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進軍延生訴衷腸(二)
作者:
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8-05 15:18 字數:2347
葛一芃從一線上退下來以后,領導并不與她計較,只要她每天能夠點卯,做點領導交辦的應急事務就行。
有些領導對她還比較同情,只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必須與上頭保持一致。群眾中間也是褒貶不一,但因為她的存在,已經不對任何人構成任何威脅,也不給任何人增添任何麻煩,獎金待遇上也從不提出任何要求,所以一直平安無事。
她說自己廢了,不!她說自己是“被”廢了。她還舉例,講“四五事件”,講林昭烈士、張志新烈士,講陸蘭秀、李九蓮等等。她講的幾個人全是女性,全部被“專政”了,有的人死得很慘烈。講來講去,其實就是對自己被“廢”,一直耿耿于懷。她堅持自己不錯,我就是死不悔改,歷史會還我一個公道,即使我等不到那一天。
她說,第一次是幸運的,但是以父親病故為代價的;第二次,令人莫名其妙。如果父親還在,情況可能不一樣。不過我不稀罕。
文建國對她講的幾位烈士不完全熟悉,但對張志新和林昭是基本了解的。她葛一芃同志十多年來就是以這一些英雄人物為支撐的?一芃能成為英雄嗎?建國的概念很模糊,不置可否,真的說不準。誰知道呢?
中國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他也無法向葛一芃說清,今后會不會還有張志新和林昭式的人物產生?最好不要有產生的動因,如果有了動因,肯定還會有“張志新”“林昭”出現的。這也是我們的黨為什么會在艱難挫折中不斷地發展壯大,不斷地有苦難,但還是不斷地走向輝煌的原因。
他只能是希望,憑著樸素的知識分子的良心,衷心地希望——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要發生,或者不要經常性地發生,當幾億人,十幾億人異口同聲的時候,忽然有一個權威的聲音說,原來的一切都是假的,事實是怎樣怎樣的。
吃蒼蠅,吃一次已經足夠讓人銘心鏤骨,還多次吃?做人做到這個份上,真正是沒意思了。人還是人嗎?
文建國對一芃講的,無法加以評論,還是用進軍前面說的那話,“姑且聽之吧”。也許沉默是最好的應對,這正好就是文建國本來的個性。不多話的人有一個好處,別人習慣你不多話,所以別人也不指望你多說話了。
葛一芃的女兒馬葛蘇姍早已在江州市區成為一個少兒優秀代表的品牌。她的長相自不必多加敘述,一句話,頭發皮膚骨骼身高身腰無可挑剔,一顰一笑,人見人愛。她不僅僅是學業優秀,而且體育文藝全能,特別是一口純正的普通話,還略帶京腔。讀小學的時候,她在全市小主持人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并獲得全省一等獎第一名,從此名聲大噪。
葛一芃曾經奇怪,女兒的普通話好,不奇怪,奇怪的是她的京腔從何而來?因為那京腔讓她很不舒服地想起了馮市長。
一芃罵自己太敏感了。一想到馮市長,一芃的感情就十分復雜,她無法表達,馮市長的出現于自己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葛一芃知道,女兒蘇姍脾氣古怪起來的時候,九頭牛也拉不回。一芃對蘇姍的脾氣,是喜憂參半。她半是調侃,半是驕傲地說,和我自己一個德性。她從不在外人面前說女兒半個不是,要說脾氣古怪,不也是自己的遺傳;她也不說女兒有多優秀,優秀不優秀,別人不都看得見嗎。但她與進軍和建國說了。
女兒是一個優秀的人才,她自我感覺良好,有時候脾氣不免倔強(隨我),一芃才更加舍不得讓她受到一丁點兒的委屈,方方面面給女兒以最大范圍的呵護。針尖對麥芒,有時必然有一方是要折斷的,她是寧愿自己受委屈,也絕不讓女兒受到絲毫的傷害。女兒是她目前的唯一。
蘇姍也有自己的苦惱。她的同學一般認為她有個幸福的家庭,人長得漂亮,方方面面又很優秀,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可她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體會出父母婚姻早就破敗的端倪。目前她正處在少女的叛逆期,一有風吹草動,一發現蛛絲馬跡,就會引發出她的極端情緒。
蘇姍平時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多,跟母親自然就親近得多。而她的膚色和臉模子與父親又是那樣的相似,且父親還是局長,是社會名流,又讓她不能不親近父親。
一芃最擔心就是,不管自己平時在女兒身上付出了多少,要讓她最終作出選擇,恐怕總是一個兩難的命題。搞不好,一家子三個人都要受到傷害。這也是一芃將離婚的事情一擱再擱的重要原因之一。萬萬不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以犧牲女兒為代價。這是她今后選擇婚姻的底線。
葛一芃很想請建國出面,做做蘇姍的思想工作,她完全相信建國的能力和水平。
蘇姍對文建國的印象很好,說他是具有書生氣質的領導,與自己的父親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類型(蘇姍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建國一手張羅的最好學校,最好老師)。但那樣一來,建國就必須是以攤牌為前提,將一切前因后果告訴蘇姍。
否則,一旦蘇姍提出問題,建國不能幫助自圓其說,反而讓文建國里外不是人了,今后就做不了“建國舅舅”了。
文建國聽了就表示,不會輕易同意開口的。事關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謂是天大地大,“悠悠萬事,唯此為大”。
一芃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時候,其實很想哭,因為一切都是未知數,而且不是自己一人可以決定的。但是她沒有哭,雖然在進軍和建國面前可以哭,他們不會笑話我,他們只會更加同情我。可我為什么要別人同情呢?自己做事,自己擔當。今后注意不就行了!
一芃講完了,喝酒。
進軍接著說。
進軍與趙招娣生下老三廖仁的第二年,又如愿以償,生下了姑娘廖荷。真的是按照進軍的想法,“天”“地”“人”“和”齊全了。平時老大廖天不在家,他就請前妻趙妮每個周末帶廖天過來,好讓兄弟姊妹四人團聚,趙妮也正好看看廖棣。
趙妮開始有點別扭,時間一長,也就順其自然了,何況自己也想著廖棣呢。有時她也在進軍這里吃頓飯,她會主動帶一點小禮品,四個孩子都有。
進軍自然不會虧待她,從她說話的話音里,聽出她的需要,當天就想方設法給予滿足。進軍也勸了她幾次,趁著還年輕,早點重新組織家庭。可趙妮實在沒有心情,有一次她把話說到底了,我如果愿意再找一個,我當初就不會輕易地和你平和地分手了。謝謝你,進軍!
趙妮這句話說到底了。進軍當她的面感嘆,真是一個怪女人!從此進軍也就不再理會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