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干
作者:
劉仁前 更新:2015-12-15 15:34 字?jǐn)?shù):721
夕陽西下,勞作一天,城里的工作人下班了。本就擁擠的巷道、馬路,越發(fā)擁擠起來。人們行色匆匆,指望著有一份寧靜、安謐。這刻兒,巷道、馬路上,做晚市的多起來,賣熏燒,賣爛芽豆,賣花生米,也有賣豆腐干的。
賣豆腐干,一只炭爐子,一只鍋,一個(gè)籮或盆,一張小杌子。鍋?zhàn)匀话苍跔t上,配了半鍋湯汁或油料。鍋上有個(gè)鐵架子,煮、炸好的豆腐干,置于鐵架上,爽、涼、賣;j或盆則用來裝白豆腐干坯子。小杌子,供賣豆腐干的坐。這種買賣,無需吆喝。豆腐干特有的香味,飄散開來,誘得人主動(dòng)上前問價(jià)、購買。賣豆腐干,邊炸、煮,邊賣出,趁熱。
豆腐干,有油炸的,也有湯煮的。
油炸豆腐干,香。只是在油鍋里時(shí)辰要適宜。過長,則老了。過短,則不透。老了,豆腐干咀嚼起來似有渣質(zhì),硬且難以下咽。不透,味道不入骨,吃起來“王觀”味。這豆腐干,黃豆磨成漿制成。鄉(xiāng)里人稱黃豆,為“王豆”。“王觀”味,便是黃豆磨成漿特有的味道,似腥非腥,不好聞。如此,口味便差了。城里人頗講究,飲食得衛(wèi)生。油炸豆腐干的好處,一目了然,看上去很是干凈。又經(jīng)油炸了,城里人很放心。
其實(shí),湯煮的比油炸的有味。湯煮豆腐干,辣辣的,又配了陳莧菜(左饣右骨)湯。老遠(yuǎn)聞到一股異味,不怎么好聞,唯這湯入得豆腐干,吃起來才有異香,下酒下飯。進(jìn)城打工的農(nóng)民,包了工程的瓦匠,均喜歡。臨晚,在小工棚里,扳上“二兩五”(小瓶裝酒),下酒菜便是熏燒、爛芽豆、湯煮豆腐干。這種煮法,正正規(guī)規(guī)的城里人亦喜買。莧菜(左饣右骨),本身倒無什特別,其湯竟有此種妙處,真奇啦。
晚市上有了豆腐干之類,家中便當(dāng)了許多。偶或有不速之客,天晚不好準(zhǔn)備,無妨,上得巷頭,花上拾來塊錢,買上幾樣下酒菜,便能應(yīng)付。油炸或湯煮豆腐干,少不得。
豆腐干,尋常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