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藝海春秋   畫說中國
作者:蔡白玉      更新:2016-01-01 11:12      字數:9813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期,在四川樂山沙坪壩那個小山村里,余家在當地算得上是家境殷實的富裕人家,十幾間大瓦屋連成不大但也寬敞的院落,幾十畝土地也足夠讓一家人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然而到了三十年代未期,動亂的時局卻讓余家家境日漸敗落,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余家的家境一日不如一日,家中所屬田地基本上變賣光了,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到了余家第二個孫子長大成人的時候,已經是家道中落,要靠舉債度日了。

    那時,在樂山水口沙灣一帶還有個頗有名氣的教書先生,先生姓孫,詩書滿腹,教書有方,然而,博學多才的孫先生家有四個女兒,沒有兒子,但封建思想,重男輕女的習慣卻并沒有讓孫先生家的四個女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孫家女兒雖然沒有讀書,卻也一個個出落得清秀標致,再加上良好的家風,于是余、孫兩家搭上了親家關系,余家的第二個兒子跟孫先生的長女婚配成家。

    孫家大女兒聰明靈利,相貌清秀,言行舉止大方得體,她嫁進余家后,嫁到余家后,在生了一個男孩后。1941年,孫二娘又為余家生下了第二個兒子余新志。在沙灣那地方,很多人都認識孫二娘,一是她的人品好,雖然家里窮,但通情達理,樂善好施,跟鄰里鄉親的關系也相處得非常好,最主要的是在為人處事上很有主見,這不是平平常常的不識字的農村婦女所擁有的。

    在余新志的印象里,母親聰明勤勞,敢做敢為,后來一直被左鄰歷舍津津樂道的事是1951年抗美援朝的時候。那時全國剛剛解決,人們好不容易翻身做了主人,剛剛經歷了戰爭和動亂的人們,非常渴望過安穩而平和的日子,然而朝鮮戰場又起戰火,戰爭刻不容緩,于是上級領導安排工作組和村里干部開大會動員父母鼓勵家里年輕的男子參軍上前線。

    工作組的領導們費了很多唇舌,在動員大會上宣講抗美援朝的重要性,希望大家為了國家而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了大家而忘了小家,為了國家利益拋棄個人利益。好男兒要上戰場,為了國家的安危可以拋頭顱灑熱血,可是剛剛解放迎來新中國的誕生的老百姓,眼瞧著就是安穩妥的好日子了,誰又舍得丟下家里的妻兒老小再去經歷生死考驗,戰場上的子彈可是不長眼的,弄不好就成了丟在異國他鄉的孤魂野鬼。所以盡管工作組的費了很多力氣,臺下響應者始終了了無幾,怎么才能調動起群眾的積極性呢?領導們一商量,在家庭中,做為母親是最舍不得自己兒子去參軍打仗的,所以領導希望找個婦女代表上臺發言,做一下群眾的動員工作。當時的家庭婦女哪見過這種場面,都嚇得往后躲。有人推舉孫二娘上臺講話,孫二娘看了看臺上的領導和臺下黑壓壓的群眾,想了想,毫不猶豫地走上臺去。

    “各位鄉親們,剛才我們已經聽了幾位領導說過這個抗美援朝的重要性。這是國家大事,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中國人雖然解放了,我們不用打仗了,但朝鮮人民又要打仗了。鄉親們啊,我們都是經歷過動亂戰爭的人,都希望過上和平安慰的日子。也知道這打仗不是鬧著玩的,搞不好就是要掉腦袋要丟性命的事,我相信誰也不想打仗,但是沒辦法呀,不去抗美援朝的話,那朝鮮離我們國家可近了,要是美國把朝鮮占了再來打中國,那我們國家又要打仗了,咱老百姓又要遭殃了是不是?我們哪能過上安穩日子?沒有國哪還有我們的家?!    要是別人欺負我們,要跟我們打,那也不能害怕,咱們中國的男人不是孬種,好男兒就當上去保家衛國。大家跟我這個年紀差不多的人,哪個不是在戰爭中長大的,那時候子彈在腦皮頂上嗖嗖地飛來飛去,我們不也照樣活得好好的么?所以我們要擁護毛主席的英明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把美國鬼子打回他們的老家去!我們家有三兒子,最大的兒子今年十六歲了,如果領導可以通融,我們全家都支持他上戰場去殺美國鬼子,把他們趕跑了,我們的國家安定了,我們老百姓才會有好日子過,大家說對不對?……”

    孫二娘一口氣說了十多分鐘,聽得領導刮目相看,說得臺下的群眾熱血沸騰,很多年輕小伙子紛紛報名參軍,很多家庭也紛紛支持孩子去為國家爭光。當時年僅十歲的余新志,心里就有了隱隱的軍人情節。當兵入伍,保家衛國。

    而與母親孫二娘相比,余新志的父親是個性格相對溫和的人,也許是經歷了家道中途破落的苦難之后,很多事他都很看得比較淡,做起事來也是不急不慌,也不愛與人爭執。在余新志的印象里,父親是個說話不多,沒有什么太多話的男人,與母親的聰明能干比起來,父親顯得更平易近人一些,家里的很多事,也大都是母親拿主意。

    如果說母親是一幅色彩鮮明的花鳥畫,那么父親更像一幅水墨山水畫。這個家的生活雖然一直不怎么寬裕,但卻家庭和睦,兄弟姐妹團結友愛,如今父親和母親都已經離開自己幾十年了,可是很多事卻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一幕幕地閃現在他的腦海中,父母苦了一輩子,太不容易了。

    1982年,已經身為兩個孩子父親的余新志,自然也懂得了為人父母的不易。在部隊工作了十六年,在美術界也初露頭角。那年夏天,余新志幫妻子辦完了所有的隨軍手續,第二天就要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去成都隨軍安家落戶了。按農村里的習俗,一家人在離開之前要吃頓團圓飯。大清早,父親從地里挖了十幾斤紅蘿卜回來,要挑到鎮上去趕集。

    孫二娘抬頭看了看,太陽都三照頭頂了,“這么晚了,你去鎮上買點菜回來,紅蘿卜就不要賣了,得到什么時候能賣完啦。”

    “順便就賣了,我們這紅蘿卜新鮮,好賣。”

    “那你快去快回吧。都日上三竿了,還不著急。”

    父親是個慢性子的人,去的遲回來得也晚。那一天父親挑去的紅羅卜全賣完了,價錢也賣得不錯,分外高興的父親在鎮上買了酒,買了肉,回到家來已經是傍晚時分,母親和妹妹們忙著炒菜做飯,樂山和成都雖然離得不遠,但必竟是去省城了,一家人都非常高興。

    對做父母的來說,兒子終于苦盡甘來,有出息了,以前夫妻分居兩地,還沒有完全像個家,現在好了,隨軍了,一家人終于團聚了,做父母的怎么能不高興呢。兄弟姐妹也高興,家里出了個大人物,有國家工作的人,是非常光彩榮幸的事。

    “二娃,”父親多喝了幾杯酒,話語也比平時多了些,“你現在有了點出息,也不能忘了做人的根本,要記住自己是農村人,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不要一有點成績就覺得自己了不起,就瞧不起別人,更不能搞歪門斜道,要踏踏實實做人。有時間經常回來看看,你再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忘了本,也不能忘了沙灣這個地方。”

    余新志看著父親紅光滿面的樣子,自己的幸福和成就對父母來說是最大的安慰。他能理解父母心里的高興,當初在村子里被人冤枉著抬不起頭來的人,終于靠自己的一枝畫筆打出一片天下,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自己給父母長臉了,無論是父母還是余家的兄弟姐妹在鄰里鄉親面前也跟著有面子。

    “我和你媽在家里都挺好的,不用你操心,好好干工作,把老婆孩子照顧好,兩個孩子要好好讀書,將來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材。”

    母親慈祥地笑著,“你就瞎操心,他都四十歲的人了,還當他是孩子。”

    “八十歲他也是我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我還不能說了?他有本事怎么著,我就不是他爹了,他敢瞧不起咱們,我沒本事養了個有本事的兒子……”父親開心的笑著,說起自己年輕時候的很多故事,興奮得有點嘮嘮叨叨了。

    這一晚,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聊到深夜才各自安然入睡。凌晨五點多鐘的時候,余新志還在睡夢中,屋外忽然響起急促的敲門聲和母親恐懼的呼喊。他翻身爬起床,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母親說,父親剛才起床說有點不舒服,要上廁所,沒想到不一會,她就聽到從廁所里傳來的重物墜地的聲音,這一聲把孫二娘嚇了一大跳,半夢半醒之間她忙舉了燈上廁所一看,丈夫已經倒在了地上。余新志忙把兄弟姐妹叫醒,小心翼翼地把父親從廁所里搬出來,匆忙請來村里的醫生,然而,一切都來不及了,昏迷了半天的父親就這樣匆匆地離開了人世,那一年,父親正好七十歲。

    當一份病危的電報發給遠在陜西咸陽的三弟余新友時,失魂落魄的新友三弟竟然忘記了穿鞋子,光著腳連夜趕回家鄉,可惜也沒能見上父親最后一面。出殯那天,余新志看著由鄰里鄉親自動趕來的那長長的送喪隊伍,想起父親清貧善良而謹小慎微的一生,眼看著家里面的兄弟姐妹都已經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家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可是父親卻沒有過一天好日子就這么走了,老天爺真是不長眼睛,應該讓父親過上幾天舒服的日子,也該享享兒女福報的時候就么匆匆走了,一家人嚎哭遍地。

    福禍相倚!在這么高興的日子里,父親的突然離世讓余新志感受到了生死無常的心酸無奈。珍惜眼前人,珍惜生活。

    “自古人生知幾秋/十二三歲事無憂/十五六時懵懂過/待到成年木成舟/養育兒女多茹苦/只盼清閑欲還休/欲還休來欲不休/人生到底幾多愁。”這是1988年5月,余新志寫了一首《人生感懷》的詩。人到中年,正是他的創作高峰時期,然而現實與藝術往往是有沖突的,上有年邁的母親需要盡心盡孝,下有未成年的兒女需要養育。而做為一個畫家,卻希望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創作上,所以讓余新志的心理時常有顧此失彼的感覺。想要放下一切紛擾繁雜的俗事,卻又無法放下,做為一個男人,不能只為了理想而不承擔應有的家庭和社會責任。這種無奈和苦惱又有誰能明白,又要跟誰去訴說呢。

    畫畫是為了什么?每當回頭去想想這六十年來走過的路程,都不由得讓余新志感慨萬千。從少年時期單純地只想把家鄉那片美麗的竹林描繪下來,到后來的一步步走上藝術這條路,這其中的艱辛不是一般的人所能了解的,少年時,跋山涉水寫生,吃過了很多人不曾吃過的苦。成年后,為了多畫幾張畫,多看幾本書,他基本上沒有什么娛樂活動。其實他喜歡唱歌跳舞,二胡也拉得有模有樣,可是他沒有時間。有時候為了籌備畫展,連家里的事都顧不上,自己這么辛苦圖什么呢?

    如果是為了當官,那么當初不離開部隊,也許就有更好的仕途發展。如果是為了利益,那么可以去做生意,他從小就跟媽媽去趕集做小買賣,后來又到集市上擺畫攤,做生意也難不倒他。然而,藝術對余新志來說,是生命中的一片凈土,是靈魂的依托和歸屬,那里沒有利益紛爭,沒有爾虞我詐,是可以放飛夢想的藍天,是溶入他生命和血液里的幸福和向往。

    “月亮慢慢走/歲月緩緩流/八月十五又中秋/月兒高掛/蕩我心頭/年年團聚未成聚/歲歲重陽未重圓/游子在外夢思鄉/昔年賞月在北苑/十八畫家登城樓/舉國觀光飲米酒/喝一口/思一愁/不知妻兒老小/飲酒不飲酒/今日賞月聚杭州/錢唐江邊看潮頭/月兒當空/翻滾心頭/風華正當年/為事業奮斗/家人理解/奔波流浪/幾度春秋/藝海深處/漫漫游。”1991年8月20日余新志來杭州,正逢中秋佳節有感而作詩《佳節倍思親》。

    這是1989年在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后,他的心情和情緒都非常不錯,畫展把余新志的藝術成就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也隨之多了起來,可以稱得上是春風得意馬蹄急,他期盼著在藝術上能更進一步發展,能夠開拓出一片更廣闊的藝術空間。在這首詩里我們可以看出余新志對自己的未來和藝術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和想法。當他謝絕部隊的挽留,離開了工作、生活近三十年的四川省武警部隊,放棄了更優越的生活條件和仕途發展。但轉業回到地方工作后的余新志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創作,同時也有更充裕的時間參加一些全國性的展覽,在中秋節的杭州美景下,他那淡淡的鄉愁和對親人的思念也就如明媚春光里的幾縷細雨,裝點出幾分情趣和浪漫的氣氛,藝術給余新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生活如果能如此一如繼往的走下去,人生該是怎樣的圓滿?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而對余新志來說,卻可以說是福無雙至,禍事相連,1992年,在父親去世十周年之際,母親也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余新志對母親的感情是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清楚的,如果沒有母親對自己藝術事業的大力支持,也許就沒有現在的畫家余新志。想起小時候跟著母親到幾十里外的煤礦挑煤,為的就是能賺一毛錢兩毛錢買紙和筆,想起多少個夜晚,母親在燈下的陪伴,到后來只要有自己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不認識字的母親卻為自己收集剪報……    對母親的感情,余新志除了愛,更多了一種敬重,一個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出生于舊中國的家庭婦女,為了支持幾個孩子讀書,自己省吃儉用,辛苦勞累從無怨言。就算對余新志當初畫畫這個不那么靠譜的業余愛好,也全力支持才成就了他。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父母年事已高,離開人世是自然規律,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然要面對的事,余新志雖然覺得父母辛苦了一輩子,卻沒有過上幾天舒服的好日子而難過,但生命并不會因為親人的不舍或留戀而會停留。然而,有些事卻是很難讓人接受的,因為它違反了常規。1993年的夏天,這一次從天而降的噩運卻讓余新志的人生跌到了低谷,生活突然沉入黑暗的無底深淵。人生四大悲劇之一的喪子之痛,人到中年,情何以堪?!盡管有藝術來支撐,盡管時間過去了很多年,但他永遠都無法原諒自己也無法原諒妻子……

    1995年3月,他在詩歌《從磨難中走進藝術殿堂》里寫道:“一張張沉痛的密網/我必須一層層撕破/一條條命運的繩索/我必須勇猛地掙脫/我要沿著童年的藝術理想追逐/讓生命煥發出光和熱/追求、奮斗、奮斗追求/讓藝術的靈魂占據我的全部……在成功的路上/已不知花去多少代價/拋灑多少血汗/更有那些冷嘲熱諷/想把我壓垮掀翻/只因我像巖石頑強/不達目的不罷休是我永恒的理念/只因藝術的純真……我在馬拉松的藝術道路上/跑進了國家藝術的最高殿堂……”

    事業上的成就并沒有讓余新志的心情好起來,那兩年時間里,雖然他努力想用繪畫來讓自己忘記一切傷痛,卻也是收效甚微。藝術是盛開在肥沃土壤上的花朵,現實卻總是帶給他沉重的打擊,并且嚴重影響了他的創作思路。

    “我在做什么/我在做苦行僧/我在抓頭發/我在咬筆兒/我在苦海邊/我在做什么/我在畫畫兒/苦苦繪我的畫/我在跺步呢/忘了吃飯/忘了打電話/忘了呼女兒/忘了外面世界/忘了我自己……”1996年元月,余新志作詩歌一首《我在做什么?》,痛苦、迷惘、質疑,肯定、否定……這六十年來,因為藝術,他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但因為有了藝術,他的生命才變得如此精彩,這一點勿容置疑。

    中國畫是什么?傳情繪意。與西方美術理念的寫實主義最大的區別在于,中國畫更傾向于描述畫家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悟和體會。畫家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過筆墨,線條和色彩表達出來,從畫面上讀者可以了解畫家當時所處的環境和心里狀態。在余新志的畫里,也許讀者無法品味出他生命中所經歷的痛苦與磨難,但他筆下那一根根堅強挺拔的竹桿,是歷經嚴寒仍然倔犟的頑強生命,是不折不撓的不向世俗低頭的氣節。藝術是盛開在肥沃土地上的燦爛之花,而苦難往往是沃土的根源和發酵地。

    很多人都知道,一個職業的畫家,在沒成名之前,要靠賣畫為生,是非常艱難的事。在中國大部分人的意識里,藝術品是有錢的富貴人家玩賞娛樂的東西,而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也曾經被歸屬于游手好閑之輩。要靠畫畫賣錢活命,那就等于是自尋死路。雖然余新志有工作,也有退休金,但這份微薄的退休金除了能買點糧食大概就所剩無幾。小時候,只是單純的愛好,走上了這條路,卻并沒有想到這條路會有多么艱辛,而這一路走來,他收獲了太多太多,成敗得失,是非功過,悲歡離后……從少年時陪伴他成長的竹林,有了要把這美好永遠留在紙面上的想法,到看了一場社戲,那個美麗的姑娘,引發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再形成圖畫。他也從來沒想到過要靠賣畫來維持生計,藝術在他的心里,是美好的人間天堂。

    在余新志的藝術道路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國家當代藝術史的發展歷程。從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間,中國的書畫市場基本上處于少有人問津的狀態,學美術的惟一出路就是要么到學校當老師,教美術課,要么進文化館工作,畫一些舞臺背景宣傳廣告之類的圖畫,純粹的藝術創作是很稀罕的,如果說要以畫畫謀生那更是不可能的事。而他的這個畫家夢,卻一直成為他人生的信念和動力。也許他并不清楚這個夢會讓自己付出多大的代價,也不清楚前景是什么,所以在求學無門,讀完高中回到農村的時候,他只能到集市上用給人畫肖像畫的技能來得到一點微薄的收入。

    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樣貧窮的生活環境下,雖然只是幾毛錢的事,但能畫得起一張肖像畫的人家也很少,人們連自己的溫飽和生存問題都無法解決,一張畫也許還換不來一個雞蛋和一棵白菜。人在基本的生存需求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再美好的藝術也只是空中樓閣。一個畫家還抵不上一個工匠,而這類人大都也是被人認為非是游手好閑的不務正業之徒。所以那時余新志的父母也很擔擾,擔心兒子將來吃飯都成問題,擔心他娶不了媳婦成不了家,他越是執著親人越是不理解。而周圍人的眼光和議論也時常會干擾他的判斷,對未來的迷惘,人生的出路,這些余新志不是沒有考慮過,幾度絕望卻又因為無法違背當初的夢想而癡迷執著,然而命運卻也因為畫畫而給了他機遇,讓他有幸走進了軍營,成為了一名軍官。雖然工作繁忙,卻也給了他一個更寬廣的舞臺、生存環境和更豐富的人生閱歷。

    藝術當隨時代。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中國的藝術創作更多的是為政治服務,藝術家只能在妥協于工作要求與追求自我藝術創作中尋找生存之路。每當余新志想起那段在大墻上刷標語的時間,酸甜苦辣就會涌上心頭,那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最旺盛的年紀。當然,余新志至今也不否認這段時間的經歷對他的藝術創作有著怎樣的影響,如果沒有那段時間的嚴謹和勤學苦練,也就不會有今天扎實的美術功底。人生的每一段經歷,對有心的人來說,都是一筆財富,任何事情都有好壞的兩個方面,主要在于我們看待事物和問題的角度。所以在后來的日子里,余新志對生活的態度更多了寬容和理解。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會有不同的命運和際遇,社會大環境和個人小環境都影響著每個人的發展方向。有時候他也會想,如果當時自己不是身在部隊,身為軍人,也許就跟當時的很多畫家一樣,走出了國門,八十年代正好是海漂畫家盛行的年代,當時國內很多的藝術家都向往國外自由的藝術空間,可以更接近和學習一些西方藝術的理念。以當時余新志在國內藝術圈的知名度,有很多這樣的機會。當時一些國外的藝術機構邀請他前去辦展,都會因為出國審批手續太繁瑣或者根本批不下來而擱淺。

    然而,事情過去了二十幾年,中國的藝術市場已經有了更廣闊的前景和空間的時候,很多當年的海漂畫家又以各種形式回國發展,但他們卻又面臨著回國后的水土不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不是生硬的拼湊或嫁接,中國畫家只有根植于中國文化的土壤才會長得枝繁葉茂,所以當余新志回過頭去看看自己走過的歷程,他覺得自己在藝術道路上是幸運的,一些偶然或必然發生的事,成就了他的藝術,我們的一生中太多不可預見性的事發生,誰也不知道我們的人生十年、或者二十年后會是什么模樣。

    盡管這幾年來,中國的藝術市場已經在飛快發展和上升階段,但在很多方面還遠遠落后于西方一些發達國家。而像余新志他們這一代人,正好經歷了整個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變化,從解放初期到九十年代初期這段時間內,在這將近四十年的時間里,中國藝術市場的空白也沒有阻擋住真正喜歡藝術的人,余新志還記得,在北京還有個琉璃廠,有個榮寶齋,有那么一點文化藝術的氛圍,但在成都基本上沒有藝術市場這個詞,雖然當時他的畫也在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名勝古跡內的商店里有寄賣,但收入微乎其微。再說就算是在北京,如張大千,李可染等一些大畫家的作品價格也非常低廉,買家更是了了無幾。吳昌碩的畫,一般的作品也就是賣幾十塊錢,齊白石的花鳥畫更便宜一些。而在文革期間,古代書畫更是被作為破四舊的對象而被大量燒毀,書畫家們也淪為知識份子臭老九,身份和地位都得不到社會的承認,搞書畫的都是玩物喪志的敗家子,藝術作品根本不值錢。各地的老字號文物店,服務對象主要是華僑、外賓,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當時的買家也沒有什么投資意識,大都是單純的因為喜歡而收藏。

    到七十年代以后,國內一部分有較高工資收入的人群,還有一些對這書畫藝術有所愛好的地方和軍隊的中高級干部、文學藝術界、醫學界的名家才收藏一些字畫,但是價格也非常低廉。余新志記得,當時如果有人想找書畫家要一幅作品,送一瓶酒、一條煙就可以索取到一張字畫。在他的印象里,那時也沒有賣畫之說,誰要就送一張,書畫家本身也覺得是無所謂的事,從事書畫創作的人也沒想著靠賣畫養家,另外有工作維持生計。而當時書畫家的作品沒有價格,也沒有什么市場行情來定一個參考價,根據個人喜歡而定,一瓶好酒可以換一幅畫,幾句開心的話也可以換一幅畫,藝術家也是看心情看交情而定,這個時期的書畫家對中國的藝術是看不到希望的。

    1988年前后,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國門對外敞開,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等一些地區和國家的收藏家開始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于是一些古舊書畫,第一次有了身價,成了搶手貨,不管價格如何,幾百上千的變成了錢。余新志記得最清楚的是,在1996年的廣東一次書畫交易會上,他的一幅四條屏竟然賣了六千塊錢。這在當時的書畫市場上可以是說一筆大收入,這讓余新志看到了希望。但是就算在那個時候,也只能說是中國藝術市場的萌芽階段,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藏家,都對藝術品的價格沒有一個衡定的標準,于是買賣雙方根據自己的生活水平,經濟實力,眼光和修養以及對書畫的理解水平喜好,評估,出價收購,而賣家也是看人下碟,但要價都不高,經過討價還價成交。

    當時也有一些境外的藝術機構,想通過“包養”的方式簽約余新志的畫,承諾每年給他多少錢,但必須要按照對方的要求來創作,這對余新志來說,覺得純粹是扯談的事,藝術創作怎么可能是命題作文,那還要畫家干什么?最終因為藝術理念和對市場的理解相左而沒有達成一致。在余新志的意識里,生活可以清貧一些,但是不能讓藝術淪為金錢的奴隸。

    書畫從以前比較單一的愛好轉向藝術和市場更緊密的時候,余新志也曾困惑和迷惘過。其實早在八、九十年代他的作品就開始進入市場買賣。從最初的完全沒有市場,到一個一切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年代,藝術或者藝術家如何堅守自己的原則和操守?為了市場而妥協還是為了藝術而堅持?藝術圈的浮躁和功利是最讓余新志無法接受的事。可是現在有幾個人能安下心來做學問,藝術家每天忙于各種各樣的應酬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然后是各種媒體和拍賣會的炒作,中國的藝術市場不是單純的市場,有很多因素阻礙了藝術的正常發展,很多時候,畫家們心里也很清楚,但為了生存,又不得不妥協屈從。在一個物欲泛濫的年代,藝術家要置身世外,不受外界干擾也是不容易的事。對余新志來說,只能是堅守自己的最后底線,因為生活不只是活著,那是人跟動物最本質的區別。

    余新志愛竹、迷竹,也因畫竹而成名。他畫過成千上萬張竹畫,也寫過很多關于竹的詩文。

    《題朱竹詩》:世人畫竹涂墨雅/我寫青竹用丹砂/既頌新篁迎風展/枝枝葉葉暖風斜。     《題竹詩又一首》:鐵骨勁節兩清風/四季長青眾不同/不待顏色幾分艷/畫竹千秋筆墨功。《題竹雀畫詩》: 細雨晝忽破/新篁滿山中/鳥語竹林處/故園春意濃。從這一首首關于竹的詩歌中,可以看出余新志對竹的情感和喜愛。

    在《怎樣畫竹》一文里,他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告訴人們怎么畫竹,從用筆到用墨和構圖布局,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擁抱竹魂》一文中寫道:“不知是竹迷了我,還是我迷了竹,我常出沒于大渡河畔的水鄉竹林,廢寢忘食地寫生,還帶著干糧,爬上三千余米的峨山山頂,風餐露宿,觀看那桿如鐵,葉如箭的原始竹海,收集素材,千里之外的蜀南竹海也留下了我的足跡,那茫茫波瀾起伏的碧濤,把我帶進原始神秘的天然境地……我終于從萬竿幽篁之中找到了您的靈魂,繪出您的風采,我將一生一世擁抱您,與您共創人生輝煌。”也有人說他太固執,像塊頑石,所以他自取名號為“石竹齋主人”。他還記得多年前一個老師說過的一句話:畫畫沒有虛假的東西,得下苦功夫,功到自然成。所以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著,用一生的精力描述著他喜歡的竹。

    這世界上,任何看似極其簡單的事物,學起來很容易,但要做到極致卻非常難。比如畫竹,幾根竹竿再添上幾片竹葉,橫豎錯落,“人”、“個”、“介”字畫法,涂雅幾筆并非難事。然而,中國畫的價值并不是簡單的描形像物,是融入了創作者情感和靈魂的狀物述情。癡迷于竹的余新志把竹的靈魂畫進了他的畫里,他的性格也像那根根翠竹,寧折不彎。

    少年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曲折磨難,軍旅生涯里的鍛煉成長,生命歷程里經歷了太多的痛苦和折磨,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也許早就放棄了。因為有了堅持和夢想,人就也就有了頑強的生命力,也就有了余新志今天在中國美術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年年歲歲竹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藝術是永恒的。人生有涯而藝無涯,如今余新志已經年屆七旬,但他的生命力卻如竹子般頑強而堅韌,而他在藝術上的追求更是越發的精益求精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理论片|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男女拍拍拍免费视频网站| 好妈妈5韩国电影高清中字 | 被农民工玩酥了的张小婷|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 老阿姨哔哩哔哩b站肉片茄子芒果| 国产欧美日产激情视频| 91女神疯狂娇喘3p之夜|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 国产午夜手机精彩视频| aa级国产女人毛片水真多| 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男人操女人视频免费| 又黄又爽的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色综合|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一二区视频| 欧美巨大xxxx做受高清| 亚洲欧美电影在线一区二区| 男朋友想吻我腿中间部位|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 jux900被公每天侵犯的我| 思思99re热| 中国老熟妇自拍HD发布| 无码专区HEYZO色欲AV| 久久九九热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最近中文字幕网2019|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