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洋灣履新
作者:
青蚨 更新:2018-07-13 07:51 字數:3550
嚴大慶去洋灣就任,走的是官場程序,鎮里召開了三級干部會議,鎮長徐曉春主持,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浩宣讀了任命,亭都區副書記唐清華講了話,嚴大慶也做了發言,一切都是套路。
讓嚴大慶意外的是,他的師院同學朱曉菊居然也在洋灣。朱曉菊現在是洋灣的副鎮長兼任月河社區書記,嚴大慶只知道她是亭都區的共青團副書記,后來做婦聯副主席。
后來的班子碰頭會上,嚴大慶才了解到朱曉菊僅僅比自己早來洋灣一個月。
朱曉菊是嚴大慶師范時候的同班同學,她是市區人,讀書時她是走讀生,早晚都回家了,和住校的學生接觸不多,那時候同學間的交流不象現在的學生這么頻繁和方便,而且還是有點男女有別的,那時候學生沒有手機,談個戀愛還要靠傳紙條。朱曉菊畢業后沒有做教師,而是進了亭都區團委。她也知道嚴大慶的經歷,只是平時交往和接觸也不多,她不喜歡主動和同學套近乎。
嚴大慶也知道朱曉菊在亭都區婦聯,只是沒想到她也來到了洋灣。
那時候,她是我們班花。嚴大慶告訴大家。
朱曉菊身材勻稱,眼睛明亮有神,齊耳短發,有點想新聞主播的氣質,只是有點冷峻,女公務員的特征比較明顯。
看來朱鎮長是嚴書記的夢中**哪。徐曉春一句話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那倒沒有,我有自知之明,那時候我印象最深的是,曉菊同志下課后偶爾會去操場打排球,大多會在琴房彈鋼琴,你們知道嗎,那在我們眼里那是可望不可及的藝術,我們這些鄉下來的孩子當時見到像她這樣的城里女生很自卑的,我敢肯定,四年里跟她說話沒超過四句。
現在,她想跟你說話,還得看你有空呢。鎮長徐曉春的語氣似乎有調侃的味道。
那也不是,我就是個農村干部,能有機會與大家一起為農村服務,也是緣分,大家有話盡管說。嚴大慶停頓了一下,環視了在座的各位后繼續說,說到這里,我跟大家打個招呼,我這人性子急,你們以后匯報的時候長話短說,說重點,不能顧左右而言他,我這人不喜歡打誑語,也不喜歡猜謎語,直截了當,有一說一,實事求是,也希望大家以后在會議上聚焦問題,突出重點,講實情,說實話,提出問題簡潔明了,直奔主題,回答問題直截了當,不打官腔。然后他轉頭對徐曉春說,你是老哥,經歷和閱歷都比我豐富,我有不到的地方,希望你多提醒,拉拉袖子,咬咬耳朵。
徐曉春笑笑,說大慶書記客氣了,你在月河的時候,可是全市有名的明星書記,我老徐在洋灣也是最后一站了,我這年齡還有幾年就二線了,我陪你弄一屆,只要是工作上的事,我一定盡力配合。說完,他把大家逐一介紹給了嚴大慶。
嚴大慶說,我初來乍到,不能下車伊始,對洋灣的情況不是很了解,想了解一下大家目前的工作。
徐曉春說,既然朱鎮長跟嚴書記是同學,說就從月河先開始吧。
嚴大慶不知道徐曉春這是什么目的,看了一眼朱曉菊,說那朱鎮長就先說吧。
朱曉菊清了清喉嚨,說我也是剛到洋灣一個月的時間,目前主要是落實精準扶貧計劃,摸排對象工作已經結束,現在是在公示階段,全社區扶貧對象,貧困程度,貧困原因已經基本摸清,下一步是針對性的落實扶貧措施,臺賬記錄齊全,準備迎接上級驗收。
大家以后匯報不要說“基本”,“大概”,“差不多”這類詞語,既然是精準扶貧,用詞要精準,我不想聽到模糊的概念。全社區有符合識別標準的貧困戶多少戶,特困戶多少戶?嚴大慶打斷了朱曉菊的匯報。
顯然,嚴大慶對朱曉菊的匯報不是很滿意。
對照識別標準,我社區共有貧困戶35戶,特困戶10戶,主要致貧因素有四個,一是因患重大疾病,二是因為缺乏勞動力,三是因為供養小孩讀書,沒有收入來源,四是土地大面積受災,缺乏資金再投入。
朱曉菊在嚴大慶提示后的回答更為具體。
好,時間關系就不具體說了,把制定的對策和措施回頭報我辦公室來。嚴大慶說。
接下來,各人就分管的領域進行了匯報,因為有朱曉菊的例子,大家在匯報的時候都回避了模糊的詞語。
正陽社區書記李家棟與嚴大慶就徐芳嬸娘的事情通過電話,他分工的正陽社區,也就是原來的正陽鄉嚴大慶比較了解,在月河的隔壁,和月河一樣是個純粹的農業鄉鎮,大家主要以養蠶和種植水稻為主。李家棟的匯報是關于穩定與治安,基層黨建工作,也是泛泛而談,嚴大慶沒有聽到想要聽到的內容。
趙墩社區書記叫谷家干,他匯報了當前工作就鄉村振興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大力發展旅游,二是在著手調研農產品的深加工。
趙墩這個地方有兩樣東西比較有名,一是菊花種植,二是平菇栽培遠近聞名,嚴大慶知道,谷家干所說的農產品深加工就是這些,一句半句也說不清楚,他也就沒細問。
嚴大慶想聽到的關于拆遷的事情,沒有人匯報,于是嚴大慶就問,大洋村拆遷的事情到什么進度了?
這事情是我抓的。坐在嚴大慶旁邊的徐曉春說,聲音雖然低沉,但雄厚而有力。
現在到什么進度了?上次那批去市政府集訪的群眾有什么安置措施沒有?嚴大慶問。
現在按照既定進度有序進行,至于那些人,現在的方案還在醞釀之中,黃區長沒走之前,專題研究過,但沒形成具體方案他就走了,現在嚴書記來了,這問題再研究,我相信很快就會解決的。
徐曉春的語調不疾不徐,顯然在賣老資格,嚴大慶也知道他資格老,這人做過多年的區長秘書,做過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后來到亭都工業園區當副主任,半年前到洋灣當了鎮長,當時書記由副區長黃大明兼任,按照道理來說,由他徐曉春接任書記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組織上偏偏讓嚴大慶來了,至于徐曉春為什么沒有能順利坐上書記的位置,在官場浸淫這么多年嚴大慶猜測,這其中定有緣由。
嚴大慶看了一眼坐在他旁邊的徐曉春,心想這事怨不得我,既然我來了,我就得挑起這個大梁,不過,這人首先要團結好。他轉過身對徐曉春說,徐鎮長,這事我看拖不得,回頭我們再研究一下,盡快落實。
徐曉春也看了嚴大慶一眼,點了一下頭,說大家該匯報的都匯報了,下面請嚴書記給大家講講。
大家都匯報結束,嚴大慶聽到最后,也沒有聽到自己想要聽到的東西。他說,大家都說完了,那我就說說我的個人感受,提起鄉鎮干部,外界的印象就是粗暴執法,吃飯打白條,權大于法,從抓計劃生育開始,就在老百姓中留下了陰影,許多影視里或者媒體上的有這方面的負面宣傳,憑良心說,現在我們的鄉鎮干部素質已經大大提高了,也有許許多多的一心為百姓著想的好干部,但今天大家的匯報我并不滿意,大家捫心自問一下,你們誰提出老百姓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們做什么,當前的農田里需要什么措施,有那些新的農業技術需要推廣。我聽到的都是對政策的落實,迎合上級的檢查,精準扶貧也好,基層黨建也好,工作是需要的,但同志們,我們是農村干部,心里要時刻想著農民,農業,我覺得今天許多的農村干部的責任感,相較于過去有所降低,過去有許多干部還是住在鄉鎮,甚至家在農村的,對農民、農業有感情,知道為農村做點事,為農民做點事,現在不少人離農村遠了,離農民遠了,不少人做的工作就是為了迎合上級檢查,或者落實上級的政策,說句實在話,這些人政策都落實不好,因為他不了解農業,不了解農村,與農民沒感情,農民也不愿意與他打交道,這樣的人是不適合在農村工作的。在座的各位還有誰是家在農村的?我估計沒有。
說完這句話,嚴大慶環顧了在座的,果然沒有一個人抬頭。
當然,這不是我們洋灣一個鎮是這樣,這是一個普遍現象,農村干部不了解農村,沒有農民朋友,不注重農業生產,他們的工作就是按照上面的精神加以落實,不能因地制宜,區別對待。農村不同于城市,農業生產受到地形土壤,氣候等因素影響,不能一張圖干到底的,中央出來的只是一個方向路線,執行中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我的意見是現在洋灣旅游區的拆遷工作暫時先停下來,當前首先要解決的是那些無房戶的安置問題,旅游區的建設還是要進一步規劃,高質量的規劃是景區長遠發展的基礎,工作的重心要想辦法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當然了,發展旅游也是提高收入的手段。
那恐怕不行吧,開發公司跟政府有合同的。徐曉春說。
什么合同?省財政廳陳處長房子強拆事件沒有破案之前,一切開發工作全部暫停,我們搞開發,必須要在合法的基礎上開發,在需要開發的地方開發,建立旅游景區,這事是好的,但我覺得不一定要拆遷那么多,據我了解,鎮里是請了專家進行了規劃論證,不能因為建景區,就把老百姓攆的沒地安身,這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所有的工作,就是為了讓百姓生活的更好,更加舒適,更加安逸,更加富裕,城市建公園是這樣,農村建景區也是如此。
道理是這樣的,,我會后通知他們。徐曉春說。
嚴大慶說,不但現在要停拆,更不能把已經拆了的人趕到城市里去,現在好多種糧人變成了吃糧人,土地被征用了,舍棄鄉村小家主人不當,勇當城市街區流浪人,到處打工,這里面有人是迷失方向,或利于崇拜,或利于迷信,但我們不能成為一種力量去催逼他們如此這般,相反,我們應該鼓勵跟多的有文化年輕人來建設家鄉,回報家鄉。
徐曉春說,嚴書記的工作思路新是出了名的,我們按照你的思路和步驟執行,恐怕先要跟區里匯報一下,萬一區里不同意我們就被動了。
區里的工作由我去做。嚴大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