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中國情境下的員工幫助計劃是對全球經濟社會變遷發展與中國經濟“走出去”戰略的文化回應
作者:
張宏如 劉洪 更新:2018-05-17 20:55 字數:1010
當前,全球社會也正經歷巨大變化,經濟社會的發展并沒有同步給人們的幸福感帶來增長,諸如后金融危機、后歐債危機、“占領華爾街”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沖擊著現有的社會建制和主流的理論體系。在此過程中,EAP并沒有起到引領人們心態和行為方式的作用,究其根源是EAP尚未充分考慮到全球經濟社會變化的深刻原因,未能在理論與實踐上針對時代氣息有研究突破。其實,EAP不可能完全脫離這樣的社會脈絡大背景而單純地站在心理技術視角討論。
同時,伴隨著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互聯網+”的時代早已來臨,這對EAP提出了新的課題。網絡論壇、微博、微信、網絡空間等成為人們交流的重要平臺。EAP如何充分發揮貼近時代、貼近訴求、貼近時空的優勢,利用這些新興媒體傳遞正能量與主流價值觀,提供快捷專業的服務?
因此,EAP必須在理論與實踐層面科學回應全球經濟社會面臨變化的全球治理的宏大課題,并由此來建立發展性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EAP才能科學發展壯大并引領社會走向幸福和諧。當前,我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而中國情境下的EAP是對全球治理和我國經濟“走出去”戰略的文化回應,在此情形下,應中國的社會工作者應該有所作為,將中國思想中具有深厚傳統的仁愛、平衡思想作為人類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同時中國情境下的EAP需要主動適應新媒體時代,采取全新的路徑與策略。
在當今以人為本的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社會的不確定性增加,社會節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知識型員工的壓力與日俱增,傳統物質薪酬福利的激勵作用弱化。從對知識型員工的研究來看,與其他類型的員工相比,知識型員工更加重視能力的提升和職業發展,更加需要不斷開發心理資本。EAP作為非薪酬激勵,其作用機理非常符合知識型員工的內在持久需求,能夠很好地體現管理的人文精神:關注人、尊重人、注重人的價值、幫助人面對困難、開發潛能以及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和成熟等。
目前研究知識型員工和EAP都是熱門課題,但是對基于EAP的知識型員工激勵的研究并不多見,也不深入,已有的相關研究還未形成科學的激勵模式,且多是一種靜態的描述。隨著EAP在概念和內容上的不斷延伸,對知識型員工的人力資源管理激勵作用會越來越突出,知識型員工的高層次需求可以通過EAP的價值激勵、成長激勵、文化激勵、減壓激勵等相應的激勵措施得到持久的滿足。EAP激勵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歷程,但基于EAP的知識型員工激勵實證研究仍需進一步完善,還需在實踐中對基于EAP的知識型員工激勵的評價體系作進一步的研究,探索基于EAP的知識型員工激勵的中國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