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醫(yī)院相逢
作者:
藏星 更新:2021-05-06 20:15 字數(shù):2490
陳院長開會傳達上級要求,并迅速建立臨時隔離病房,從呼吸科、ICU緊急抽調醫(yī)生,護士從各個科室抽調業(yè)務骨干,呼吸科主任蕭塵、護士長云依臨時負責隔離病房的救治和護理工作。
面對新病種,沒有特效藥,采用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醫(yī)院的重點工作,是全面檢測疑似病人,全力搶救危重病人,堅決降低病死率,還要在疫情一線考核提拔表現(xiàn)突出的醫(yī)護人員。
目前,醫(yī)院已經出現(xiàn)首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還有一些疑似和輕癥患者。由于病人治療的時間比較長,出院的少住院的多,加上臨時組建的護理團隊配合不太默契,云依的工作量達到極限。戰(zhàn)場就是考場。看著那么被困在家里,孩子只能在線上學習,作為家長的醫(yī)生護士都很糾心,恨不得明天就將病人治愈出院,新增病例清零。可是,短期內結束戰(zhàn)斗不現(xiàn)實,阻斷傳播、提高治愈率才是重點。
云依好不容易等到了輪換時間,孫老師戴著兩層口罩,上氣不接下氣地來到隔離病房。
蕭塵一看,心里明白幾分,趕緊開了各種檢查的單子,讓護士小楊專門帶著她逐項做檢查,斟酌著要不要給院長打電話。他想,孫老師自己一個人來,院長未必知情。想來想去,覺得還是等看了檢查單子,再做匯報。
不幸的是,CT顯示,孫老師肺部感染明顯,呈磨玻璃影。是不是那種病毒,還需要進一步做核酸檢測。當下之急,要馬上報告陳院長,微信寫了又改,最后發(fā)出去的是:“孫老師下午到醫(yī)院,正在做檢查。”隔離病房和檢查結果他都語焉未詳,陳院長那么資深的呼吸病研究專家,省醫(yī)學院外聘教授,在這個時候肯定知道什么情況。
蕭塵放下手機,又拿起來,給云依也發(fā)了信息:“速來,孫老師在7號床!”
云依一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把剛脫了一半的防護服又穿上。這樣可以節(jié)省半個多小時。
來到病床前,孫老師說話已經有氣無力了,發(fā)燒38度,間伴有咳嗽,翻個身也沒有力氣。
云依從沒見過老師這個樣子,經驗豐富的她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印象中老師是那么堅強,小災小病也堅持上課,和前些日子比簡直判若兩人。
孫老師看到云依,斷斷續(xù)續(xù)說:“即陽他……公司……”云依忙握住她的手說:“老師你別說話,我知道了。”接著孫老師又睡著了。云依流下了眼淚,迷迷糊湖地俯在老師床邊,一步也不敢離開。
陳院長不知什么時候站在她的身后,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云依連忙站起來。
陳院長說:“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陽性。不過,我們現(xiàn)在對這個病有了一定了解,孫老師心態(tài)也一向很好,這個時候自我免疫力比藥物更重要。”
安排好孫老師,蕭塵正向院長請示接下來的治療方案,快遞員又遞過來接收章讓他簽收。單子上收貨人寫的依然是“呼吸科負責人”,貨品是三萬個醫(yī)用口罩,送貨單位是“利人”公司。蕭塵把單子拿給院長說:“正要向你匯報,連同上星期送來的兩萬個口罩,一共收到五萬個醫(yī)用口罩了。”
云依也走了過來說,“如果沒有這批口罩,我們的庫存就不夠了,這位捐贈者似乎很了解我們醫(yī)院的處境。”
陳院長仔細察看了口罩:“看商標應該是本地企業(yè),質量也沒有問題,和高城現(xiàn)階段各大藥店出售的口罩很相似,本市什么時候有生產口罩的企業(yè)呢。”
蕭塵忙接過話:“現(xiàn)在有些人,捐贈不主動留名,我也就沒注意查清楚來源,這是我們的不對,請院長批評。”
院長說:“特殊時期,你們在第一時間解決了隔離病房的防護問題,沒有出現(xiàn)大范圍聚集傳染,就是有功。目前要按上級要求中西醫(yī)結合,繼續(xù)完善治療方案,相信再過一個月,拐點就會到來,那樣,我們就會變被動為主動。”
門口忽然傳來一陣小小的騷動,一個人大步走進來,走近了才發(fā)現(xiàn)是快一個月未露面的樓即陽。
“陳院長,孫老師在哪床?”
陳院長盯著樓即陽說:“你怎么進來了,這里是隔離病房,很危險,我們出去再說。”
樓即陽急得有點糊涂,“沒事,我戴了雙層口罩,”又看了眼云依,“商標的事我有了新的想法,想讓老師咨詢一下她的律師學生,但這兩天一直聯(lián)系不上,我就一直擔心她的身體是不是出了問題。”
院長眼里泛起淚花:“醫(yī)院太忙,我都快一個月沒回家了,她打幾個電話也沒時間回,想不到也得了這個病……”
云依轉向陳院長說:“院長,我能不能給即陽換一套防護服再進去病房,你看他都急成這樣了。”
陳院長沒有回話。蕭塵說:“你們知道的,現(xiàn)在醫(yī)院的防護服使用有嚴格的規(guī)定,他不是醫(yī)護人員,這……”
樓即陽很驚訝。
“怎么,防護服也不夠?我想辦法送幾百套過來。口罩夠嗎?不夠的話我再讓快遞公司送一萬個來。”
陳院長、云依、蕭塵,三個人都懵了。
樓即陽說:“是的,兩批口罩是我讓公司銷售部送來的。我們雖然沒有能力生產防護服,但我可以和省外合作企業(yè)協(xié)調,過兩三天應該可以解決,先讓我進去看看孫老師。”
樓即陽還是沒能進到隔離病房。
由于他不是專業(yè)醫(yī)護人員,一不小心就會傳染上,現(xiàn)在這個關口上,醫(yī)院不敢大意。
樓即陽噙著淚,隔著玻璃喃喃道:“孫老師,你的一句話使我豁然開朗,也讓公司實現(xiàn)更大的社會價值。算起來,你應該是在公交車上被傳染上的,幾次請你過來公司,你都說過幾天過幾天……”
旁邊不知情的,還以為是一對子女正看望生病的母親呢。
有關領導已經是第三次到MM服裝公司指導工作了,并在生產車間感謝全體員工,雖然隔著口罩,聲音依然鏗鏘,激動地說,每一個老員工都有是抗疫的英雄,跟逆行的醫(yī)護人員同樣美麗、可愛。
樓即陽帶頭鼓掌,陪在后面的商會會長也興奮地鼓掌,能騰出手來的員工也熱烈鼓掌。怎么能不讓人激動呢?從MM服裝公司提出工商變更登記到批準,不過幾天時間。公司大量庫存的無紡布正是用來生產口罩的原材料,在政府部門的多方協(xié)調下,口罩機也迅速到位。
最讓人驚喜的是這些老員工,對企業(yè)依然抱著如此深厚的感情,發(fā)布信息的第三天就基本到位,進廠時沒有一個提到工資的事情。樓即陽兌現(xiàn)了工資承諾,月初發(fā)放,同時保證員工家庭的口罩需求。
第一批口罩成品出來,高城政府立即發(fā)布通告:在全城所有藥店同時平價出售“利人”牌口罩,市民可憑有效證件購買。
開放購買這天,人們冒雨有序排隊,一片祥和安定的景象。當天,高城官媒迅速在頭版位置刊發(fā)這件事,還附同一張照片:一個帥哥正給媽媽戴上口罩,身后一輛私家車,再后面是一排打著傘購買口罩的人群。高城比較活躍的生活公眾號推文跟進,幾個關鍵詞奪人眼球:幸福高城、利人口罩、良心企業(yè),留學海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