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史靜苦練基本功(三)
作者:
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3-26 11:53 字數:2197
史靜一開始學著新鮮,后來居然慢慢上癮了。她相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她自己也沒有料到,英語會成為她日后吃飯的家當,她自己會逐步成長為江州市區頗具知名度的英語教師。
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有一天居委會吳主任突然跑上門來神秘兮兮地問她母親,聽說你家史靜經常有事沒事嘰里呱啦的,學外國人說話?
她母親承認不好,不承認也不好。承認吧,不知道會帶來什么后果;不承認吧,今后真有什么事,是自己說謊在先。于是她就裝聾作啞,含含糊糊地應酬著,等到打發走了吳主任,她的心臟還在撲騰撲騰地跳著呢。
跟外國人的事掛上鉤,非同小可。什么敵特啦,里通外國啦,叛國啦等等,雖然令人有點莫名其妙,但無論掛上哪一條罪名,不是傾家蕩產,就是家破人亡,誰人能夠承擔?
吳主任階級斗爭覺悟高,緊緊繃著階級斗爭這根弦,或者說她是高度負責,為了確保轄區平安。但她并不是要來抓現行,做文章的。既然群眾有反映,作為干部,了解一下情況,還是十分有必要的,以防萬一吧。都是老鄰居,老臉色,誰家的底細還是有數的。史家是一個本分人家,男女主人都是吃的技術飯。
母親告訴史靜,讓她注意一點,千萬千萬不要惹出什么麻煩來。
史靜只是淡淡地一笑,說,下次吳主任再來,你讓她等我下班的時候再來。她考慮了幾條理由,準備與姓吳的主任理論理論,可是后來人家沒有再來,史靜的理由沒有用上。史靜的母親卻提心吊膽了好長一陣子。
若干年以后,吳主任代孫子找到史老師補英語。史老師笑著順便問了一句,那一年,你來我家調查我“學外國人說話”的事情,你還記得嗎?
吳主任顯然早已忘了一干二凈了。有嗎?沒有吧?唉,不管有沒有,反正現在是必須“學外國人說話”的了。史老師,拜托,拜托了。有情后補,有情后補噢!
史靜大度地笑笑,對方都老奶奶了,沒有什么可計較的。如今這個社會,如果真的要計較過去的事情,那就永遠沒完沒了,天下就沒有太平的時候了。
這一晃,史靜來文工團已經六年,坐上領舞的位置,離開獨舞僅一步之遙了。每每有她領舞的節目,觀眾反響熱烈,常有人后臺送花,指名道姓送給領舞的史姑娘。觀眾一致看好,她今后就是市文工團的臺柱子。
史靜既高興,又煩人。有人要親自把花送到她的手上方才罷休,還有更煩人的事,在史靜上下班的時候,時有幾個少豪恭候在文工團大門外,為的是一睹史靜芳容。
那時候好像沒有追星一說。有男性青少年說是等著看女演員,不是流氓,就是地痞,或者是別有用心的人;而女性青少年更是沒有人說是等著看男演員,起碼公開的沒有。
每遇有“不三不四”的男性青年(史靜語)裝模作樣地在門口徘徊,史靜立馬屏氣凝神,目不邪視,耳不妄聽,下意識地加快進出的步伐,就像那些在T臺上走貓步的模特,目不斜視,表情內斂。
她記得古訓,“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一來,則更讓她的身材平添一種別樣風韻,該挺的更挺,該凹的更凹,她的眼神,顯現出一種慍色和不屑,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樣子。
她在舞臺上可親可愛的形象了無蹤影,有的只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冷美人的形象。
那些少豪們本來蠢蠢欲動的,心里先自涼了三分,有想上前搭訕的,不免膽怯。還有的人,個子都沒有史靜高,一見到史靜,自慚形穢,立馬逃之夭夭。總之沒人敢糾纏騷擾,尋釁滋事。那時的正派人是不屑追星的。
文工團內部的大姐小妹們多數為她叫好,也有嫉妒的,也有不屑的。
史靜后來每每與文建國談到這些令人驕傲的往事的時候,是既矜持又得意,也嘆息,可惜當時沒有一位真正的白馬王子出現。
建國則說:“慶幸,慶幸!幸虧沒有。否則的話,老夫下半輩子不就是孤家寡人了?”隨即他吟詠西漢宮廷詩一首,“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史靜聽得十分熨帖,嘴上卻說,你以為跳舞除了風光,還是風光啊,可以說,我吃的苦是你沒有經歷過的。我常常苦得流淚,在練功的時候就想哭,可又不敢哭。因為練功的時候講究一個“精神意念”,生怕事倍功半。那就只有練功以后偷偷地哭,哭完了再練。
比如劈叉——橫劈叉和豎劈叉,明明是疼得要命,還得往下壓,越是疼,越是要壓,等你壓得不疼了,就說明你練到家了。
建國心想,不是你的苦,我沒有吃過,而是各人吃的苦,不盡相同。當然我無需解釋,多少年了,沒有人聽她訴苦,我再不讓她訴苦,要我何干?
建國讓她繼續說,可她不說了。“唉,說了也沒有用。當初我最需要有人聽我傾訴痛苦的時候,你,文建國上哪兒去了?”
建國也跟她瞎掰上了,“想當年,我曾經到文工團偷偷地看你練功,可我不敢喊你啊!你說我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不務正業,跑去看女孩兒跳舞練功,我還是好學生嗎?”
“此話當真?”史靜很認真地問。
“那當然,你聽我說過假話嗎?”
“呵呵,文建國啊,文建國,我不知道你這么壞?”史靜也跟著玩起了神經(她已經聽出了破綻),“其實有一年我興致勃勃找到了付家村,有一個大媽告訴我,你這么一個漂亮的姑娘來找文老師干什么,他已經結婚了,你可不要影響到人家的家庭噢!你說掃興不掃興?”
“那是哪一年?”文建國隨口一問。
“嗯,我想想,”史靜說,“哪一年?反正就是你結婚的那一年唄。”
“哦,是1977年。”文建國一本正經地說。
“對,就是1977年吧。”史靜就坡下驢。
文建國又立馬改口:“錯了,是1967年。”
“1967年,嗯,也差不多吧?”史靜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跟著建國后面瞎扯就是了。
哈哈!哈哈!兩人都是哈哈。不管真假好壞,反正他倆以過去的生活為話題的時候,已經是無話不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