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厚此薄彼
作者:
雪原 更新:2023-07-28 12:17 字數:3185
“這遼人也太能欺負人了,老爺是堂堂西夏國的一品宰相,是西夏皇帝的舅舅,西夏太后的弟弟,可耶律洪基卻安排上京都一般的順暢客棧招待老爺,派個樞密副使耶律乙辛前來探望,而且久久不傳老爺晉見,可當宋廷使臣上官均一到遼國,遼帝就讓人給安排到上京都最為豪華的龍興驛館,還派太子耶律濬前去探望。宋使上官均只是個正三品的禮部侍郎,可他在遼國所享受的待遇卻比老爺要好上許多,小的還聽說耶律洪基要獨自面見上官均。” 梁乙埋的管家梁阿鼠對遼人厚此薄彼的做法極其不滿,他憤憤不平地發起了牢騷。
“我說你梁阿鼠真是目光如豆的井底之蛙,耶律洪基的做法不正說明他沒有把我們西夏使臣當外人來看,你阿鼠也算是個年過花甲的老人了,難道不知我們西夏的待客之道,為了顏面,哪怕是自己勒緊褲帶,省吃儉用,也要熱情款待遠到的貴賓?在遼帝的眼里,我們西夏與他們遼朝是一家人,而大宋朝廷則是貴賓。”
“還是自家人,老爺是聊以自慰吧?請問,遼人也有這樣的傳統嗎?不是小的聳人聽聞, 就怕是遼帝主意已定,他不是與西夏合力伐宋,而是遵守澶淵之盟,不干涉宋廷的內部事務,老爺可知道,遼宋邊境已重新劃界,遼人又得到不少好處?”
梁乙埋深深地嘆了口氣,而后又無可奈何地說道:“阿鼠也許說得對,那遼人總愛把西夏看成是宋國的附屬之地,為了改變西夏低人一等的悲慘命運,在李元昊繼任夏國公之位后,棄李姓,自稱嵬名氏。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修建宮殿,設立文武兩班官員,創造自己的西夏文字,并頒布禿發令,誓與不承認西夏建國的大宋朝廷脫離關系。”
“從此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系正式破裂,戰爭不斷,但奇怪的是李元昊的老祖宗…… ”
“奇怪什么呀?雖說你的年齡要比我大了三十多歲,但對西夏的歷史,你阿鼠未必比乙埋更懂。” 緊接著,梁乙埋就滔滔不絕地給自己的管家講起了西夏的輝煌過去和淵源歷史。
“西夏是歷史上由黨項人在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唐朝中和元年(公元 881年),拓跋思恭占據夏州 (今陜北地區的橫山縣),后因黃巢起義,接連攻克江﹑浙﹑閩﹑粵等地,廣明元年,洛陽、長安淪陷,僖宗逃奔四川成都,黃巢自立為帝,國號大齊。唐僖宗一方面以高官厚祿籠絡了當時掌握重兵的隴西郡王李克用,另一方面又派自己的愛將上官洎、上官 蘭父子帶領十萬唐軍與隴西郡王、夏州偏將的軍隊一起圍剿黃巢義軍。李克用先是猶豫不決、舉旗難定,不肯離開自己的地盤輕易出兵,通過一年輕手下,邵武坎頭人黃峭的力勸后,才最終答應與夏州偏將拓跋思恭一起出兵。黃巢起義被鎮壓之后,李克用被唐皇御封為晉王,拓跋思恭被僖宗賜封為定難節度使、夏國公,其官位、封號世代相襲。唯獨唐僖宗的愛將上官洎、上官蘭父子沖鋒陷陣,戰死沙場。為表彰愛將上官洎、上官蘭,唐僖宗封贈他們父子為忠勇大將軍,以示褒獎。為讓朝廷放心,以顯西夏對唐僖宗的忠誠,拓跋思恭主動要求跟唐皇姓李,夏州每年須按時按量向唐朝進貢,為大唐領土的一部分。可當拓跋思恭的后人李元昊為夏國公時,他不但不向宋廷進貢,還持續不斷地向宋廷發動戰爭,最終在1038年建立了西夏王國。國是建起來了,可大宋的仁宗皇帝不予承認,還接二連三地進行討伐,李元昊只好向遼人求援,可遼皇忌憚先皇與大宋國真宗皇帝簽訂的‘澶淵之盟’,始終不肯出兵相救。遼人坐山觀虎斗,不管西夏的死與活。”
“宋國出兵又有何用?西夏不但沒有滅國,而且勢力越發強大。”
梁阿鼠無比自豪地大聲說道。 “不是我們的軍隊有多么強大,而是大宋朝廷新黨、舊黨的殘酷斗爭幫了西夏的大忙。每當大宋軍隊勢如破竹,就要攻入西夏腹地之時,皇帝一紙詔書,宋將只好萬般無奈地返回中原。”
“那是,宋仁宗時期,韓琦率領的宋朝大軍,一舉攻到了興慶城下,要不是舊黨的司馬光專政,請求仁宗召回韓琦,西夏早已國土失陷、山河破滅,哪能因禍得福,得到大宋的橫山諸塞?”梁阿鼠深有感觸地興奮言語。
見管家阿鼠手舞足蹈,揚揚自得,梁乙埋十分嚴肅地重聲說道:“本相此次任務重大,若能說服耶律洪基與西夏結盟,合力攻擊大宋朝廷,本相的功績便能載入西夏的史冊。”
“老爺的名字載入史冊又有啥用?還不如當個西夏的皇帝來得實惠。”
“臭阿鼠,你找死啊!這樣的話也敢亂說?”梁乙埋一個巴掌過去,打得阿鼠歪歪倒倒、趔趔趄趄。
阿鼠連忙跪地請死,梁乙埋并沒有繼續責罰,而是躬身將他扶起,用帕巾輕輕地擦掉管家阿鼠口角上流出的鮮血。
“老爺,是我阿鼠不好,不該信口雌黃、胡說八道。”然后便掄起巴掌朝著自己的嘴巴用力摑去。
梁乙埋緊緊地抓住了管家的右手,極其難過地哀聲泣曰:“管家就別責罪自己了,千錯萬錯都是我乙埋之錯,不該出手打舅舅。太后讓舅舅與乙埋一起使遼,目的就是…… ”
“老爺,您別說了,日后阿鼠絕不會惹您生氣。”說完,梁阿鼠便跑進自己的房間, 獨自傷心、暗自悲戚,而過去所發生的一幕一幕也情不自禁地跳入眼簾:
阿鼠并不姓梁,也不是西夏人,而是仁宗時期韓琦手下一個姓劉的尉官。當宋朝大軍攻入興慶時,景宗皇帝李元昊在侍衛的保護下,帶著家眷偷偷地溜出皇宮,逃進了賀蘭山,卻不想落下了被李元昊厭棄且獨居冷宮王庭鎮的六房咩迷氏。
此時,劉尉官帶領的人馬已經占領了王庭鎮,而當劉尉官的一個手下將李元昊的六房咩迷氏帶出冷宮并要對她進行強暴之時,劉尉官卻一刀砍下那個手下的頭顱,帶著咩迷氏逃出了王庭鎮,躲進了荒無人煙的石嘴山。
沒過多久,大宋因新黨、舊黨意見不一,仁宗皇帝聽取了舊黨司馬光、呂公著等人的意見,將韓琦召回,李元昊不但從賀蘭山回到了興慶皇宮,還得到了大宋的橫山諸塞,因劉阿鼠殺死了自己的手下,又脫離了宋軍,他雖知道王軍返宋,但也不敢離開西夏,況且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咩迷氏。
咩迷氏雖然長得柳葉彎眉、冰肌玉骨,可是因為身為黨項族酋長的父親,在重大問題上常常與景宗李元昊意見不一,為了報復咩迷酋長,李元昊將他的女兒打進了離皇宮較遠的冷宮王庭鎮,使其自生自滅。
咩迷酋長不忍女兒受如此折磨,幾次都想領回女兒,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為了家族的名聲,為了黨項人的利益,咩迷酋長只好忍氣吞聲,犧牲親人。
咩迷氏也深知父親不會同意自己另嫁他人,于是她和劉阿鼠就成了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妁之言的一對苦命夫妻。
咩迷氏的大哥一氣之下領著部分黨項族人,沖進皇宮欲為妹妹討回公道。
李元昊不但以謀反之罪殺死了咩迷氏的大哥和父親,而且發誓要搜山檢海地捉六房。
也許是惡有惡報,沒過幾天,李元昊突然暴病而亡,其兒子李諒祚(毅宗)只好在母親惠文皇后沒藏氏的懷抱里登上大位。
劉阿鼠和咩迷氏在石嘴山過著男耕女織的百姓生活,不久咩迷氏生了個女兒,取名落瑤, 兩年之后,又生了個兒子,取名乙埋。
女兒、兒子皆隨咩迷氏的母親姓梁,就連劉尉官也跟著改成了梁阿鼠。
沒藏氏十分同情咩迷家族的悲慘遭遇。她執掌朝政大權之后,便派人四處尋找咩迷氏。
回到興慶的咩迷氏為了皇家名譽,沒跟阿鼠一起生活,而是委托沒藏氏照顧落瑤、乙埋,之后她便走進承天寺,削發為尼。
粱阿鼠沒有離開西夏,他在沒藏氏的默許下,以咩迷氏娘家親戚的身份留在皇宮,幫助沒藏氏照顧好落瑤、乙埋。
十三歲的落瑤仙姿佚貌、出水芙蓉,沒藏氏早已曉然她不是景宗的親骨肉,故而讓她嫁給了自己的兒子李諒祚,就在李諒祚十七歲親政的那年,落瑤被毅宗封為皇后。
李諒祚親政后,在大將漫咩的鼓動和支持下,殺死了親生母親沒藏氏和掌管大權的舅舅沒藏訛龐。而正當李諒祚周旋于宋、遼、吐蕃部族之間,在內政外交上頗有作為時,拱化五年十二月,李諒祚突然去世,享年二十一歲,謚號昭英皇帝,葬于安陵。他死后由八歲的兒子李秉常繼位,廟號惠宗。
惠宗即位后,太后梁落瑤獨攬西夏軍政大權,她任用弟弟梁乙埋為宰相,并讓弟弟殺死了在承天寺為尼且一心向佛的母親咩迷氏。因此,梁阿鼠萬念俱灰,欲用三尺白綾自行了斷,誰知落瑤不但不讓梁阿鼠去死,還讓他到梁府以舅舅的身份幫助弟弟梁乙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