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文建國再下基層(三)
作者:
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7-26 21:46 字數:2184
袁校長跟錢老師說,甄記者關心你申報特級教師的事,又關心你家教的事。最近教育局要召開大會,主要議題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促進教育的改革發展,首要解決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的靈魂是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特別是在事業單位即將實施績效工資的今天,教師的師德放上了頭等重要的位置,要狠剎“有償家教”之風,并且要抓現場。晚報也想抓一點材料。
錢老師笑瞇瞇地說:“這,和我有啥關系么?”他和甄記者寒暄了幾句,就上課去了。
是的,袁校長說的這一切,與錢老師有多大的關系?錢老師的家教與教師的師德教育究竟是一種什么關系?文副書記也在考慮。
“科學發展觀”教育可以作為時政教育,讓大家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中國的事情,多數情況下,還是上面怎么說,下面怎么做。國家決策層面樹立了“科學發展觀”,下面的事情就好辦了。如果上面沒有“科學發展觀”,僅僅是下面有,那新的問題又來了,誰承認你的“科學發展觀”。
要解決教師家教問題,就要實事求是地解決教師的師德問題,不抓不行,無限上綱上線也不行。在一中要解決師德問題,錢老師的家教恐怕是不容回避的了。
文書記在一中抓家教,可謂重操舊業。那幾年在人事處,抓得不尷不尬的,抓不是,不抓也不是。到了組織處以后,相對超脫一點,過了幾年安穩日子,現在是虱子在光頭上,明擺著,不抓是不行的,關鍵是怎么抓?
個別老師或成建制的辦班,或對參加家教的學生不負責,辦學條件簡陋,學生和家長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等等。一言以蔽之,家教現象相當普遍(社會有普遍需求),個別現象嚴重到有損教師、有損學校、有損教育形象的地步。
錢老師的家教有其特殊性,特殊到不抓他,就不好抓別人。究竟對他如何抓,文建國目前還沒有找到抓手。
前幾年省城擬將地下家教改為陽光操作,還沒有進入程序就流產了;后來省城針對高考之痛,又出現專家公開掛牌家教。《江南晚報》討論,不了了之。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家教蔚然成風;計劃經濟痕跡多的地區,家教難以形成氣候;倒是兩種經濟體制交叉,或說是兩種經濟體制的邊緣地區出現的問題眾口難調,亂象叢生,似是而非,莫衷一是。
文建國在一中第一次全體教師會上曾經說過:“今天,借這個機會,我也對家教問題表個態,我已經聽說,‘收斂、收斂、再收斂。’這一說法,很好!大家都是老師,大道理我不多講,只是希望我們省一中的全體教師在家教這個問題上要有點師道尊嚴,不要斯文掃地,不要過分。要對得起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要對得起省一中的牌子,如果這兩樣你們對不起,以后我的話就難說了。”
“怎么個難說”,文書記沒有說,因為他底氣不足。
教師大會結束以后,有位老師很客氣地請教他,有位老師家庭經濟極其困難,晚上或搞家教,或外出打短工(經濟窮困,必須二選一),文書記,您認為這個選擇題怎么做?
突如其來的“教師之問”,讓他瞠目結舌,尷尬得無地自容。他立馬想起金光輝賣服裝的事。回家說給史靜聽,史靜說,無解,自行其是吧。這一夜,他好像是第一次失眠了。
他最近正在研究關于人的潛能問題。如何以人為本,依靠利益、法制、道德“三駕馬車”驅動,拿出方案,來完善市場經濟還不夠成熟的條件下對家教的管理。
講利益、講法制,同時也講道德、講奉獻、講敬業,講教師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講教師在為教育事業的奮斗中,來達到自我實現。實現自己的才能,在成就上、職位上、地位上,達到自己所期望的高度。這好像也符合偉大導師馬克思說的,實現人的自由發展。
人的自由發展,包括老師和學生的發展,這才是我們教育管理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長期的課題,而且永遠在路上,未有窮期。可如何回答“教師之問”,他仍然束手無策。
袁校長將黨務工作交由他全權處理,但他不能不注重袁校長的態度。他清楚地記得袁校長在一次部分校領導和中層干部參加的飯局上說過的幾個概念。
其一、家教的興起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普通高校擴招,讓高考指揮棒越加發揮出其指揮作用。望子清華望女北大,指望孩子有個好成績,在擇校、擇班之后,還要通過家教來彌補;無法擇校、擇班的更要通過家教來強化。
其二、優質教育資源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好學校、好班級,好教師的數量,與其期望值反差甚大。
其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風氣盛行。甚至可以說,這種風氣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不少家長不顧孩子的基礎、天資、秉性,乃至個人的愛好志向,一味迫使孩子追求上重點高中、讀重點大學。
那次袁校長說得興起,可能也是酒精的作用,竟然延伸了。他說,還有不少家長以孩子讀普高為榮、讀職高為恥。如果再加上以不闖紅燈為榮,闖紅燈為恥,那就是“十榮十恥”了。
袁校長順帶幽了一默,大家忍俊不住,借著酒勁,放開嗓門笑。看到袁校長一副嚴肅的樣子(我幽默、調侃可以,你們一笑就擴張、引申了,不行),又立即打住,聽他繼續說。
第四是確實有極少數老師受利益驅動,熱衷于家教。據傳,個別教師為了家教生意好,或在課堂上留一手,等到家教時再傳真經;或同仁之間相互介紹、推薦,招攬學生;或好心勸告家長,家教是取得好成績的良方,某某同學再不請家教,成績就不行了等等。更有甚者,是唯利是圖,進了家教的門,先交錢;超了二十分鐘,就算半個鐘;或者只顧收錢、不顧質量。但這只是極個別,絕對是極個別。當然,一粒老鼠屎也能壞了一鍋湯。
袁校長侃侃而談,邏輯性很強,一二三四,思路清晰,條分縷析,出口成章。好像不是在喝酒,而是在跟老師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