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擇手段
作者:
雪原 更新:2023-01-08 16:02 字數:3904
若要依姚廣孝自己的脾氣,他是不會去見齊泰和黃子澄的,可也沒辦法,燕王朱棣一定要他去拜訪二位大人,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從方孝孺的府里出來之后又馬不停蹄地來到了齊府的大門口。
可碰巧的是黃子澄也在齊府。齊、黃二位大人雖不想見到這個謀略極深的萬能和尚,可又不想在萬能和尚的面前失去了自己表明立場的絕好機會,因而讓他走進了齊府。
落座之后,姚廣孝喧賓奪主,直入主題,他激動地說道:“燕王十分掛念二位大人,聽說你們是冒著被太祖皇帝殺頭的危險,向他恰如其分的奏疏,實事求是的諫言,此舉讓身在北平的燕王朱棣都感動不已,故要老衲帶些‘黃魚’予以慰藉,不成敬意,還望二位大人給個面子,笑納成全。”
齊泰笑言:“真沒想到,這太陽都打從西邊出來了,堂堂的燕王朱棣竟然會給我們送禮?”
黃子澄也笑道:“忒意外了,就是做夢都想不到,先生可否直接告訴我們,日后應該如何為之,才能力助燕王朱棣?”
姚廣孝沒有立即回答,而是低頭忖度:難道是我姚廣孝弄錯了,齊、黃二位大人早就想著要投靠燕王朱棣。于是,他自言自語地低聲說道:“那神仙也有打盹的時候,或許是他燕王這次真給蒙對了。”
在來南京之前,朱棣就對姚廣孝說:“爭取方孝孺的支持固然重要,他手下有許許多多的腐酸文人,但齊泰、黃子澄也必須竭力爭取,估計齊、黃二位的想法與我們是不謀而合,否則,也不會冒著生命的危險,力諫太祖啟用皇子,替換皇孫。
姚廣孝說道:“齊、黃二位大人是反對皇太孫朱允炆將來登基大位的,可他們一旦力諫無果,就一定會轉而遵從太祖的抉擇,從而反對更改人選。”
朱棣大笑道:“謀士固然掐算一流,可比肩三國的諸葛孔明,但諸葛孔明不是也有馬謖失街亭的戰敗例子,您就權當是去走一遭,試一回,如愿當然更好,不行也無礙大局。”
燕王都這樣說了,姚廣孝也不好倔強再爭執,而是在朱棣的面前立言保證,要竭盡全力地說服黃、齊。
“先生是咋了?為何不敢正面回答我的問題?”見姚廣孝默默無言,黃子澄連忙詢問,他猴急猴急。
黃子澄的問話,打斷了姚廣孝的遐想、回憶。于是,連忙笑道:“沒有什么是我姚廣孝不敢正面回答的問題,燕王是要二位大人與他勠力同心,一起謀劃將來的大業,二位大人可以斟酌、掂量:一個是胸懷偉業的大明皇子,一個是懦弱無能的無名皇孫,這兩者根本就沒有什么可比性,相信二位大人的心里早有選擇。”
齊泰大笑道:“倘若是我齊某人猜得不錯,定然是姚先生在方府的時候碰了鼻子,也不要再磨嘴皮子了,我和子澄可以正告你的主子燕王朱棣,先前我們二人的意見,還的確有如燕王的黃粱之夢,覲見了太祖皇帝,希望他能收回成命,改立燕王朱棣,而當太祖心意已決,毫不動搖之后,我和子澄便立志遵從太祖的旨意,將皇太孫朱允炆看成是將來承襲大統的唯一人選,倘若有人想動歪腦,我們就一定和他廝殺到底……”
姚廣孝強拉著臉皮,也跟著笑了笑道:“沒事,沒事,買賣不成人情在,低頭不見抬頭見,燕王的一點意思,還望二位能夠笑納。”他隨即將金條從布袋里拿了出來。
齊泰用力摁住姚廣孝伸進布袋里的那一只手,冷冷笑道:“就別惺惺作態了,還是趕緊回去復命吧,要不錦衣衛的人馬一到,您姚先生那百把斤的身體可就要交代在這南京城了。”
姚廣孝嘆了嘆氣,搖了搖頭,只好灰溜溜地走出了齊府。
見姚廣孝走遠了,黃子澄擔心道:“這次我們算是徹底得罪他燕王朱棣了,萬一將來以……”
齊泰重聲問道:“怎么,你后悔了,怕是以后燕王報復?”
黃子澄微微笑語:“你齊泰是小看我黃子澄了,既然太祖選擇了皇孫朱允炆,那我們作為臣子的就理應遵照太祖的意思……”
齊泰高興地拍了拍黃子澄的肩膀,無比輕松地大聲說道:“好了,還給認真上了,我不相信你黃子澄,那還能相信誰呀?”
也不知是湊巧,還是老天爺的故意安排,太祖皇帝朱元璋心血來潮,竟然要帶上自己的愛妃張美人和貴妃趙雅蘭,以及翰林院學士方孝孺、翰林院修撰黃觀,編修張顯宗、吳言信,到南京畫院蒞臨指導,屆時錦衣衛的指揮使蔣瓛和指揮同知劉焱等人也會來此。當然,錦衣衛的人主要是負責皇室安全保衛工作的。
就在太祖一行來到畫院之前,趙貴妃的心腹丫鬟劉錦兒就提前來到了畫院找文龍副院長。
“是貴妃有什么吩咐嗎?為何天還剛亮就來找我?”文龍覺得奇怪,連忙詢問。
“我說文副院長,您是要審問我劉錦兒嗎?”
“我又哪敢,你劉錦兒是誰呀!你是她趙貴妃的心腹丫鬟。”
“就別貧嘴了,趕緊倒杯水來,人都要渴死了。”
文龍連忙照辦。
喝了幾口水后,劉錦兒就一本正經地緩緩說道:“太祖皇帝和貴妃等人會在辰時至巳時之間來到畫院,您文副院長可要做好接待工作,另外我劉錦兒可給您透露個大好消息,太祖是來畫院考察您的,因為錦衣衛的指揮同知還少了一人。”
文龍笑道:“就個指揮同知還要太祖皇帝親自考察的呀!如是這般也未免太小題大做了吧!”
“什么,是小題大做,指揮同知可是從三品的武官,再說了,錦衣衛是皇帝自己的武裝部隊,他當然要倍加上心,親自考察,貴妃還交代,此次,太祖要在你們畫院擇一畫家,為太祖的愛妃張美人畫像,到時候,可要給我逮住機會,別讓他人捷足先登。”
文龍lang笑道:“這么享福的美事,怎可讓給別人,放心吧,我是畫院的副院長,機會肯定比別人多……”
要給我記住了,這個張美人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魅力無限,據說您的表哥為了她,寧愿絕后,割成太監。”
文龍生氣道:“可別亂說話,蔣瓛成為太監,也是無可奈何。”
劉錦兒嬌嬌滴滴地笑問道:“還替表哥說上話了,您就不想當錦衣衛的指揮使嗎?”
“當然想了,就是有一天,我升上了他的官職,也不會覺得愧疚,因為他蔣家人欠我文家人的太多太多。”
劉錦兒高興道:“就是嘛!這才是我劉錦兒心中的男子漢。”
文龍隨即將她抱了過來。
劉錦兒全身酥軟,輕言輕語:“別這樣,誤了大事,可就劃不來了。”
文龍哪管這些,他速即抱她進了房間。
劉錦兒又嬌氣道:“太著急了,人家都還沒洗漱、擦身呢。”
文龍直言不諱道:“還我急,是你劉錦兒著急才對,這大老早的就來畫院,難道不怕被歹人惦記?除了正事外,你不就還想著這個事嘛!”
劉錦兒一聽,興奮極了,隨即就在文龍的身上翻滾了起來。
有了好幾次的gaochao,感覺自己實在太累了,劉錦兒這才起床洗漱了一番,然后叫文龍將她送到了畫院的門口。而這些又恰好被在離畫院大門不遠處,用心地打著太極的李朗院長看得一清二楚。
劉錦兒與文龍是如何認識的,她又是怎樣成為文龍的情人?
劉錦兒是趙貴妃在娘家時的丫鬟,這安徽池州府貴池縣的趙柏林是小有名氣的書畫先生,他膝下有七個女兒,個個都出落得極為標致,尤其是老三趙雅蘭,不但花容月貌、美若天仙,而且出類拔卒、才華橫溢,辛未科狀元黃觀,就有很多方面是受到他三姨的熏陶和影響。
趙雅蘭被選進宮后,她極為尊敬馬秀英,馬秀英雖貴為皇后,但每天仍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連皇子皇孫的飯食穿戴,她也親自過問,無微不至。宮人或被幸得孕,馬皇后皆倍加體恤,嬪妃或忤上意,馬皇后則設法從中調停。
馬皇后在內宮的治理工作上“講求古訓”,并注意借鑒前朝的歷史經驗。她覺得宋朝有許多賢惠的皇后,便命女史摘錄她們的家法,經常翻閱查看。有人說,宋朝的皇后太過仁厚了吧?馬皇后反問道:“過于仁厚,難道不比太過刻薄更好嗎?”有一天,皇后問女史:“黃老之學是什么,漢朝的竇太后卻非常地喜歡?”女史說:“黃老之學把清靜無為作為根本。像棄絕仁義,讓老百姓注重孝順友愛,這就是它的教義。”馬皇后說:“孝順友愛就是仁義,難道有讓人棄絕仁義卻去講究孝順友愛的嗎?”
馬皇后也設法保護宮女,朱元璋曾經非常生氣地責備宮人,馬皇后也假裝生氣,讓人送到宮正司定罪。朱元璋說:“為什么?”馬皇后說:“作帝王的不因喜怒無常而隨意的賞罰。當您生氣的時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宮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較合理了。也就是說陛下您定人罪也應該交付到有關的部門罷了。”
馬皇后勤儉持家、 以身作則,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舊不堪,也不愿換新的。后來聽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織帛衣的故事,大受啟發。就命人在后宮架起織布機,親自織些綢衣料、緞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獻愛心的名義賜給了那些年紀大的孤寡老人。而剩余的布料,馬皇后則裁成衣裳,賜給王妃公主,并解釋說:“你們生長在富貴家庭,不知紡織的難處,要愛惜財物。”
吳興富戶沈萬三多年在海外經商,為全國第一富戶,被迫捐獻家財助修都城城墻的三分之一,后又被迫出資犒勞軍隊。事情被朱元璋聞知,不料觸犯了忌諱,大怒說:“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馬皇后勸諫說:“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而太子朱標也力勸太祖收回成命,經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的勸說,沈萬三才得免死罪,遣戍云南。
朱元璋曾經讓重刑犯筑造城墻。馬皇后說:“通過罰勞役來贖罪,這是國家對待犯有重罪的囚犯的最大恩惠,但本來就疲憊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勞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朱元璋于是全都赦免了他們。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歷八月,馬皇后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馬皇后對朱元璋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么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病情加重時,朱元璋問她想說什么。馬皇后說:“”希望陛下能夠求取賢能的人,聽取別人的意見,自始至終,認真對待,子孫都能夠賢能,大臣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罷了。”
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農歷八月丙戌日(1382年9月18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非常傷心,發誓不再立后。
可以說,趙雅蘭也想像馬秀英那樣被人尊敬、受人愛戴,可她就是心眼太小,尤其是容不得太祖皇帝對年輕的妃子張美人好,總是想著法子讓她失寵,讓她出糗,為此,不擇手段,機關算盡,可到頭來還是把她自己給算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