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建國西藏支教(三)
作者:
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4-22 18:07 字數:2251
等到改革開放的時候,建國曾經琢磨過“富不過三代”這句話,這似乎是中國特有的“千年魔咒”,為什么呢?可能是,也許是,大概是——變化太大太快了。建國也吃不準。至于是什么“變化”,他沒有那種理論水平,他說不準,也說不清。那就不說,那是理論研究工作者的事情。
火車經過三夜兩天的長途跋涉到了甘肅柳園,藏友們下車休整一天,并改坐汽車。柳園到拉薩還有1846公里,那時的公路,那時的汽車,唉,怎么說呢,一言難盡啊!
柳園是連接甘、青、新、藏四省區的陸路交通樞紐,其實也就是戈壁灘上的一個驛站。文建國和他的藏友們下了火車,就感覺到西部地區的曠野和荒涼。
天空一碧如洗,陽光很奢侈地籠罩著大地,天高氣爽,早晚溫差很大,而這時的江南正是一年之中最難過的酷熱暑天。
有人感覺到一個字,就是“爽”;有的人太“爽”了,開始口干舌燥,開始鼻腔流血。于是有人又開始擔心,這才到了甘肅,海拔才1800米,萬里長征還沒有正式起步呢,過幾天正式踏上青藏公路,海拔越來越高,那往后的日子怎么過呢?
有帶隊的領導提醒:吃飯不能飽,下車不能跑,睡覺枕頭高。那天領導說的時候,大家像聽話的孩子,一個個背兒歌似的跟著哼了一遍,很好玩,就記住了。
在柳園,文建國給曉霞發出一張明信片:付曉霞你好!你的禮物,我照單全收。隨后幾天我們將順道參觀游覽天下聞名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畫”和陽關、玉門關,然后正式踏上青藏公路。等到達目的地以后,再給你寫信。致禮!
明信片投入郵箱,建國想象,曉霞收到明信片的時候,肯定露出會心的微笑,甚至喜形于色。呵呵,“全單照收”。文建國已經被你的似水柔情所淹沒,繳械投降了。
兩部大客車從柳園出發,大家一邊適應高原生活,一邊游覽參觀敦煌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陽關、玉門關。
對于莫高窟,大家都是門外漢,至于陽關和玉門關也僅僅是通過比較熟悉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和“春風不度玉門關”兩句古詩知曉的。
無論是陽關,還是玉門關,登高遠眺,精神不得不為之一振。大漠戈壁荒涼寂寞,卻也雄偉壯闊,好像自己的胸懷也隨之可以雄偉壯闊起來。“勸君更盡一杯酒”“羌笛何須怨楊柳”,那種豪邁蒼涼悲壯的恢弘雄放氣象,文建國難以想象難以抒懷。
援藏老師的車隊(其實也只有兩輛大客車),逐步向南偏西前行。
從格爾木、昆侖山、再到五道梁。從緯度上說,江南的老師從北緯31°N,北上至北緯40°50′N的柳園,現在則開始向北緯31°N回歸。橫向則從東經119°,跨越了25°經度,至東經94°。
記不清車子路上跑了幾天了,那天傍晚,有通知說,大家堅持一個晚上,就在車上過夜,連夜沖過“五道梁”,突破唐古拉山口,明天早晨就是云開日出艷陽天了。
呵,看來今天夜里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了。聽聽,還是挺激動人心的,像進軍的號角,像勝利的號角。同志們沖。」ハ鲁情T,打進城去!
五道梁的海拔,在青藏公路線上不是最高,但綜合海拔、地勢、空氣、土壤、植被等諸多因素,其空氣中含氧量卻是最低,被認為是青藏線上最困難的地段,視為生命禁區,很容易發生“高反”。故有民謠曰,“到了五道梁,不認爹和娘!
人算不如天算。本來援藏老師的車隊準備一鼓作氣沖過五道梁的,可文建國們坐的這第二輛車,偏偏就在這節骨眼上拋錨了。好的是不遠的地方就是兵站,只有先下車到兵站過夜休息了。
文建國一下車,即開始嘔吐,一步一步捱到土坑上,就沒有了知覺。他委實想不起來,那天自己是怎么走到兵站,又是如何度過那一夜的?有沒有想到父母,有沒有想到付曉霞?一無所知,一片空白。
第二天早晨被叫醒,上車,出發。文建國想想都后怕,對人生,對人的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那一夜如果就這么光榮了,算什么呢?青藏線上從此多了一座墳塋,若干年后長滿荒草,再過若干年就是戈壁灘上一抔土丘。關鍵的是還沒有為援藏支教作出貢獻,還沒有為藏漢友好關系的發展添磚加瓦,就這么掛了?
這是文建國多慮了,后來他知道,這種現象只是身體健康的青年人正常的生理反應而已,屬于正常的“高反”,不足掛齒。否則的話,那光榮的人豈不就太多了。
就在文建國幾乎不省人事的當天夜里,有藏友的故事卻讓人感動著,文建國是在第二天聽別人說的,也是聽當事人自己吹牛吹的。
有位周姓體育老師,身體棒棒的,他一路上精神飽滿,上下車他幫著別人拎包(多數人怕動),不時地哼唱個《路邊的野花不要采》的小調,充滿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第二部車子壞了以后,周老師奉命搭乘過路車輛,去追趕跑在前面的第一部車,再偕車返回,兩部車子的師傅一起將第二部車子修好。周老師幫著打下手,拿錘子遞板手,送茶點煙,忙得不亦樂乎,居然沒有絲毫的高原反應。等到車子修好了,兩部車子一同進發。
周老師在六十個藏友里面,一夜成名,名聲大噪。
當天夜里睡在兵站里的文建國們,則一個個像死豬,不知今昔是何年。以后有人到西藏旅游,說怎么苦怎么苦,文建國只是笑笑。我們援藏吃的苦,呵呵,現在的人是受不了的。不過,話又說回頭,現在的西藏也沒那么苦了。但真正的苦,是高原反應,這又是無法改變的苦,是任何物質條件無法改變的苦。
以后文建國到西藏旅游,就曾經看到一個大姑娘剛剛下了飛機到了拉薩,躺在賓館大廳的沙發上肆無忌憚地大聲哭叫,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去!
要回去,也得等第二天的飛機。磕憔徒邪,其實越叫越難過,消耗氧氣啊。所以呢,不管援藏的同志是懷揣什么目的,僅僅憑這一點——在高原缺氧的環境中,堅持兩年工作,所有的援藏人員都可以接受世界上最崇高的敬禮!
到達目的地以后,文建國算算,從在江州坐上火車算起,到到達援藏的學校,路途上前后一共折騰了29天。援藏24個月,這不已經去掉了二十四分之一了。
時間說快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