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王濤同學摻沙子(三)
作者:
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6-27 22:29 字數:2374
學校組織春游,李老師和她的學生還有一番有趣的對話。
先是有同學小聲嘀咕,“又是南山,又是南山,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去過N次了。”
“反正不是金山,就是浮玉山,最多也就是南山。”有人附和。
“我看干脆就到北固山算了,又近又小,讓我們重溫小學一二年級的舊夢,一個小時完成,然后打道回府,回去睡大頭覺。”有人發泄不滿,大膽地提出個人見解。
“李老師,您說我們可以不去嗎?”
“同學們,你們說我們都不去會怎么樣?”有人附和,還頗有煽動性。
現在的二(五)班越來越民主了,什么事情大家都可以指手畫腳,李老師見怪不怪,但她還是要想出法子來提高他們參加春游的“雅興”。
“平時你們都說,七進六出,整天關禁閉似的,憋得慌。現在帶你們春游,又不愿去了?唉,你們真讓我太為難了。”李老師說得很知己的樣子,好像遇到了一個重大問題,只有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幫助才能解決。
“不是不想去,只是南山早已玩厭了。”說話的同學口氣已經婉轉多了。他們可不想過分為難子媛姐姐。
“玩厭了?噢,大家對南山了解多少,請哪個同學背兩首南山的詩詞給我聽聽。”李老師趁熱打鐵,玩起了激將法。
“那我們請假,就說身體不好,我們要補覺!”
“想睡覺,我同意。以后課間大家都伏在桌子上睡覺不就得了。上課也可以睡,只要不打呼嚕就行,為什么要在春游的時間睡覺,那不太可惜了。春光明媚,舒筋活骨,放飛心情,多好!”李老師現在和大家說話,表面上很客氣很輕松,但往往是先揚后抑,以退為進,搞得同學們不明就里,不知她說的是真話還是玩笑話。
她見大家不作聲了,又覺得對不起大家,只好又安撫起來,“這樣吧,這次我們先到南山,組織得好呢,下次我帶同學們到外地春游。”
“李老師,我們在您手上還有春游嗎?”大家知道初三沒有春游。
“哦,對不起。老師的意思是旅游,比如說,等升學考試以后怎么樣?”李老師一時大意,顯然說漏嘴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真的假的?”有同學興奮地問。
“老師騙過你們嗎?”
又有人緊跟著問:“那您說到哪里?”
“現在保密,就是我剛才說的話也統統保密,怎么樣?”
“那好吧,我們李老師說話向來算數!我們當然也會相信的。”
李老師相信她的學生不會真的不去。同學們呢,也不計較她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大家磨磨嘴皮子,把想說的說了,心里舒服。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們跟著你李老師就是了。
春天的南山,鳥語花香。前幾天,李老師找到幾首關于南山的詩詞打印出來給全班同學,現在同學們已經習慣了她這種附加條件的做法。為什么不呢,李老師的良苦用心不全是為了我們?
來到南山腳下,每個男生都在爭搶王濤,希望自己能夠背著王濤登上山頂。李斌則像個護崽的老母狼,任是誰也不讓。誰搶,他就跟誰急,還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幫助小組的組長,一切聽我安排。
李老師意暇甚,站在旁邊“坐山觀虎斗”,一直等到李斌真的要和別人翻臉了,她才發話:“李斌同學,還有我呢,我提個小小的建議怎么樣?”
李斌不好意思了,摸著自己的腦袋傻笑,好像意識到自己也太把村長當干部了。
“今天讓李斌小組的三位同學徹底放松放松。來,李軍,今天由你負責,大家輪流抬,不方便的話,就背著王濤上山,我們一定要讓王濤和大家一起登上南山。好不好?”
然后她又轉向李斌,你們小組的幾個同學和我一起打前站,比比看,今天是誰第一個到達山頂。
“陳來娣你壓陣,你必須是最后一個登上山頂,注意全班的安全。” 末了,她又不忘關照一句,“一個不能少!”
不用說,二(5)班第一個登上山頂的是李斌。有一個同學沖在了他的前面,他硬是把人家拽了回頭,非得讓他第一個上。等大家證實了他是第一以后,他又返回來,攙著拽著拖著李老師一同登上了山頂。
登高望遠,整個江州城廓一覽無余,但大氣層面不太駕事,號稱城市山林的江州主城區一派霧朦朧霾朦朧。李子媛不動聲色地搖搖頭。
她招呼李斌,“你起個頭,把南山的詩背誦幾首,為全班同學打打氣!特別是那幾個女生,你看,她們快要爬不動了。”李老師指指落在最后面的幾個女生,還有李軍王濤他們。
這時候的李斌當然也想對著下面的同學大吼幾聲,可是李老師讓準備的幾首詩,他一句也不會背誦,但他靈機一動,雙手隨即窩成喇叭狀,放聲喊出來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有同學叫道不對不對,李斌不理不睬,重復了一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山上的同學一起附和著他,又是一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聲音由近而遠,悠悠揚揚地響徹了整個南山山脈。
李老師笑他是個小滑頭,同時也表揚他隨機應變能力強,此情此景引用杜甫的《望岳》,也算是恰到好處。
李斌面露得意之色,李老師又故意拿捏他一把,說,你就把這首小詩全文背出來聽聽?
“啊喲崴,李老師,您老人家這是哪壺不開拎哪壺哇!”李斌也不生氣,仍然神氣活現的。
“來來來,我們一起背誦描寫南山的幾首詩。清,汪懋麟《竹林寺》。”李老師啟發先上山的學生齊聲背誦,“潤州到處皆幽絕,最愛城南古竹林;…… ”
“第二首,北宋蘇東坡的《游鶴林寺》:郊原雨初霽,春物有余妍。……”
二(5)班的同學全上來了,全部加入其中,聲音越發響亮。
“還有最后一首,是清朝郭野的《試珍珠泉》。我們歡迎王濤同學一個人給我們背誦怎么樣?”李老師又出題了。
王濤是由李軍背著最后登上山頂的,15歲了,才第一次“爬山”。山,水,孩子們一切樂此不疲的大自然,電影上電視上讓他心馳神往的大自然,都曾經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今天終于登上了山頂,他還沉浸于極度興奮的狀態之中。他扶著椅子站起來,先對著李老師鞠了一躬,才開始吟誦:“秋云沉碧古苔綠,風激珠光流萬斛。 ……可能一勺分嘗后,還我聰明似少年。”
雖然他的言語不夠流暢,有些地方咬詞不準,甚至含糊不清,但他仍然一字不落地背全了。
“可能一勺分嘗后,還我聰明似少年。”全班同學統統學著王濤的腔調,放聲吟詠,把最后一句重復了三遍,連李老師也情不自禁地跟了上去。
南山山頂上,整個二(5)班笑得稀里嘩啦,瘋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