油路,出門可著皮鞋,昔日土路,出門需著屐。屐是木底鞋。明人過揚州,說是“西城屐,東L暫停舟”,不著木頭鞋,走不了揚州路。到了雨雪天,木板鞋子踩下去,不陷不沾,回屋再洗洗,可以完好如初。古可以證明,我們為之驕的“揚州路”,土路而已。
到了近代,揚州路漸多石板路。嘉道年間,揚州城內許多路尚為土路、磚路,雨天難行。鮑志道經帤郎{,據紀硒P文,康山以西至鈔懌北抵小東門一帶低窪積水,不便行人,于是鮑氏捐資鋪坨地面,並“易磚以石”。鋪石板路需建下水道,于是路況大有改善。只是到了民國年間,《揚州風土紀略》騿A石板路經多年磨損,“乘人力車行其上,左之右之,若乘小艇遇風然”。這樣,烿年的揚州路便成了“搓板路”了。
路況大為改觀是在放後,特別是最近幾年。
最近三年修路,是城市的一項大動作。時尚的揚州風光之一,便是看路。一筳又一筳大車,載著百十號男女老少,城區W風,看八車道、六車道的黑色路面,看消失了蛛網般電線的絻狺悛禳A看綠島中的花花草草,看濃蔭如蓋的密密的行道樹,看江畔河踜繁花似錦的廣場,看道邊藝術品一樣的路燈,看四方穿l的掔掔車筳飛駛而過。有人感嘆︰在發達國家走路,走幾天皮鞋上不沾灰,現在在家鄉走路,鞋子上的灰也漸漸少了。
符合A準的道路有了,鐵路有了,河上的路、江上的路也有了,霹需要有空中的路、地下的路,才是值得自豪的完整的今日“揚州路”。至于修路需要嚴格地依法行政,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