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大年初一,是一年中最喜氣洋洋的一天。很多人家夜里就起床放接年炮,鞭炮聲此起彼伏。夜里沒有起來的,也會一大早起來就放炮。同時,家家戶戶還都燃起了大小不一的盤香。
陸小魚醒了,不由自主地從枕頭底下拿出昨天晚上吃完飯后爺爺和爸爸分別給他的壓歲錢——爺爺給了五十,爸爸給了五十。他又數了一遍,一共是十張十塊的。數完錢,他起床,把新衣、新鞋穿上,出了屋。
吃了早飯——素餃子和正饃后,人們走出家門,去給長輩們拜年。見了面,互相作揖,問候新年好。
爸爸和媽媽去年沒回來,今年對此更加重視,帶著陸小魚挨家挨戶去給村里的老人拜年。有老人的人家都備有瓜子、花生、糖果、麻葉子什么的,招待來拜年的人,對小孩子更是熱情,這家給陸小魚抓瓜子,那家給他抓花生。老少爺們見了面,都互相問這一年來干的咋樣。陸小魚爸媽都嘆氣說,咱農民在外哪有啥好日子,都是賣力氣賣命,一年忙到頭兩個人才剩一萬多塊錢!
拜完年,爸爸就和根子他爸幾個人打麻將去了,媽媽和陸小魚回了家。可是,因為是大年初一,不允許掃地往外倒垃圾、朝外潑水、開抽屜,不允許喊叫、打罵、動刀仗、說不中聽的話,甚至不允許拿鋼筆(因為鋼筆尖子是銳利的)寫作業……因為新年之初做這些都不吉利,要忌諱。陸小魚覺得很受拘束,就跑出去,找根子玩去了。根子和陸小魚一起去找仁義、谷子,他們四個人找了一副撲克,打起牌來。
初二到十五,是走親串友的日子。
初二,一般都是走姥家。爸爸的姥姥還活著,爸爸必須得去,因此,去陸小魚姥姥家的時間就改到了初三。因為這天大姑要帶著十四歲的表姐常韻、六歲的表弟常寧來看爺爺、奶奶,陸小魚沒有跟著爸爸去,就在家等著他們。大姑家在離縣城不遠的一個村子里,快到中午了,大姑才帶著常韻和常寧來到。爺爺、奶奶接著他們,親得不能行——陸小魚看到奶奶的眼淚都要落下來了似的。因為爸爸和大姑好久沒見過面了,爺爺、奶奶還有媽媽就不讓大姑走,要大姑住一晚上,爸爸回來后姐弟倆也敘敘話。常韻、常寧也不愿意走,大姑就同意了。
半晚上,爸爸才回到家。看到姐姐、外甥、外甥女,爸爸喜不自勝,抱著常寧就親起來。站在一旁的陸小魚看在眼里,心里酸溜溜的:他小時候,爸爸和媽媽每次回來,也都是這樣親他,可是從大前年開始,爸爸、媽媽就再也不摟著他這樣親了。
爸爸問大姑,姐夫咋沒來?
大姑說,他去他姥家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姐姐對爸爸說:“我們那兒被規劃進縣工業園了,工業園里有不少從沿海遷來的企業。過了年,你姐夫就不去天津打工了,他已經被招進了一家潔具廠。聽說這家潔具廠老板以前也是打工的,現在混發了,就回來投資辦廠!你和小魚媽這些年都在外面打工,多久都不回來一次,咱爸、咱媽年紀也不小了,這樣下去總不是個事……我想,過了年,縣工業園還有農民工招聘會,你和小魚媽不如去縣城打工,這樣離家也近些。”
爸爸就問縣工業園的工資水平。大姑介紹完后,爸爸掰著指頭算了算,搖頭說:“工資太低了!你和姐夫在縣工業園上班,可以天天回家,工資低點也不要緊。我要是去了,工資恁低,還得賃房子啥的,一個月剩不了多少錢!”
“外面工資高,可是離家太遠呀!”
“但是,小魚馬上就要上初中了,還要準備把老宅基給蓋起來……哪樣不花錢?在外面雖說苦點、累點,但是我和小魚媽兩個人一起掙錢,一年還是能多掙兩三千塊錢,還是很中用的!”
大姑嘆了口氣,不再提這事,問他啥時候走?
爸爸說,“三六九(初三、初六、初九)往外走”,這幾天人都多,準備初八走。
大姑又嘆了一口氣。
第二天上午,大姑和常韻、常寧回家了,陸小魚也和爸爸、媽媽帶著酒、糕點、水果等去姥姥家。
去年過年,爸爸、媽媽沒回來,陸小魚沒有去姥姥家,他一年半沒有見過姥姥了,心里很想得慌!陸小魚坐在媽媽騎的自行車后面,心里特別激動;爸爸騎了一輛三輪車,后面放著禮物。
陸小魚記得剛上一年級的那年暑假,他在姥姥家住了半個月。那時候,小舅還沒有結婚,每天晚上小舅要去瓜地里看瓜,他也跟著去……到了晚上,村莊里燈火渺渺,顯得特別的寂靜……每天早上,大人們的第一件事,就是踏著薄薄的晨霧,去門前不遠的井旁挑水,開始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