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患難相扶
作者:
雪原 更新:2023-01-08 16:10 字數:3541
蔣瓛在臨刑前曾懇求同鄉馬騰要保護好蔣家的祖傳寶貝——九龍玉甑,蔣瓛極其鄭重地囑咐道:“小野次郎的倭軍雖然遭受重創,但他絕不會就此罷休,而會重新集結剩余的隊伍,擾亂我大明的沿海諸省,而奪我華夏瑰寶則是東瀛天皇拓疆擴土的任務之一,其中九龍玉甑仍然是小野次郎的索求目標。”
馬騰大聲哭道:“都是我馬騰的嘴巴不好,將你去翰林院找吳言信的事情全都告訴了壞蛋文龍,否則,蔣大人也不會落到這般田地。”
“你是怎么了?男子漢還學到了哭鼻子,按理說您還是我的長輩哩,馬姣姑姑為了保護九龍玉甑,她義無反顧地與廖三決裂,最終死在了倭寇的刀下,再言,我蔣瓛會走到這一步,也不能怪您,這就是命,命該如此,您也不要譴責他文龍了,是我蔣瓛欠他們文家太多太多,但我還是希望文龍表弟能回頭是岸,別再走我蔣瓛和他毛驤的老路……”
“時辰已到,開鍘。”執行官大聲吼叫。
見到蔣瓛人頭落地,馬騰倒是停止了哭泣。他發誓要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好蔣家的寶貝——九龍玉甑,否則,蔣瓛就會死不瞑目。
文龍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不齒,吳言信發誓一定不讓他的陰謀得逞,皇太孫朱允炆見攔不住自己的侍讀,只好去求助他們的老師方孝孺。
方孝孺連忙攔阻道:“為什么要拿雞蛋去碰石頭呢?錦衣衛是人家皇室自家的事情,你一個翰林院的編修,不去做好本職的編修工作,反而干涉皇室內政,如是這般,可不是一個智者的應該行為。”
吳言信反駁道:“老師啊!您平常教育我們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可如今學生要去阻止一個滿腦子壞水的宵小之輩來掌握予奪生殺之大權時,您卻要我吳言信放棄,選擇逃避,這可不是老師您的一貫作風呀!”
方孝孺無奈道:“也罷,不過你吳言信要和皇太孫一起去,朱允炆拜見太祖皇帝名正言順,其特殊的身份能給你吳言信許多的保護。”
“既然吳大人的主意已定,那我朱允炆就去太祖皇帝那里試一試,只是允炆還不知吳大人的心里究竟有什么樣的盤算,單是因反對而反對,太祖就很難改變自己的主意。”
“只要皇太孫能幫我見到太祖皇帝,那就萬分感謝了,其余之事,就由我吳言信自己上奏就行。”
吳言信不肯說,朱允炆也不好一再打聽,只好遵從老師的意見,把吳言信帶到了太祖的御書房。
此時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才剛剛吃完了御醫諸葛宇明給他燉好的祛毒草藥,少監王鉞則稟報說皇太孫來了,身邊還有他的侍讀吳言信。
見是孫兒來了,朱元璋當然高興非常,可朱允炆卻是這樣說的:“皇上,今日孫兒來看您只是其一……”
朱元璋大笑道:“要讓侍讀見朕,便是其中之二。”
哪知這一笑,腰背上的癰疽卻是一陣劇痛,可朱元璋還是強忍住不說。他對孫兒道:“就讓侍讀吳言信過來吧!他定然是有要事啟奏,否則,也不會利用孫兒的這塊金字招牌來見朕。”
“皇上,要不我朱允炆回避一下……”
朱元璋搖了搖頭,深嘆道:“還回避什么,吳言信是孫兒的侍讀,萬一他的奏疏,惹起了朕的怒火,孫兒不是還可以勸阻。”
朱允炆一聽,點頭道:“好吧!一切皆聽太祖的。”
吳言信并沒有像其他臣工一般下跪奏疏,而是直立著身子,鏗鏘言語:“皇上,錦衣衛從一開始成立的毛驤指揮使,到他的接任蔣瓛指揮使,他們可都是因為功臣死了之后,才被皇帝砍了頭顱的,這倆人對皇上都極為忠心,他們即使知道自己要死,也一直在維護著皇室的名譽,和皇上的尊嚴,可文龍呢,他有毛驤的功勞嗎?他有蔣瓛的忠誠嗎?文龍為了升官發財,時時都在陷害別人,即使是和自己一起長大的表哥,也毫不手軟,cankupohai,若是他當上錦衣衛的指揮使,將來就要給皇室和皇上帶來多大的麻煩和不利……”
“言信的意思是他文龍不適合當錦衣衛的指揮使,那你吳言信就給朕說一說,又有誰更適合當錦衣衛的指揮使?”
一旁的朱允炆見太祖的語聲逐漸變大起來,他擔心吳言信的奏疏會引起皇上的厭煩和憤怒。于是慌忙插嘴說道:“要不,我們還是先回去,過下練先生可是要給我們上課的。”
“甭岔言,朕的問話,他吳言信還沒有回答呢。”
“皇上,我吳言信的意思是,干脆取締錦衣衛,若能這樣做,那些文武大臣就一定都會感謝您。”
吳言信你好大的膽子,竟然要朕取締錦衣衛,若是沒有了錦衣衛,我孫兒的將來有誰保衛?若是沒有了錦衣衛,那些文武大臣就會欺負允炆,皇室也會因此大亂,各路諸侯就會趁機奪我孫兒的大明江山。”
“皇太孫選擇的是道德倫理,當然,就不用帝王的個人武裝,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后,他的國家強不強,可他和兒子施行的都是baozheng,結果一場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引起諸侯之戰,最后是劉邦推翻了秦氏的江山,建立了西漢政權。”
“來人啊!給我把這個逆賊抓起來!”
見少監王鉞和威武的衛兵闖了進來,朱允炆慌忙跪地替言信求情。他大哭道:“皇上,千錯萬錯都是孫兒的錯,要不是孫兒答應要幫吳言信,他吳言信也不會前來御書房,惹太祖生氣……”
見吳言信是毫無懼色的表情,朱元璋急忙讓王鉞和衛兵退下,他隨即扶起了皇太孫朱允炆,無比愉悅地大聲說道:“孫兒呀!這才是最大的忠誠,對孫兒朕不想隱瞞,朕的身體是不行了,日后還要靠孫兒守著大明的美麗江山,吳言信說得對,毛驤和蔣瓛都是朕最信任的人,可朕為了皇室,為了自己,卻把亂殺無辜的罪名,強加給了他們二人,毛、蔣死后,朕還的確想讓文龍接替錦衣衛的指揮使,可文龍正如吳言信所語,他是一個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宵小之徒,怕是朕死了之后,他會對孫兒不利,再說,朕也不能把錦衣衛的沉重包袱讓孫兒背負,你也應該有自己的執政理念和治國思想。”
“皇上真的要嚇死我朱允炆了,他吳言信是我朱允炆最好的侍讀,要是他有個不測和好歹,孫兒一定會痛苦死了。”
朱元璋無比喜悅地提議道:“既然言信是孫兒最好的侍讀,何不二人結為異姓兄弟,擇日不如撞日,王鉞快去搬好關公的塑像,我的孫兒要和侍讀結拜兄弟。”
少監王鉞被太祖朱元璋弄糊涂了,剛才不是還要抓吳言信的嗎?怎么轉眼間吳言信就要和皇太孫結為異姓兄弟……
御書房里就有關公的塑像,于是吳言信和朱允炆在太祖皇帝的見證下,他們面對著關公塑像結為異姓兄弟。
今有吳言信、朱允炆兄弟結義,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天地作證,山河為盟,一生堅守,誓不相違!
我朱允炆、吳言信結為異姓兄弟,同心同德,患難與共。樂必同樂,憂亦同憂。雖不同生,死愿同死!
吳言信年長五歲是兄,朱允炆年小5歲為弟,二位兄弟向太祖皇帝感謝了一番之后,便急著回府,聆聽練先生的諄諄教誨,練老師和黃觀一定是等得不耐煩了。
少監王鉞知道老天爺留給太祖的時間不會很長,朱元璋的性情大變,必然是身體的不利因素而導致的。
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他來到了太醫院,可諸葛宇明就是不說,宇明知道太祖的身體攸關朝廷,攸關社稷,若是給壞人知道,就會引起朝廷dongluan。”
王鉞詭異地笑道:“你不說也不等于你沒有說,而你說了我王鉞還可向你擔保,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王鉞的意思很清楚,諸葛宇明要是不說,他可讓人造謠中傷,就將太祖病重消息的泄露罪名強加給諸葛御醫。
實在是沒有辦法,諸葛宇明只好如實告之。
王鉞不想把自己的將來委托給趙貴妃之流,從御書房的情形來看,那文龍是沒有什么好戲再唱了,該脫手的就脫手,自己的將來還要靠著皇太孫呢。
想此,他先是來到了御書房,希望太祖能夠告訴自己今天性情變化的主要原因,哪里知道,一向堅強的太祖皇帝卻是飽含熱淚地認真囑咐道:“朕百年之后,你可千萬不能忘記三豐真人給予的那只鐵箱子呀。”
王鉞自然不好再詢問什么,而是也流了幾滴淚水,悄悄地離開了御書房。
王鉞明了,太祖已不像先前那樣信任自己,他決定要在太祖還能上朝理事的時候,盡快與趙貴妃之流一刀兩段,否則,為了朱允炆的日后江山,太祖就一定要清除障礙,若是跟趙貴妃瓜葛,給太祖知道,就一定會成為他清除的對象……
此時,趙貴妃在丫鬟劉錦兒的陪同下,也來到了太祖御書房的大門口。
王鉞力勸道:“貴妃可是要見皇上?依奴才看,還是趕緊回撤吧,太祖今天的心情不好,他逮誰罵誰,犯不著要在這個時候覲見皇上。”
趙貴妃生氣道:“我和那些大臣能一樣的嗎?我是太祖的貴妃哩,難不成是因為蔣瓛的死,他要怪罪我的長平宮?”
“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娘娘要是不信,便大可過去試試,看看我王鉞又可否誆您。”
“好你個王鉞,竟敢在本宮的面前自稱老人,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王鉞嘴硬道:“誒,我王鉞還真就不想活了,要殺要砍全由您娘娘。”
見貴妃和少監杠上了,丫鬟劉錦兒連忙說道:“娘娘,我們回去吧,您在御書房里大喊大叫,太祖聽了肯定是不高興的,再說了,王鉞又不是別人,為了除掉蔣瓛,他也做了許多的事情。”
其實,太祖都在御書房里聽得一清二楚,王鉞與趙貴妃的大聲辯駁,為的是讓太祖知道她趙貴妃才是陷害蔣瓛的幕后指示。
朱元璋的內心明白,要不是自己允許趙貴妃和王鉞等人的胡作非為,他們也不敢明目張膽地陷害蔣瓛,與其說是趙貴妃、文龍、王鉞、劉焱等人害死了蔣瓛,還不如說就是他太祖朱元璋自己的陰謀詭計,才使得蔣瓛掉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