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扶貧隊進瑤寨
作者:
成丕立 更新:2022-01-26 15:07 字數:3513
趙大樹送走趙大海他們三人后,返回時突然想起深山里的耕種情況,他在家門口站住了,默默看著房屋旁邊的土上,那白菜葉子只有手掌般大小,并且已經開始發黃了。心想,我們山溝里沒有人會給莊稼施肥,土地耕種一年后就將其拋荒。兩三年后,拋荒地上長滿了茅草,又把茅草割倒放在拋荒地上曬干,再將茅草焚燒為肥料。深山里的耕地不僅是貧瘠地,還是靠天吃飯,賴地穿衣,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便是豐收年,干旱年成就會顆粒無收。雖然分到了兩次賣水晶石的錢,可以把欠錢不完,但還欠人家許多打會的稻谷,如果不改變靠天吃飯和賴地穿衣的狀況,不僅這輩子還不清債務,想讓母親和弟弟妹妹吃飽都很難。他想到這里,迅速走進房子里,拿把柴刀捆綁在腰間,又背著兩把鋤頭,大聲喊道:“妹妹、弟弟,你們在家里看好房子,我與媽媽上山去開荒了。”
趙大樹帶著母親走到一片竹林,吩咐說:“媽媽,你去選一些大根竹子砍,把竹枝和尾巴也砍掉,我去砍木棍來,戳掉竹子里面的竹節,把山沖小溪的水接到我們的土上,干旱年成也不怕沒收獲了。”
趙大樹把能通水的竹子架好后,還去縣城賣了農藥化肥回來。每天早出晚歸,在田頭地間忙碌,精心耕種莊稼。
果然,這一年是百年一遇的干旱年。趙大樹清早起來,先把山沖小溪的水引到莊稼地來,再把水灑在地上的莊稼上。人家地上種的玉米、高粱等雜糧都顆粒無收,而他地上莊稼和田上的稻谷,不僅顆粒飽滿,掛的果比晚年還要多,奪取了在豐收。寨子里尋寶的人回來后,看到自己的田土遭受了旱災,顆粒無收,而他獲得了大豐收,每戶人家都挑著籮筐去他家,還說道:“打會時,我借給你的是稻谷,如果你能提前還給我,可以一斤稻谷還一斤高粱或玉米……”
趙大樹拿出欠債單來,一一核對欠稻谷的數量,把稻谷還完后還用高粱、玉米和紅薯作稻谷還債。趙大海走來,看見債主主動提出一斤稻谷還一斤雜糧,笑呵呵地說:“你真是走了狗屎運,往年一斤稻谷換兩斤雜糧……”
一天傍晚,趙大樹從山上開荒,挑著一擔干柴回家。路上,看見奉杏花等寨子里的幾個人在割樹皮,他丟掉肩上的柴火,走過去看見每個人身邊都放著一個背簍,背簍里面裝的全是樹皮。他問道:“伯娘,你割這樹皮干嘛?”
“用來充饑呀!難道早些年你沒吃過嗎?”奉杏花說。
“我吃過很多野菜,還真沒吃過這樹皮。”趙大樹說。
“今年遇到大旱,年輕力壯的又去山峰石尋寶藏,田地上顆粒無收。山上不僅沒野菜了,能吃的樹皮也被割完了,這日子怎么過呀?”奉杏花說。
趙大樹沉默一會兒,大聲說:“這種樹皮不能吃,吃樹皮吃多了屙屎不出的。你們都別在這割樹皮了,跟著我回去,我給你們每人一背簍雜糧。”
話說盤主任正在砸鎖時,突然聽到身后傳來婦女的喊聲,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妻子。盤主任的妻子姓鄧,取名為菊花,是江華縣上瑤人氏。鄧菊花看到家里的糧食吃完了,也跟隨寨子里的婦女去挖野菜吃。山上的野菜都被挖完后,見孩子們都喊餓,而自己的男子人又尋寶藏沒回來。她帶著孩子回娘家去蹭飯吃。她外家有哥哥還有弟弟,家就住在瀟水河旁邊,田土上的莊稼受到干旱的影響不是很大。外家哥哥招待她娘兒三人吃了后,還給了她一擔紅薯。外家哥哥送她走時說:“菊花,你吃完了又回來挑,我們兄弟可保你不挨餓!”
盤主任聽說寨子遇到了大旱,很多人家里都斷炊了,轉過頭去看到妻子挑著一擔紅薯回來,高興地說:“孩子他娘,去哪里借了一擔紅薯回來?”
“我不能去哪里借?到我外家挑來的唄!”鄧菊花說。
“我聽說,寨子里只有趙大樹家沒受旱災影響,還獲得了大豐收。他反正還欠我們幾擔谷子,你沒有去他家討要稻谷嗎?”盤主任說。
“他們家就那么兩畝多田,畝產千斤也就是二十多擔谷子,一家人不吃飯也只能還幾家人。再說,他們家借了那么家人的谷子,早就有人向他討要打會的谷子,甚至早有人主動提出,一斤紅薯還一斤谷子的數。”鄧菊花說到。
盤主任在心里盤算許久,不敢在妻子面前說話了,只有一臉的驚訝。
妻子挑回來的那擔紅薯吃完后,盤主任也不意思喊妻子回娘家再借,只好挑著一擔空籮筐,悄悄向趙大樹家走去。走到趙大樹家的門口,看到五六婦女背著一竹簍滿滿的紅薯走出來。他向走在前面婦女打聽說:“你們家也參加了他們家的打會嗎?是不是用一斤谷子的數換一斤紅薯呀?”
“我家打會借給他的谷子早就這樣兌現了,現在是他看到我們在山上割樹皮,他說吃樹皮多了會屙屎不出,叫我們來他家裝紅薯,是給我們的了。”
“在這個大旱災年頭,這小子還有這么大方嗎?”盤主任說。
“你是村主任,也許他會免費送你一擔紅薯,快去吧!”婦女說。
盤主任看到天色已晚,沒有與這個婦女多聊,微微一笑走進去。
婦女看見盤主任走進房子里去,轉身大聲說:“大樹還在地窖里!”
盤主任又轉身走出來,向房子旁邊的地窖走去。他剛剛走上陡坡,趙大樹正好從地窖出來。趙大樹微笑說:“盤主任,您是來收打會的谷子嗎?”
“還是賢侄你考慮的穩妥,我們這些人都給大學害苦了。去了一年尋寶,既沒有找到寶藏,田土上也顆粒無收,我真是悔之晚也!”盤主任說。
“您來晚了,我家今年收回來稻谷已經全部還債了。如果您將會谷換為雜糧,或是挑兩擔雜糧先吃著也沒問題,我家還有紅薯和玉米。”趙大樹說。
“兩斤紅薯兌一斤谷子嗎?”盤主任故意說。
“會谷兌換雜糧和一斤兌換一斤,都是打會的人自己要求的。不過,我愿意給您適當加點雜糧,或者先借我的雜糧吃,明年還您谷子。”趙大樹說。
“先借給我兩擔玉米,你明年還我稻谷時我就還玉米。去哪裝呢?”
“好!去我房子的二樓吧!”趙大樹說后,帶著他往自已家走。
兩人剛剛走下門口的坪子,看見趙大海一行五人匆匆走來。盤主任定睛一看,跟在趙大海身后的正是鄉黨委書記和鄉長,書記和鄉長后面的人,他自己也不認識。但看見后面兩人身上穿著有毛領的軍大衣,顯然是縣里大領導。他趕忙放下肩膀上的籮筐,對趙大樹說:“賢侄,待會千萬別說我來借糧的呀!”
趙大樹看見盤主任叮囑自己一句后,慌忙滿臉堆笑迎了上去。仔細打量一番來人,見跟隨鄉長后面的人是一張國字臉,留著一個平頭,高高的鼻梁,有一雙烏黑而又大眸子,還挺著個大肚子,看上去像是當大官的人。他后面的那人個子很高,身材消瘦,留著長長的頭發,鼻梁上還架著一幅眼鏡,約四十出頭的男人。趙大樹停下腳步來,猶豫了好一會才走過去,低聲問道:“趙伯伯,后面那兩位客人是哪里的?您把他們帶到我家來,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嗎?”
趙大海看到盤主任過來沒有與自己打招呼,直接走到鄉黨委書記面前,還讓鄉黨委書記為他介紹后面的領導認識,心里很不是滋味。趙大樹過來,卻把他拉到一旁去問。他高興地大聲說:“蔣書記和藍鄉長給寨子里帶來了工作組,他們是縣林業局和糧食局的領導,是來搞建整扶貧的,給你們介紹認識吧!”
藍鄉長看到盤主任既不與趙大海打招呼,也不與自己打個招呼,拉著鄉黨委書記如目中無人地走了過去,也恨的咬牙切齒。看到趙大海說給他們介紹認識后,也走過來大聲說:“來來來,給兩位領導介紹認識一下,這就是我們舜嶷鄉的英俊才子,經濟能人。這是糧食局的李副局長和林業局的黃主任……”
黃主任雖只是學林業的中專生,但他在林業局當了幾年的辦公室主任,很會為人處世。聽到鄉長介紹是才子和經濟能人,快速微笑過來,伸出手去與趙大樹握手說:“年輕人一表人才,彬彬有禮,讀了許多書才有這等風范呀!”
趙大海聽到黃主任如此贊美趙大樹,心里偷偷地樂著。他上前說:“他叫趙大樹,是我們鄉讀書最多,知識是最淵博的人,還帶大家發了點小財!”
李副局長還在鄉政府就聽了趙大海夸獎他說:“從上前來說,我們寨子里只有一個有文化的經濟能人,他雖是高中異業,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管好田間地頭的莊稼也是一把好手。去年遭到了百年一遇的干旱,田地上的莊稼都干死了,家家戶戶都斷炊,而他家不僅是稻谷豐收,還挖了幾十擔紅薯回來……”
李副局長回想到這里,也伸出手來握住趙大樹的手笑著說:“你就叫趙大樹嗎?我在鄉里就聽說你了。我是建整扶貧工作隊的隊員,今天是來聽你的意見的,對村里有什么好建議,或好做法都給提出來,也可以反映一些問題。”
“好的,請領導進屋去坐下,我慢慢給您們介紹吧!”趙大樹說。
趙大樹領著眾領導走進屋里,搬了些凳子出來讓大家坐,又獨自走進伙房去,吩咐說:“小妹,家里來了幾位領導,你多煮點飯,炒個冬筍臘肉。”
趙大樹安排好伙房的事后,走出來坐在幾位領導的旁邊說:“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這貧瘠山區靠的是勤奮耕種,還要遵循自然規律,做到事前有計劃,事中有辦法,事后有總結,方能勉強維持生計。例如,前年秋收過后,我也隨寨子里的人去尋了寶石。去年春季,他們又來喊我去尋寶石,我不但沒有去,還喊他們也不要去了。去年夏末秋初,這山里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旱災,他們都在山上尋寶石,只有我一人在家里抗旱,也只有我獲得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