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文巽善駕鶴西去(一)
作者:
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9-14 09:33 字數:2017
父親走得安詳。如果三年前,他沒有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是否會走得如此安詳?如果那枚紀念章早已頒發,也許他老人家的歷史,以及我們家庭的歷史,都可以改寫。——文建國寫作筆記摘錄
建國的父親文巽善走得突然,卻又是十分的安詳。正是驗證了那句俗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那天晚上,建國準備睡覺了,他習慣性地問父親還有什么需要。文巽善示意建國抱他上床,他睡在躺椅上已經有一個星期了。睡躺椅是他自己的主張,為的是讓建國和傭工照料他的時候更方便一點。
父親自從三年前患上帕金森之后,精神狀態急轉直下,且日漸消瘦,如今已經骨瘦如柴。三天前,建國要送他上醫院,他堅決不肯,斷斷續續地表達出,不要折騰,讓我壽終正寢的意思。
建國抱起父親,就像以前大家唱得挺歡的那句,“它輕輕地一抓就起來!”想到這兒,建國感到好笑,感到一絲凄涼,又覺得有點不恭,趕緊斂起笑容。
父親的帕金森來得突然,其實并非突然,而是建國平時照料不周,觀察不夠導致的結果。父親在醫院住了小半年,傭工換了六個,最后一個傭工,父親和建國感覺不錯,可以長期雇傭,就加了工錢帶回家來了。
如何聘請服侍老人、病人的傭工,現在是城里人頭痛的一件大事。能夠和平共處,就十分不錯了。建國相信好人有好報,這最后一位傭工確實不錯。傭工姓付,比建國小十歲。他兒子在江州工作,本來接他來是養老的,可他耐不住寂寞,非得找點事情做做,也幫兒子減輕經濟負擔。
建國稱呼他付師傅,私下里卻以兄弟相稱。聽付師傅的口音,估計是江陽人。建國和他一交流,居然正是與文建國當年下放的團結公社比鄰鄉鎮人氏。山不轉,水轉。付師傅大概知道團結公社付圩村,還有一個付家村的情況,因為同是“付”姓,因為那個付家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居然還吞并了付圩村,還有那個聞名遐邇的“東方拂曉,霞光萬丈”的廣告語。
建國笑笑,就此打住。他可不想讓自己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主角。建國已經對付師傅產生了一種自然的親近。
主人對傭人有了親近感,傭人對主人就容易上感情了。既然建國以兄弟相稱,那么服侍老爺子就是服侍父親了。將心比心,付師傅對這份差事就更加上心。偶爾遇到老爺子有不滿意的時候,他不管自己是對是錯,先賠禮道歉,哄得老爺子開心。再有不協調的時候,他跟建國私下溝通,讓建國勸勸老爺子。建國一手托兩家,其他病人及家屬都羨慕老爺子好福氣,兩個兒子多孝順,尤其是小的,沒日沒夜地哄老爺子開心。建國也不解釋。
后來付師傅的孫子上幼兒園,建國出面托人幫助“擇園”。付師傅對老爺子對建國兄感恩戴德,對史靜和懷華也都畢恭畢敬的。不光是服侍老爺子了,文宅大院里的重活臟活,他都搶著做。
建國將父親抱到床上,發現父親的褲子又尿濕了。他老人家堅持不穿尿不濕,那鼓鼓隆隆的,很不舒服。后來他勉強同意用上了尿不濕墊子。建國只有依他。已經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一切隨他了。
建國拿了干凈褲子想為父親換下,可剛剛把父親的屁股微微抬起,父親卻搖手,好像是說,不要了;又像是在跟他道別,“揮手自茲去”了。建國看到他瘦骨嶙峋的手臂剛剛抬起,就突然落下。他意識到父親真就走了,趕緊給父親換上干凈短褲,抽出尿不濕墊子,再手忙腳亂地將掛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的西裝為父親穿上。
西裝是父親與母親結婚時,母親親自為他訂做的。這件西裝比建國的年齡整整大了一個年頭,現在父親穿上的西裝,顯然是不合身的。母親曾經特地關照過建國,以后要讓你爸爸穿這一身西裝來見我。建國看看這式樣,摸摸這質地,他能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露出會心地一笑,有點苦澀,有點無奈。母親在天堂等著穿西裝的父親呢。
文巽善的生命體征果真就慢慢地平靜地消失了,享年100歲。建國看看掛鐘,凌晨零點59分。
建國也是七十歲的人了,身體還算硬朗。但沒日沒夜地與垂死的老人相伴,雖然沒有多少體力活,時間一長,體力精力也已經極大地透支。此刻父親永遠地睡著了,建國沒有絲毫遺憾。
更深夜半的,他沒有打擾付師傅,因為他也不想折騰了。他所有的牽掛,好像也隨著他的父親一并去了。他和衣倒在父親身邊,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父親一生幾乎不茍言笑,只是到了建國母親為他做九十壽辰的那天晚宴以后,仿佛被哪位神仙點中了某個穴位,突然打開了話匣子,并且一發不可收拾,好像要把九十年的故事匆匆講完。后來,他常常一個人悄悄地把玩那枚紀念章,會露出滿意的微笑,笑得像個孩子。最近三年,他開始口齒不清,邏輯紊亂,說話就更少了。他偶爾說話,咿啊呀哈的,只有建國一人聽得懂,還有一半是連蒙帶猜的。
文建國,一介書生——這是他給自己的定位。“百無一用是書生”,那是作者的解嘲、是憤懣,是呼號,是一種感情歇斯底里的發泄。他想,拿來為我所用,正好,真好!
他又想到了那句名言,那句青年時代常常用來激勵自己的名言,“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古稀筆記》完稿后,又能做什么?建國似乎又面臨了一個轉折點。先忙出版,這是應該的,可這也是建國最頭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