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皇帝“遵旨”
作者:
彊疆 更新:2024-03-24 10:05 字數:3349
第10章 皇帝遵旨
高登谷那天雖被荊公一番話氣走,但他終究不是庸常之輩,離走前,暗地將兩位心腹留在江寧,打探荊公處置反賊情況。時隔數天,心腹回到京城,將荊公放走大多反賊,只將匪首周莊及少量重犯押在大牢的情況一一稟報了高登谷。
高登谷拿到把柄,想到在江寧受到的侮辱,想到唐廣送的那根瑟瑟馬鞭,當即寫了奏章,第二天早朝奏明圣上,見皇上似聽非聽,只急得大聲奏道:“陛下,江寧知府王安石不僅不讓臣將反賊帶回京城鞫審,他更是狂妄至極地說道,天塌下來由他頂著!陛下,‘天’不就是指的陛下你嗎?那王安石竟敢如此說話,豈不是冒犯天威!還有,王安石已將那些反賊全部放走,這更是公然對抗陛下的圣意。陛下,如不將此人立即繩之以法,必是大宋的后患呀!”
皇上“哦”了一聲,隨即揮揮手,讓高登谷退回朝班。
高登谷自是不服,下朝后,又去找他的妹妹高太后。
高太后不歡喜養蠶,覺得蠶那玩藝兒雖是長得白白胖胖,但生得縮頭縮腦軟不拉嘰,讓人見了渾身綿軟,提不起剛烈之氣。她有她的愛好。她歡喜聽那剪韭菜的聲音,尤其是喜歡聽剪韭菜時發出的“嘎、嘎”的短而脆的聲響。因而,她也妨著太皇太后的樣兒,在苑中起了一塊不大的園地,什么也不種,專一色種上韭菜,她也為這園子取了個名兒,叫“嘎韭苑”。可能是肥料施足的原因,也可能是侍女內臣勤利的緣故,那滿園的韭菜終年生長得既粗又壯,那葉上的綠色更是肥得要滴落下來。每逢閑暇,高太后就帶著她最得寵的二皇子昌王趙顥前去“嘎韭苑”聽那剪韭菜的美妙之音。
高太后這些天卻無心去“嘎韭苑”聽那美妙之音,她不僅是煩,更是憂心忡忡。
那是三天前的一個傍晚,神宗帝照例帶著向后來向高太后請安,無意中說了近期要將江寧知府王安石調進京城重用一事,高太后聽了大吃一驚,也不陪神宗去看望太皇太后,只氣得在宮中咬牙切齒地胡思亂想。
原來皇佑三年,荊公任舒州通判,時值久旱,稻稷枯死,顆粒無收。土豪劣紳趁火打劫,囤糧積倉,哄抬糧價,窮苦百姓饑餓難熬,紛紛離鄉出逃。桐山縣池田村佃戶荀仁基,因交不起高太后親嫡嫡的姑父荀子豪的租谷,兒子被關押,兒媳被逼抵債,一家八口,陷入絕境之中。荀仁基老人風聞荊公愛民如子,于是來到舒州告狀,請求荊公作主。荊公找到桐山縣知縣孟仲林。孟知縣歷來敬佩荊公矯世變俗的氣魄,立馬陪同荊公趕到荀子豪府上,當場要求放人退田,開倉放糧賑災。荀子豪自恃是皇親國戚,不僅不聽,更是唆使門人與縣衙人打斗起來。荊公當即將荀子豪帶回縣衙,連夜寫了奏表,呈送仁宗皇帝,很快詔書下來,按刑部典律,將荀子豪收監,并處罰荀子豪白銀一萬兩,以賠償佃農們的損失……
“家仇未報,皇上還要重用王安石,這口怨氣何能咽得下去?!”
這天高太后正在宮中咬牙切齒念叨,宮吏來報,說高副使求見。
高太后聽說兄長到了,立馬說道:“快請。”
高登谷進來,將荊公在江寧處理反賊一事說了。
高太后更是吃驚,想了片刻,問道:“官家知道此事否?”
高登谷道:“我已稟奏過,官家聽了只是淡淡地‘哦’了一聲,顯然他對此事并無興趣。”
高太后更加著急,兩只長袖左右一展,起身說道:“這便證實了!這便證實了!”
高登谷見妹妹如此說話,不知所以,急忙問道:“太后,證實何事了?”
高太后說道:“皇上新近就要重用那王安石了。”
“啊?皇上要重用王安石?”高登谷一聽,氣得牙骨咬得“咕咕”作響,說道,“果真那樣,我們豈不又多了一個冤家對頭!”
高太后氣得渾身一陣哆嗦,問道:“兄長還記得當年王安石將我們家姑父打進大牢的事嗎?”
高登谷咬牙回道:“那種家仇何能忘記!”接著說道,“太后,那王安石脾氣倔強,辦事心狠手辣,我們不得不早想對策呀!”
高太后想了想,問道:“皇上既要重用王安石,你我能有何對策呢?”
高登谷搬出早已想好的計劃,說道:“太后,皇上不是最聽太皇太后的話嗎?我們現在就去找太皇太后,讓她老人家出面,定能勸說皇上治那王安石私自放走反賊的罪。只要治了罪,那王安石就不會進京擔當大任了。”
高太后覺得此法甚妙,于是叫了侍女太監引路,與高登谷急火火去了太皇太后那里。
這天,神宗、向后正與太皇太后在親蠶宮看宮女們養蠶。
七月,是熟蠶食葉最旺盛的時節。宮女們將一筐筐清早采擷來的桑葉,先用絹巾將桑葉一片片擦拭干凈,再放進木架上那漆得油光閃亮的竹籩里,竹籩中那些白白胖胖的蠶兒見了新鮮桑葉,一個個昂頭四處觸探一番,再就低頭咧嘴從桑葉的邊緣啃噬起來,發出的聲音就如細雨敲打落葉,“唦唦”聲一片……
神宗見吃桑葉的蠶寶寶著實可愛,伸身拈起一條稍瘦的蠶兒,放到手心,微帶幾分惋惜地問道:“大娘娘,蠶兒如何長得如此瘦小呢?”
正看著蠶兒吃葉的太皇太后臉色有些不快,嗔怪道:“頊兒,老身已說過多少次了,如何又給忘了呢?”
當今的太皇太后,是個性情極其古怪的女人,不知是何法術,盡管她一再聲稱自己不干涉朝政,但就在她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三朝期間,仁宗、英宗、以及當今的神宗皇帝,幾乎沒有一個不聽從她、尊敬她!
神宗見大娘娘有些責怪,急忙施禮陪著不是:“頊兒無記性,將這給忘了,大娘娘恕罪。”
向后急忙過來,接過神宗手中那條既瘦又小的蠶兒,以手發夫摸道:“蠶寶寶,瞧你長得多么可愛,白得晶瑩,瘦得婀娜,多招人喜愛呀。”
神宗看著向后手中的蠶兒,調轉話頭說道:“蠶寶寶確實長得可愛,惹人喜歡。”
太皇太后這才重新露出笑臉,滿心歡悅地說道:“有頊兒你倆這句話,這些蠶寶寶準會長得既白又胖,吐出的絲兒更會又白又長嘍!”
原來養蠶極有講究,為了讓蠶寶寶日后吐出的絲既白又長,養蠶期間只能多說吉利之言,至于什么蠶“死了”、“瘦了”、“長得難看”之類的話語統統說不得的,據說說了蠶兒就吐不出好絲。
祖孫三人正談得開心,高太后領著高登谷進來,見皇上和向后正與太皇太后說得開心,只得先向太皇太后請過安,再把荊公不愿將那反賊押回京城的事說了。
太皇太后接過向后手中的蠶寶寶,問道:“頊兒知道這事嗎?”
神宗回道:“啟稟大娘娘,此事臣知道。”
高登谷接話道:“啟稟娘娘,那反賊是官家讓臣去捉拿的,但捉拿之后,王安石就是不肯讓臣將那反賊帶回京城鞫審,并公然對抗圣上的旨意!”
太皇太后又問:“頊兒,是這回事嗎?”
不等神宗回話,高太后接話道:“一個小小的知府,竟敢不把官家派去的大臣放在眼里而獨斷專行,日后一旦得了勢,他恐怕連官家也不會放在眼里,到那時,亂我趙宋天下者,必是王安石此亂臣賊子!”
神宗很不高興,說道:“娘娘,從《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以及韓學士的介紹中,臣知王安石是位敢辦大事,能辦大事的人才,臣正擔心無法請他到京任職,怎能說他是我趙宋天下的亂臣賊子呢?”
高太后瞪眼問道:“王安石公然將那些反賊放走,并公然庇護官家欽點的賊首,這不是亂臣賊子,又是什么?”
神宗道:“娘娘,此事尚未查清,如何就遽下定論呢?”
太皇太后也想起一事,將手中蠶寶寶放進竹籩,讓宮女拿手絹為她凈了手,轉身問道:“頊兒,幾年前那世面上有種傳言,你還記得嗎?”
神宗急忙施禮問道:“臣不知大娘娘說的是哪種傳言?”
太皇太后道:“就是一位大師說的那個南鳥北飛呀!”
神宗“噢”了一聲,想起那個杜鵑北飛的傳言,微微一笑道:“大娘娘,我們怎能信那些謠傳呢?再說,即使謠傳準確,但擾亂我大宋江山的也不一定就是王安石呀!”
高太后有了依據,嗓門更是提高,道:“頊兒,要不是大娘娘的提起,本宮倒將那事給忘了,聽說那大師可是百言百中的活神仙,你不能不信啊!你說近期就要將王安石擢到京城委以重任,這是萬萬使不得的大事啊!”
高登谷看了看兩位太后的神色,趁機說道:“太皇太后,臣這次到南方去清剿反賊,還聽到一件事……”
太皇太后急忙問道:“聽到了什么,盡管說。”
高登谷說:“那王安石這多年為何不到京城任職,而在地方辦學?他就是要扶植一批自己的勢力,為他日后所用。王安石確實野心不小,朝廷千萬不能不防啊!”說罷,又做出焦急的模樣看著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這才感到事情嚴重,對神宗說道:“頊兒,這前后的事情放到一起,那傳言就決不是虛言了,為防后患,從現在起,你一定得痛下決心,快刀斬亂麻,速速將王安石召來細問!”
神宗見三人異口同聲,想了想,只得施禮道:“臣遵旨。”
事后高太后還是不放心,又對高登谷說道:“為慎重起見,兄長盡快將王安石私自放走反賊的罪愆寫成詞狀,遞于御史臺,再帶上本宮的懿旨,叫他們速速查辦!”
高登谷立馬回道:“登谷立馬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