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文學寫作的新變化(屈波)
互聯網時代文學寫作的新變化
——評王祥的《網絡文學創作原理》
一個時代會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類型的代表,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文學便是其中的翹楚。在《網絡文學創作原理》(2015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中,編者王祥強調網絡文學是大眾文藝譜系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它的敘事性、文藝功能性和創作原理都與文學創作有著明顯的相關性。因此,在該書的編撰中,王祥是以傳統文學創作原理分析的角度來討論網絡文學的創作問題,雖然說這本書綜合了起點、榕樹下、中文在線等許多網絡文學網站的寫手及其作品的實際經驗,但是它對網絡文學創作原理分析的方法論仍屬于學院派和理論派,包括對網絡文學的創作屬性、倫理表達、世界設定、人物及關系創設、情節創造,以及對母題、原型與主題的分析等。
網絡文學是互聯網時代文學寫作的一種新的產物,它打破了傳統的寫作習慣,以實時性、互動性、網絡性的寫作方式進行自我表達。王祥在該書中卻是在異中求同,試圖找到網絡文學和所有文藝形式共同的創作原理,但是反過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網絡文學正在跳脫傳統文學創作的思維定式,互聯網時代文學寫作的新變化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善于發現兩者的差別,并在這個差別中找到網絡文學發展的創新性價值。筆者認為,當前互聯網時代文學創作正在面臨著三個核心變化。
互聯網文學創作中作者與讀者的模糊化,大眾寫作時代到來了。在傳統文學的創作和傳播中,一般存在著以作者為中心向讀者進行單向傳輸的模式,也就是說,作者是文學創作中的絕對掌握者。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溝通和共享變得更加實時和互動,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文學創作大多是以邊寫邊上傳的方式進行的,也就是說,作者在創作時會根據讀者的反饋來進行調整,這里以某網絡作者的作品《我望山明》為例,因為讀者在選擇“讀”與“不讀”的結果中,作者感受到了讀者對原名稱的陌生化,因此根據讀者的建議改名為《長公主的舊情郎》,以更加通俗化和大眾化的名稱來獲取讀者的認同,從而在閱讀量上獲得了較大的增長。由此可見,互聯網時代的文學寫作已經越來越受到讀者的影響,不僅包括名稱上的變化,還包括角色設置、情節設置,甚至讀者的意見也會直接影響到結局,作者與讀者已經不存在鮮明的角色界限了,他們的互動已經從單向變為雙向。甚至隨著大眾化創作的到來,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它對作者的門檻降低了。
第二,互聯網文學創作中作者個性的放大化、私人化寫作時代到來了。在互聯網時代文學寫作在寫什么?和傳統文學創作關注人類共性的宗旨不同,互聯網文學創作越來越個性化和私人化,網絡作者用原生態的話語方式來表達自我的感受和體驗,從而使得他們的作品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互聯網文學創作是人們進行自我表達的一個重要渠道,和微博、微信等相類似,它也逐漸成為一個自媒體的渠道,作者通過網絡文學的創作來表達自我的情感、理性和心理,從而滿足自我的表達欲望,這是現在互聯網文學創作的第一目的。和傳統文學的自我表達相比較,互聯網文學創作更加私人化的原因就在于它很少經過雕琢和粉飾,它被賦予的社會價值和文本意義很少,甚至幾乎沒有,因此它的寫作更加直白和直觀,讀者往往能夠通過互聯網文學作品的描述直接窺探作者的精神世界。
第三,互聯網文學創作中詞匯語句和謀篇布局的自由化,自由寫作時代到來了。正如該書中所寫的那樣,文學創作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但筆者認為,這個規律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它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也就是說和傳統文學創作相比較,互聯網時代的文學寫作表現出了對現有文學創作規律的革命性,它更加自由,無論是世界觀的設置,還是人物情節的安排,或是詞匯語句的應用及謀篇布局的結構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隨意。在現在的互聯網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類型上截然不同的作品,它們的語言風格、創作結構、人物形象設置等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互聯網大眾文化的盛行,無論是怎樣的寫作風格,都能夠在某種特定受眾中獲得一定的認同。自由寫作時代給了互聯網作者更多的創作自由空間,讓他們不必受寫作規律的束縛。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在這些新變化的基礎上探討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一脈相承的創作原理才是王祥編著該書的原因,因此,我們在閱讀《網絡文學創作原理》之前就應該對當前互聯網時代文學寫作的新變化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從而在這些新變化中總結寫作經驗和寫作原理。雖然說當前網絡文學的創作群體和作品規模在日漸增長,但是其文學性、原創性、作品質量、審美價值等卻步入了一定的瓶頸,大量重復性的創作營造出了浮躁泡沫化的網文創作環境,由此可見,網絡文學是來自大眾自我的文學表達,由于作者水平和經驗的不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語言粗糙、人物虛假、情節欠缺、審美趣味低下等創作問題。網絡文學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還需要從傳統文學創作的優秀經驗中汲取營養,從而獲得自身的繁榮發展。(《網絡文學創作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版。)
作者:屈波/碩士,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1期,第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