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白紙黑字(上)
作者:
葉敬之 更新:2023-02-21 20:42 字數:3042
趙子明的“暗度陳倉”計,在陸申龍的幫助下得以實施。趙子明非常得意,他私下里跟周發開說:“如果說我們在下一盤棋的話,陸校長也成了我們一個棋子哦!”
辛自強說回來考慮考慮,他自己想的是考慮一下做不做班主任;而陸申龍則說,考慮的是如何做班主任。于是,辛自強只能按照陸校長的意思,考慮一下如何做班主任了。
其實,對于班主任工作辛自強并不陌生。大學里,他認識了師范大學附中的一位老師。這位老師獲得過全國優秀班主任的稱號,出版過好幾本如何做班主任的書,被聘為大學里的兼職教授。他給辛自強他們授課,講的主要就是如何做班主任。他的教育理念是:班主任如同醫生。能診治疑難雜癥的醫生才是好醫生;能教育好錯誤不斷、調皮搗蛋的學生才是好班主任。能把疑難雜癥治愈的醫生才有成就感,能把后進學生教育好的班主任才有幸福感。經常有班主任感嘆:在學校表現優秀的學生沒良心,出了校門就把老師忘了;在學校調皮搗蛋的學生有良心,他們永遠記著班主任。其實,是優秀學生沒良心嗎?不是。因為優生不用班主任付出多大心血,人家的家教和天賦足以保證他奮發向上,成績優異;而后進學生最終成為優生,考上了大學,他的每一點進步都浸透了班主任的汗水。他們不會忘記班主任,是因為感激班主任啊!
但是辛自強最終沒有選擇做班主任。過了一段時間,他為自己的選擇而慶幸。因為桃園中學的學生雖然總體比較優秀,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后進生。新老師往往被安排教后進生;比起老教師,他們時間的付出往往長一些,體力的付出往往大一些,成果還不明顯。而班主任尤其辛苦!
可是如今,辛自強面臨著不得不做班主任的唯一選擇。他將如何做這個班主任?是“死揪”嗎?
到了運河縣以后,他聽到了“死揪”這個詞語。據說是從蘇中一帶傳到蘇北的一種教育教學管理方式。揪,普通話念“jiū”,但是運河縣卻都念“qiǔ”。“揪”就是抓住不放;“死揪”就是死死地抓住,絕不放手。運河縣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上級、家長評價不錯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他們取得成績的竅門就是靠“死揪”。但是,他們不是“揪”方法,而是“揪”時間、“揪”體力——就是把學生死死地看在教室,布置海量的書面作業,讓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體力去寫作業!他們甚至不準許學生讀課外書;不論何時何地,發現課外書立即沒收。
而趙子明除了“死揪”,還有一個絕招,就是體罰。一般的老師體罰學生,無非就是站墻角,用戒尺打手,用教鞭打屁股;趙子明則不是。他的方法很獨特:一是按鼻梁,左手穩住學生后腦勺,右手貼住鼻梁死命往下一按,學生馬上鼻子酸痛,淚眼婆娑;二是“剃頭”,左手穩住學生腦袋,右手大拇指伸出來,緊緊按住學生太陽穴,逆著頭發的長勢,用力往上一搓,也讓學生齜牙咧嘴;三是“燉蹄膀”,讓學生胳膊彎曲,鼓起上胳膊內側肌肉,他則捏緊拳頭,往學生肌肉上錘砸,也使學生痛不欲生。這幾種體罰方式,均不留任何痕跡,但是效果顯著。據桃園中學老教師講,正因為趙子明善用這些體罰措施,所以無論多差的班級到了他手里,都能立馬變個樣子,學生老實,成績提升。當然,這些效果只是臨時的!一旦換了班主任,或者老師不在現場,學生立即變回老樣子!
幾年前,陸申龍發現一些老師私下里體罰學生以后,強力推進整改措施。目前,桃園中學到處裝了監控,體罰已經基本杜絕。當下推行的“先看后練,先研后析”課改,則把“死揪”的路也給堵死了。
可是,如果不搞“死揪”,不搞體罰,他該怎么做呢?
辛自強思來想去,決定去找李執競請教一下。
星期五下午,學生都回家休息了,李執競也返回縣城的家中。辛自強給他打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并說晚上請他吃飯。李執競沉思了一下,說道:“這件事情對你來說很重要,我也要對自己的談話負責,不能信口開河,隨便說說。這樣吧,我先做個準備,我們明天晚上再聚,如何?”
辛自強同意了。
放下電話,李執競思緒萬千,感嘆唏噓。他畢業于師范學院中文系,曾經是個血氣方剛、抱負遠大的青年。辛自強剛來的時候,他從他身上看見了當年自己的影子,對他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不過他跟辛自強不同的是,辛自強一心相當語文特級教師,而李老師想當優秀班主任——國家級的最好,起碼省一級的。為此,他買了很多國內外教育名著,細心研讀,懂得了很多道理和方法,經常在同事面前侃侃而談,還寫了些感想和體會發表在國家級、省級報刊上。
但是,若論起當班主任的經歷,李執競倒沒有多久;而且,就是這為時不多的班主任經歷,也可以說是乏善可陳。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他的特立獨行。
一個班主任的成長渠道是有限的。新教師接了一個班,成為了班主任,有的憑借自己的學歷、經歷、能力和想象去干;有的經常向老班主任請教,邊學邊干。大部分新班主任是前一種人。原因有兩個:很多學校缺乏班主任傳幫帶的機制,并不安排師徒結對,而對新班主任的培訓也流于形式;而新班主任也覺得向人請教丟面子。另一個是新班主任高看自己,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班主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后,他們成為了“老班主任”,大部分人就只憑自己的經驗去干了。上級教育部門有時會組織一些業務培訓,請省級以上的優秀班主任介紹經驗。大部分班主任勉強去聽,聽的時候并不做筆記,回來以后也不會借鑒。其培訓效果基本上為零。因為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大家司空見慣,并沒有人對此發表什么看法。
李執競則完全不是這樣。別的班主任是干而不學,還覺得自己干得不錯;李執競是沒干先學,越學越覺得班主任不容易干。李執競的學跟別人的學不同。他在實踐中學,也不是單單向老班主任請教,更不是靠參加培訓聽聽報告。他的學是廣泛閱讀。自從樹立理想,要當起碼是省級以上的優秀班主任開始,他就通過借閱、購買的方式,認真閱讀如何當班主任的著作。他發現,優秀班主任的成長途徑,跟一般人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讀過大量的教育、管理類的書。從優秀班主任的書里,李老師發現了很多自己沒有見過、沒有讀過的書,于是也買來閱讀。像榕樹獨木成林一樣,李老師由一本書開始,接連讀了兩本、三本……直到幾十本、上百本教育、管理類書籍。
一本書不讀看班級管理,與讀了很多書看班級管理,兩者的眼光、境界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說,沒有閱讀經歷的班主任看班級管理,就像一個孩子站在家門口,遙望遠處起伏的群山,不知道遠方有什么風景,卻撇撇嘴說:“再遠的地方不也是山嗎?”而李執競看班級管理,就像航拍的無人機從高空掠過,可以看清每一座山峰、每一道山谷、每一條小路。
正因為如此,李執競對當班主任的條件非常苛刻:“必須給我三年時間。”
可是,沒有人給他三年時間。他第一次當班主任,帶了幾十個農村孩子。剛編班時,大多數男孩子出口成臟,動輒你推我搡,甚至大打出手;垃圾隨手亂丟。不到一個學期,全班面貌大變。后來,當年班里的一個女生偶然碰到他的時候,曾經感慨地說:“李老師,現在想想你當班主任時候,我們班男同學個個都是紳士!”不料,一學期結束,全年級班級打亂,重新分班。他不干了。幾年后,有一個年級主任答應他,讓他的班級學生三年不變;可是中途換了一個年級主任,一上任就重新分班,他又辭去了班主任職務。他認為,與其不能稱心如意地干,不如不干。
年逾五十,他跳槽到了桃園中學,專注于語文教學,擔任了備課組長,再也沒當過班主任。與班主任有關的事情他再也沒有過問,關于如何當班主任的書他再也沒有看過。
如今,辛自強向他請教做班主任的事情,他真心想幫他。所以,他讓辛自強給他一點時間,他好做做功課,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同時,他知道辛自強志不在此;那么,如果陸校長不能滿足辛自強的條件,他提供的東西也可以作為辛自強拒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