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用手中的筆告訴世人家鄉的一切——袁曉慶 湯泓
作者:愛讀網編輯部      更新:2025-02-04 10:58      字數:7754
    劉仁前,筆名瓜棚主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協理事、泰州市文聯副主席、泰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5年開始文學創作,曾獲全國青年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中國散文年度獎、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安徽文學》獎、泰州市文藝獎等多種獎項。著有長篇小說《香河》,小說散文集《瓜棚漫筆》、《眷戀故土》、《楚水風物》等多部,主編《黑貓叢書》(12冊),著有新聞作品集《流水有痕》,作品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精選(中國卷)》、《中華文學選刊》等多種選本。現為泰州日報社副社長、《泰州日報》副總編輯。

    問:長篇小說《香河》去年由泰州人民廣播電臺以興化方言制作播出后,在廣大聽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最近應聽眾要求,又在重播之中;人民文學出版社新近推出了《香河》的修訂本。請問你當初是怎樣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

    劉:這要從我的高中時期說起。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語文老師,也是我們的班主任,他姓朱,朱老師。他講語文課的時候,每周六有半天要給我們進行文學欣賞輔導,介紹當時全國有影響的短篇小說,對小說作系統的講解。應該說朱老師對我文學創作的內在激發作用是很大的。

    問:這可以算是你文學興趣的萌芽期。

    劉:是可以這么說。我是恢復高考后第二年的高中畢業生,也就是1978年,這年我第一次參加高考,考的成績中,語文和數學是這年興化魯迅中學考得最好的,但我偏偏就沒能考上,就因為化學考的成績非常差。

    問:因為偏科導致高考失利,看來早就不是件新鮮事了,接下來呢?

    劉:在那種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有個很現實的事情,就是考上大學能解決戶口問題。我到現在印象還非常深,老師在給我們做高考自愿填寫的時候是這樣說的,他說高校是為國家培養高等專門人才的地方,你們自己惦量惦量,夠不夠這個格。他這么講有個意思,就是當時的高考和中專入學考試是分開的,那么我作為一個農村的小孩子,家里是非常想把農村戶口這個問題解決掉的,所以第二年我復讀的時候,就報了中專。這里面還也有個小插曲,我父親很淳樸地跑到我們朱老師跟前問,靠我家最近的是哪個學校,朱老師告訴他是高郵師范。就這樣我去了高郵師范,去了后的狀況是,我進去的分數比高郵師范的錄取分數高了40幾分。

    在高郵師范,費振鐘是我現代文學的老師,他對我做現代文學的作業批改很仔細,曾經有幾次,作業的批語很長,像一篇小文章。費振鐘這樣也給我一種信心,就是我在文學這方面潛在的能力好像還是有的。我在師范的這兩年,絕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圖書館讀了小說。還很有趣的是,我當時在班上是學習委員,我們四個年級的學習委員都愛好文學,又都是興化人,然后就成立了一個興趣小組,每個星期六我們就到高郵的一個陶然亭,到那兒聚會。

    問:就是彼此交流,互相切磋。

    劉:是的。我還跟費振鐘老師做過“抄寫工”,他當時也寫小說,但還沒開始寫評論,我的字還可以,我就幫他謄寫,然后我寫小說呢,就請他幫我指點,這樣一直到我1981年畢業。1985年開始,我有了基本成形的小說,第一篇就是《瓜棚小記》,后來這篇小說在蘇州的《江南雨》雜志上發出來了,之后我被通知參加了他們組織的“江南雨筆會”,當時高曉聲、陸文夫還給我們講了課。1987年,《中國青年》搞了一個全國性的青年文學大獎賽,我就把《故里人物三記》投過去參加了,然后這篇小說在《中國青年》發出來,第二年評獎的時候獲得了二等獎,我是江蘇唯一的一個獲獎者。應該說這件事對我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直到今天影響都是非常大的。頒獎活動是在人民大會堂搞的,活動中我認識了當時文壇好多的一流大家,像劉心武,像陳建功,尤其是陳建功,他給我這篇小說寫了點評,并第一次從我的小說里看到了汪曾祺對我的影響。受了這個鼓舞,第二年我寫了大約10萬字,然后出了《香河風情》這本書,陳建功又給書寫了序。

    問:你在這個階段就曾說過,“用手中的筆告訴世人,關于家鄉的一切”,20年后,你又在《香河》的扉頁寫道:“謹以此書——獻給生我養我的故鄉,獻給故鄉死去的和活著的鄉親們!”家鄉的一切對你就那么刻骨銘心非寫不可嗎?

    劉:人的情感啊,應該說有各種各樣的類別,有人非常自愛,有人對親情非常看重,也有人對家鄉的情愫啊,要更深厚一點。就我個人而言,我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這跟現在的年輕人,跟比我們老一輩的人相比,處的是一個過渡階段。那個時候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給我們影響比較大的,是對家鄉要非常的熱愛,對長輩要非常的敬重。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滲透到我的血液里,滲透到我的骨子里,就成了我的一種人生信念,進而轉移到我的文學創作當中去了。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就是說我愿意把自己的筆力,把自己的關注點,全部落到家鄉這一塊來。它跟一個人的內在情感以及他成長的方方面面是連在一起的。

    問:《香河》中對蘇北里下河的世俗風情,比如物產、婚俗的描寫可謂細致活脫,它們都來自于你的生活體驗嗎?

    劉:這些都是我童年生活印記的一部分。幾年前我寫的《楚水風物》,就寫了興化的物產,像水里野生的菱角啊,茭白啊,像田里長的山芋、芋頭、胡蘿卜等等,都是一系列的。我小時候從老家進城,要經過一條很長的河,河流當中有一個大的蘆葦蕩,就是現在的烏金蕩,在蕩里面能看到我小說里寫的那種打野鴨的情景,也能在水上看到野鴨嬉戲的場面。我在小說里所描寫的那一整套婚姻方面的風俗習慣,完全是興化農村里下河這一帶的。青年男女從相親開始,到最后完婚,我只是如實地把它們寫了出來。當然,回憶的文字肯定多了點詩意,在現實生活中去操作這些事情的時候,可能不會像現在閱讀這些文字感覺到那種美感。

    問:《香河》中的各式人等特征鮮明,像祥大少、二侉子、李鴨子這些人物的名字就讓人領略了個性一二,他們都是你生活中曾經的鄉親嗎?

    劉:《香河》是我寫給故鄉的一本書,它里面的人物絕大部分都是有些影子的,但僅僅是些影像而已,是一種符號。像祥大少,可能是某個人的原型,或者說有某個人的特征能跟祥大少吻合起來,但多數時候,小說人物身上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它不會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一個人物。但是小說中這些人物的設計,又完全來自于家鄉生活所帶給我的養份。

    《香河》里面我設計了兩類人物,一類是正正規規的,像柳安然,這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書卷味,他的幾個孩子,柳春雨、柳春耕、柳翠云,也都有名有姓,而且聽上去讓人感覺到這孩子來自一個有文化的家庭。還有一類,就是祥大少、二侉子、李鴨子們,還有像三奶奶這一家。二侉子的母親,她就沒名沒姓,人家都叫她三奶奶,至于三奶奶究竟叫什么名字,沒有人去考證過,她的幾個孩子,老大去世了,老二就是二侉子。小說中他在東北當了幾年兵,回家后就有了一句口頭禪:知道不知道?我們這兒說曉得,你曉得不曉得?那么在家鄉人看來,他變成了侉子,就叫他二侉子了。像這樣一個細節,有一個生活的真實。我們那兒確實有一個人,他在東北呆過幾年后回來,有一次踏水車的時候,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水鄉的人會水是不稀奇的,但偏偏他不會水,然后他叫人家救他,人家以為他開玩笑,河水把他灌了個半死,好不容易被人拖上來后,他跟人家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不會水你知道不知道?就這么落了個二侉子的名字。

    問:《香河》的語言中大量方言土語的迻用,決定了《香河》的地理背景就是里下河興化,這樣處理出于怎樣的考慮呢?

    劉:有朋友告訴我,現在有人讀《香河》要讀兩遍,第一遍用普通話讀,第二遍用興化方言讀,而且告訴我說用興化的方言讀更順暢,更流暢。那么從我內心來講,聽到這樣一種信息,我是非常開心的。固然這種閱讀的過程和平常有所不同,但對我的家鄉來講,它讓讀者認識了興化。當時我寫《香河》的時候就有種私心在里面的,就是為了讓讀者記住這個地球上還有這樣一個村落,它叫香河。

    問:畢飛宇的小說里也有一個特定的地域:王家莊,但是他曾經說過,他小說里的故事既可以發生在王家莊,也可以存在于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關于地方方言,他也說過,如果讀者有可能看不懂,他寧可放棄它。你在《香河》中大量使用地方方言,有沒有考慮到那些非興化的讀者閱讀時,會不會有障礙?

    劉:其實畢飛宇也表達了他的觀點,王家莊盡管是他生活過的地方,但是王家莊在他的小說里只是一種符號,就是說你再去找王家莊,很可能就找不到了,王家莊就是他用來表達、承載他的思想的一個載體。我的香河,你到興化去找,可能絕大部分的自然村落,都是我筆下描寫的這種狀況。它不僅僅是香河村,它是整個里下河興化農村的一個縮影,一種典型的再現。那么在這樣一種地理背景下面,我想我的人物還是讓他說興化話好。由此我也考慮到不是興化當地的讀者,他不懂你這個意思,他的大腦里呈現不了那種畫面、呈現不了那種場景怎么辦?所以我用了大量的注釋。我的這種語言,實際上是改造了的興化方言,就是用合乎普通話規范的這種語言表述,然后夾雜著比較典型的興化方言詞匯,經過我的理解把它呈現了出來。

    問:有評論說《香河》真實而負責地寫出了一定的歷史生活,并由此說到這“為《香河》的文學品位奠定了堅實的顛撲不破的基礎”,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劉:我還用剛剛講過的“私心”來說,這種私心更多的不是來自于文學,而是來自于我對家鄉的熱愛,我希望為家鄉留下一點什么。當然,評論這樣講肯定有他的理由,但《香河》的文學品質、文學品味,究竟會處在怎樣一個層面上,我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

    問:將《香河》跟你以往那些小說散文作一比照,我覺得前面的那些文字,對于《香河》而言,似乎就是一種貯存,是長篇《香河》的一個準備,而《香河》就是一次總集了。

    劉:對,這個是有前后關聯的。曾有位編輯跟我交流創作的時候講過,說我早年以香河為題反映蘇北里下河風土人情的短篇小說,是種鮮活的文字,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有可能獲得成功。從《香河風情》開始,到今天已過去了漫長的20來年時間,現在《香河》出來了,我也并不認為我就獲得了成功,但我覺得作為一個編輯,他的目光是敏銳的。最近王干寫《香河》的評論,他用了“厚積薄發”四個字,當然,“薄發”我覺得是恰如其分的,“厚積”還不一定能夠達到,從我個人的內在情結來講,我是想通過這種積累,然后說不定哪一年,它能夠出一個東西,也就是要爆發一次。這次《香河》的出現,就是一種自然的噴涌,一次爆發,我自己心理上也認可這一點。

    問:就像汪曾祺的作品受了他老師沈從文的影響,讀你的作品,也可以明顯感受到汪曾祺對你的啟發。

    劉:上世紀80年代中期,汪曾祺對整個中國文壇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他不僅影響了一批文學創作者,還影響了一批有著相當層次的作家。陳建功在《故里人物三記》的點評中講到:有那么多所謂的“汪迷”,但好像還很少看到有像劉仁前這樣學汪曾祺學得這么到位的。我倒沒覺得自己學得多么到位,但我學汪曾祺完全是一種自覺行動。

    王干的《香河》評論中引用了汪曾祺的一句話:寫小說就是寫語言。汪曾祺對我的影響,首先就是語言。汪曾祺是一位深得中國文化精髓的作家,他的小說語言有著濃厚的書卷味:清新,干凈,高雅,而且他的語言呈現了一種蓄勢待發的狀態,蘊含了非常強大的力量。他的語句很短促,喜歡用短句子,我在學習中就注意著,能短說的盡量不說長,能幾個字表達的不用一句話去寫。汪曾祺還喜歡對事物作白描,這我從感覺上看去就非常親近,以這種親近感去學習就得心應手。汪曾祺就小說創作還說過一句話:不求深刻,但求和諧。就一部文學作品來講,它能進入到一個和諧的境地,進入到讓你讀來感到非常愜意的地步,應該說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在某種理念還在左右著文學創作的時候,汪曾祺說出這樣的話來,可謂是語出驚人,具體反映到他的《受戒》、《大淖記事》,包括《異秉》、《陳小手》等一系列小說中,無不給人一種溫馨熨貼的感覺,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種感覺。

    有評論認為《香河》沒有沿著塑造人物個性、尋找矛盾沖突這樣一個路子去走,確實,我也沒有去追求那種常規的寫作路數,而是再現了一種平和、和諧,甚至近于原生態的生活。生活它是多層面的,我把更合乎生活本來的那一面呈現給了讀者。這些都是汪曾祺對我的影響。

    問:《香河》的意義在哪里,歷史的、當下的,還是未來的?

    劉:我跟王干開玩笑的時候講過,我是從骨子里來講,我們這些人還是一個農民,不管你穿著西裝、打了領帶、穿著皮鞋,走在寬闊的馬路上,坐在高檔的轎車里,骨子里面,你血液里所流淌的,還是一個農民的情愫。我寫《香河》,不是借助故鄉去表現什么,我要表現的就是故鄉,我是要告訴人們,我的故鄉是個什么樣子,我的故鄉的鄉親們,是怎樣生活的,他們有著怎樣的喜怒哀樂。我想讓更多的人能記住我的家鄉,這就是我所希望的《香河》的意義。

    問:已經有評論這么說:可能好多人會因為《香河》而記住興化。由此想來,當下很多人崇尚原生態的一種生活,而旅游既是時尚,又是地域文化的展示,在這些方面,《香河》或許可以有所作為的。

    劉:有一個做了20年旅游文化的專家,推出了好多旅游項目的成功范例,他看了《香河》后跟我講,《香河》如果被重視的話,會成為興化的一個品牌。他對《香河》所呈現的興化原生態的民風民情、自然地理風貌非常認可。他說如果能夠沿著《香河》的路線,把一年四季所描述的場景,把那些風俗風物,有機地再現出來,就會成為一個非常好的旅游項目。他說《香河》是蘇北里下河風土人情的一個全息圖。由文學作品轉化為旅游景觀,國內外都有不少先例,像魯迅的作品成就了紹興的旅游文化,沈從文的《邊城》,讓鳳凰小鎮名揚了海內外。

    問:近幾年來,幾位興化籍的作家不約而同出版了以家鄉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比如畢飛宇的《平原》,龐余亮的《薄荷》,顧堅的《元紅》,你的《香河》跟它們的區別在哪里?

    劉:我比較充分地想過《平原》、《元紅》、《香河》這三者之間的異同。《元紅》所塑造的,是一個小孩子小學、初中、高中的生活,中學以后的生活就涉及得很少了,所涉及的人物的情感,是以那種懵懂的少男少女的情愫為主的。而《平原》,畢飛宇想再現的,是那個特定時代里人與人的關系,反映的是一個妖魔化時代人的生存狀態,他的社會性非常明顯。那么《香河》呢,我覺得是介于他們兩者之間的,或者說《香河》是個包容的東西,《香河》里面也有青年男女情感糾葛,這跟《元紅》所表現的是一樣的。除此之外,《香河》寫了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這幾十年間的生活,這又跟《平原》吻合了。這樣來看的話,《平原》和《元紅》這兩方面的東西,《香河》里都有,但《香河》所著意追求的,比如風物、風俗的描寫,在另外兩部里面,相對來講成份要少一點。雖然都是以興化為背景寫出來的東西,但是真正寫到具有興化個性的,我覺得《香河》花的功夫更多一點。龐余亮的《薄荷》,它可能跟《平原》靠得更近一些。

    問:一個問過多位興化籍作家的問題,興化近20年來為什么出了這么多的作家?

    劉:其實這個答案應該說是很好找的。十來年前,我陪同翻譯家梅汝愷參觀鄭板橋故居的時候,他跟我說過一句玩笑話,他說文人到了興化矮三分啊。我聽了先是一愣,然后立即跟梅老打招呼,我說梅老你過謙了。不過梅老的話也有其說法,明清時期興化確實出過一大批影響很大的文人,僅揚州八怪里就有鄭板橋、李鱓兩位是興化人,還有被譽為東方黑格爾的劉熙載,《古文觀止》里《報劉一丈書》的作者宗臣,當然還有《水滸》的作者施耐庵。

    問:這些都是興化的人文積淀,再有當是興化地理這一方水土了。

    劉:興化是一個水鄉,出門見水,無船不行。這樣一個地方,相對來講它比較封閉。封閉的地方當然是有局限的,但也有一個顯然的好處,就是比較安靜不那么喧囂,由此而來的,生活在那里的人就能沉得下來,心就不會那么浮躁。而這種溝汊密布的地方,它又能讓喜歡文學的人產生一些想像,這樣的地理位置,加上已有的人文積淀,對后人來講,他會受了這種熏陶的影響,沿著這條路子走下來,然后最適宜做的一件事,可能就是文學藝術了。

    問:《香河》30多萬字的寫作,你只用了短短四十天時間?

    劉:對,是這樣的。一次我酒喝多了的時候,曾經跟朋友私下里吹過,說我其他不敢說,但是在當今中國的業余作家中,沒有人寫得比我快的。我這話說了時間不長,媒體披露莫言出了一個長篇,30幾天寫了40幾萬字,然后就有人跟我講,我說我這話沒有講錯啊,莫言他是個專業作家。這里我要說,我邊工作邊創作的這40天,確實是沒有一點水份在里面的。

    問:算下來,這樣你每天要寫8000字,身為泰州日報社副社長、《泰州日報》副總編輯,公務又忙,當時是怎樣一種境況?

    劉:最初我給《香河》設定的寫作時間是一年半,為什么呢?畢飛宇跟我講,他寫《平原》寫了3年,顧堅講他寫《元紅》寫了兩年。那么我想,我比他們年長幾歲,這一段生活我比他們熟悉;從文學的角度來講,我也寫了20年了,我覺得我能夠比他們寫得快一點。哪曉得進入到小說的那種創作狀態以后,速度一下子快起來了,小說所再現的那種氛圍,那些場景、人物,一進去,他們就都自由活動了,根本不需要什么苦思冥想,作家跟著人物跑,這種狀態我真正體會到了。

    問:這種狀態對每個作家來說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劉:是的。那些天上班后,我就把電腦打開,把U盤插上去,有人來辦事,我可以丟下來跟他交談,事情辦好了,我轉到電腦跟前,很快就能繼續進入到小說里去。當時操作到什么程度呢?那段時間是要家里天天打電話給我,然后我才知道要回去吃飯,因為我已經寫得沉進去了。回家吃飯,三扒兩口吃好,在家里電腦上繼續寫,晚上什么時候睡醒什么時候起來寫,已經不分晝夜了。

    問:這是一種亢奮的狀態,也是小說創作中進出自如的狀態。

    劉:確實是的,《香河》真的給了我這種進出自如的滿足感。我是用“五筆”打字的,我的手指在鍵盤上動,前面一句還沒有打好,后面一句,人物的語言就已經出來了,也就是我的速度跟不上人物所要訴說的這種速度。當時我戴著手表,表在手腕上我都感到嫌重,必須把它拿下來再去敲打,一塊表的重量,就明顯感覺到手腕上下上下的這種幅度啊,太沉重了,就有這種明顯的感覺。而且很有趣的是,我跟畢飛宇聊天時,找到了一個共同的現象:他問我說仁前啊,你寫《香河》,這么短的時間寫出來,瘦掉多少啊,我說我長了3斤。40天,在別人看來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肯定要瘦,但我長了3斤。畢飛宇說你跟我一樣,我寫《平原》的時候也胖了好幾斤。人們可能會感到這是多么地不可思議啊。

    問:《香河》寫完以后,你的心態如何?

    劉:完稿的時候是一個傍晚,我寫上日期:2005年11月5日至12月15日,全部結束。我這個人呢,好像在文學創作方面讓自己激動的事比較少。在上世紀80年代文學熱很熱的時候,我就投身到這個大軍里頭去了,我給自己定過目標,說30歲出第一篇小說,后來我正式發表《故里人物三記》的時候是25歲。按照道理來說,我應該是非常開心非常興奮的,但是我清醒地記得,我當時沒有感覺到自己怎么興奮。后來我對自己的文學創作有過一種三五年出本書的想法,現實中這幾年也都是這樣過來了。《香河》出來后,從我內心來講還是很平靜的。

    問:最近又投入了新的寫作嗎?是否延續了自己一貫的寫作風格?

    劉:《香河》出來后,我下一部小說的走向也形成了,這是我沒想到的事。最近《長城》發了我的一個2萬字的短篇《冤家》,《鐘山》近期將推出我的一個5萬字的中篇《謊媒》。創作的狀態,在很多時候它有一個場,你進去了后,這個場它會領著你跑,你停不下來。既然,我選擇了文學,此生就一定會走下去。

    (6月19日下午2:30,劉仁前將在泰州書城舉行簽名售書活動,敬請讀者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男生吃女生的jiojio|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黄色在线网址|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国产男靠女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健身私教弄了我好几次怎么办|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久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午夜人妻无码看片|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另类欧美视频二区|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久久99|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顶部自由性别xx视频|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新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我和娇妻乱荡史| 好吊妞视频免费视频|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挠胸挠乳尖视频| 在线观看www日本免费网站|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亲密爱人完整版在线观看韩剧|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a级高清观看视频在线看| 韩国18videos极品|