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書
連環畫這個東西,小孩們一般通俗地稱之為“小人書”,形象而直接。這個東西古來已有,在早至繪畫出現于中原王朝后,便以宮廷畫作和民間繪畫的形式,流傳于世間。到了明朝市井小說流行之際,往往作為情節的補充與渲染,在文本內附有少量繪圖,純畫本的圖冊也有出現。比較典型的是中國古代幾大名著,以及在民間最流行的一些演義類和市井文學類作品中,比如《三國演義》、《金瓶梅》、《蕩寇志》、《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據說,清初,太宗皇太極要教導手下那幫粗魯善戰卻不通文墨的將領學習兵法,可讓他們去啃那些艱深的兵書,顯然勉為其難,于是皇太極靈機一動,把明朝市井流行的三國演義畫本拿來作為教科書,讓自己的這幫“丘八”文盲們看圖學習,了解三國時期各國間的征戰韜略等,竟然有些“奇效”,成為笑談。
建國以后,連環畫的創作與發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動,也產生了不少好作品。所謂優秀作品,一個是主題方面的,一個是繪畫質量方面。亦增認為,到目前為止所看過的連環畫小人書,有兩套系列作品十分出彩,一個是《三國演義》56本,一個是《岳飛傳》32本,這兩套書的繪畫十分栩栩如生,人物傳神,整套書像其他紙質類收藏品一樣,具有很好的收藏價值。當然,像不同版本的《西沙兒女》、《封神演義》、《戰斗的青春》等,也非常不錯。
當時的連環畫小人書分兩類,一類是完全手繪的,還有一類則是電影連環畫,這類就談不上什么藝術功底與水平了,無非是電影本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起決定作用,好的電影,在民眾中口碑佳,津津樂道,于是除了在電影院播放外,還制作成宣傳畫和電影連環畫,廣泛宣傳,比如亦增曾經看過的一些著名電影和引進的外片,像《無名英雄》、《生死戀》、《追捕》、《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等,都制作成了連環畫。還有一些話劇和其他戲劇類的舞臺表演,比如話劇《獵狼》、《她含笑死去》、情節劇《錄音機里的秘密》、舞劇《絲路花雨》等等,也都有連環畫。
在當時,由于經濟狀況的原因,不是每個家庭和小孩,都有那么多錢去購買很多的小人書,于是在市井間,就出現了小人書攤,小孩可以花一兩分錢,就坐在小板凳上翻看一本自己喜歡的小人書,想看哪本看哪本,這個生意還不錯,吸引了許多小孩。
亦增家里,現在還留存著不少小人書,大部分是后來買的,只有很少量是以前留下來的,這也算是一種童年的紀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